你和孩子經常交流、溝通順利嗎,學會這幾招,專治孩子和你沒話說

你和孩子經常聊天嗎?聊的愉快嗎?

有個朋友和我說,她希望和孩子好好聊聊,並且已經完成了自我建設,做足了心理準備。可是每一次對話都進行不下去,好像孩子眼裡只要手機和電視,和家人根本就沒話說。

你和孩子經常交流、溝通順利嗎,學會這幾招,專治孩子和你沒話說

朋友:今天上學怎麼樣?

孩子:挺好的。

朋友:考試了嗎?

孩子:沒有。

媽媽:今天怎麼沒去踢球?

孩子:累。

簡單的三句話,我朋友就覺得自己已經無話可說了,再說下去又怕孩子要嫌自己煩了。最後朋友說,是不是自己溝通技巧太差了,才讓孩子和自己無話可說的?

當父母在願意改變溝通模式的前提下,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和孩子溝通呢?

沒有一招就靈的溝通技巧,也沒有讓親子之間迅速培養共同話題的方法,其實問題出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情感溝通的環境。

你和孩子經常交流、溝通順利嗎,學會這幾招,專治孩子和你沒話說

一、共情關注

父母要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在關注什麼,孩子關注什麼,你就要關注什麼,只有父母遵循共情關注的原則,才能發揮作用。

很多家長都會希望和孩子建立共同的閱讀習慣,比如,一個爸爸選好了一本小說,他拍了拍沙發示意孩子過來聽故事,不過很可惜,孩子並沒有回應,可能繼續拍弄著自己的樂高積木。這時候可能有些父母已經開始喪氣了,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我一起閱讀呢?為什麼孩子只喜歡玩呢?孩子還想要什麼?

有一部分爸爸媽媽這時候能夠察覺孩子的興趣,他並不強求孩子加入自己一起閱讀,如果孩子對你的書不感興趣,那你就去加入他的興趣,放下書去加入孩子,一起拼搭積木,這就是共情關注。

父母要關注孩子所關心的東西,並通過孩子的興趣建立起親子共情。作為成年人,我們會很自然地向孩子下命令,但是孩子並沒有那麼強的執行力,他們只願意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果他們沒有興趣,無論多麼好玩的故事,對他們來說都是耳旁風。

共情關注的核心目的是父母可以對孩子的情趣予以回應。父母的回應對培養孩子的認知力、情商、自控力都非常重要。父母的回應要避免批判和評價的態度,無論孩子的行為處出於什麼目的、是否恰當,父母都應該給予孩子溫暖的回應,只有這樣才能開始建立好的語言溝通環境。

你和孩子經常交流、溝通順利嗎,學會這幾招,專治孩子和你沒話說

二、充分交流,要求父母多跟孩子交流。

我說的交流並不是泛指談話的次數和時間,而是說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不能知識零星的話語,而是要多說些話。比如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應該儘量少用代詞,對成年人來說,代詞的使用會非常方便,誰家的小誰或說你去哪兒把那個拿來,但我們和孩子是處於不同年齡,使用詞彙的水平也不同。

如果你要和孩子建立起溝通環境,那麼就需要減少你們對同一個事情的理解偏差和誤會。比如,你正在看孩子新完成的圖畫,試著不要對孩子說我喜歡它,而是說我喜歡你的畫;不要說這裡畫的很不錯,而是要說這隻小鳥你畫的真好,你也可以簡單補充一句,你幾筆就可以把小鳥畫的栩栩如生。

除了少用代詞之外,父母也要擴充自己的語言,讓自己的每一句話都包含的內容多一些,比如,不要說快去睡覺,而是要說時間太晚了,我們該去睡覺了;這個冰淇淋的味道真不錯,可以擴充為這個草莓冰淇淋太好吃了,我都停不下來了。

擴充語言是為了溝通環境打基礎的好方法,在孩子現有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上,幫助他們進行更復雜、更深層次的對話。不僅可以促進孩子更理解父母語言所傳遞的信息,而且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去探索更詳盡、複雜的交流模式,同時還能達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充分交流不是嘮叨,嘮叨是單向的,而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是雙向的,交流一定不能是大人主導的單向對話,否則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建立好溝通環境和共同話題。

你和孩子經常交流、溝通順利嗎,學會這幾招,專治孩子和你沒話說

三、輪流談話,讓話語權在你和孩子之間輪流交換。

輪流談話要求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時要參與談話,它不僅是親子交流的黃金法則,也是我朋友最希望實現的。想要輪流談話,父母就必須首先共情關注孩子的興趣,然後跟孩子充分交流。

成功的關鍵都在於父母必須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應,這是輪流談話中至關重要的一步,不要以為輪流談話就是父母不斷的提出問題,其實很多問題可能都並不利於輪流談話的開展。比如,今天作業多嗎?老師講的課聽懂了嗎?這些一般疑問句,孩子只需要用是或否就能回答,並不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真的是在關心他,反而很容易會讓孩子敷衍回答。而且,這些話語裡面帶有檢查和質問的態度,也會讓孩子覺得你們的交流並不平等。

相比之下,開放式的問題能夠完美的實現輪流談話的目的,家長將怎麼辦和為什麼拋給孩子,讓孩子在思維的世界天馬行空。開放式的問題能夠讓孩子開始獨立思考,最終孩子會逐漸學會如何獨立地解決問題。

父母可以藉助以上三點來講故事,並不是簡單的由父母把書上的故事讀給孩子聽,而是一邊與孩子交流這些經歷,一邊可以鼓勵孩子增添一些細節,或談一談想法,來嘗試和孩子輪流講故事,鼓勵孩子發揮想象力,讓孩子在原有的故事基礎上添油加醋。比如,可以問孩子,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覺得他們去哪了?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等等。這些問題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甚至可以讓孩子得到深度思考的鍛鍊。可以說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環境建立,離不開上述任何一點。

你和孩子經常交流、溝通順利嗎,學會這幾招,專治孩子和你沒話說

四、關掉電子設備。

電子設備可以說是溝通的剋星,很容易讓大人和孩子的注意力被牽引走,那麼很容易在溝通的時候走神,當我們對交流對象的關注度處於離線狀態時,共情關注、充分交流和輪流談話就根本無法發揮作用。父母對孩子的回應也就變成了嗯、等一會,到最後就是完全沉默了。所有和孩子溝通時,先把手機放在一邊吧。

我是大錘媽媽,一個新手全職寶媽,一個和孩子共成長的寶媽,一個探索更多育兒知識的寶媽。歡迎大家評論、收藏、轉發,我們一起探討更多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