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梁園:特色農業催熱生態旅遊

商丘梁園:特色農業催熱生態旅遊

水池鋪鄉尚樓家庭農場晚熟葡萄正值採摘季節,圖為市民正在採摘葡萄。

梁園區轄8個農業鄉鎮,從北向西環抱著半個商丘市區。這幾年,梁園依託近郊優勢,堅持走“一畝園、十畝田”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大力發展近郊農業,打造綠色生態旅遊,全區呈現出林水相依、瓜果飄香、花海綿延的生態旅遊大格局。不少市民說,梁園就是商丘的“城市後花園”。

深秋的早晨略帶一絲寒意。11月2日,記者在水池鋪鄉鄭紅農業合作社門前看到,十幾名農民工伴著晨霧往一輛大貨車上裝大辣椒。貨車司機告訴記者,這一車大辣椒將運往青島。

該合作社負責人鄭紅說,這個農業蔬菜專業合作社現有會員200多家,今年種植大辣椒2000多畝,吸納附近村莊50多名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平均月工資2000元以上。每逢週末和節假日,不少市民攜家帶口來到這裡,一邊採摘瓜果蔬菜,一邊欣賞田園風光,爽朗的笑聲在菜園裡盪漾開來。

儘管已是深秋時節,但在距離鄭紅蔬菜專業合作社500米外的尚樓家庭農場,200畝“陽光玫瑰”無核葡萄已經成熟,一串串葡萄晶瑩剔透懸掛枝葉間,散發著甘甜的芬芳。上午10時許,十幾名年輕人帶著孩子,提著籃子走進果園,小孩吃,大人採,愜意的笑聲在果園內迴盪。

農場主周新民正忙著往果園深處鋪修磚道,只見他一身泥土,滿臉汗水,黝黑的面龐上寫滿勤勞的故事。他放下手中的活,和記者聊起了他和妻子不平凡的創業史。

周新民是一名軍轉幹部,有正式工作,5年前,他主動放棄了“鐵飯碗”,回到鄉間當農民。在水池鋪鄉黨委、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夫妻倆在尚樓村流轉土地200畝,專業種植優質葡萄,他們主要種植美國克倫生、陽光玫瑰、黑提等品種,錯季成熟,一年四季有鮮果,從初夏到隆冬,果園裡前來採摘的遊客不斷。

水池鋪鄉黨委書記張洪禮告訴記者,3年來,梁園區強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水池鋪鄉引導農民發展大辣椒種植,讓農民走上了致富路,連續3年,辣椒種植面積在3萬畝以上,全鄉建成蔬菜冷庫120座,2000多人從事辣椒運輸,5000多人從事辣椒經營。2017年,水池鋪鄉大辣椒走上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在全國引起反響。在水池鋪鄉帶動下,觀堂鎮、王樓鄉、李莊鄉等鄉鎮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出臺獎勵扶持辦法,引導農民種植大辣椒,據梁園區農業經濟作物推廣中心統計,3年來,全區大辣椒種植面積每年都在15萬畝以上,僅此一項,年產值可達30億元。

孫福集鄉位於黃河故道內,原始生態保護完好,一河碧水,兩岸蘆葦,沙鷗翔集,夕陽晚照,構成一幅壯美的七彩畫卷。2016年10月,這裡被國家林業局評定為國家溼地公園。

故道岸邊,萬畝荷塘早已不見紅荷碧葉,再過幾天,這裡的蓮藕將會迎來一批挖藕人。種藕的人姓崔,是附近崔樓村人,他說,這幾年,靠著種植蓮藕,他們村不少人擺脫了貧困。

老崔說,孫福集的蓮藕是脆藕,掉到地上碎幾半,剛出土的蓮藕洗掉泥巴,白生生的,除了供應商丘市場外,還遠銷鄭州、濟南、徐州等大城市。萬畝荷塘還帶動了旅遊業紅紅火火,每到夏天,荷花綻放,一望無際,遊人如織,不少專業攝影者在藕塘邊架起“長槍短炮”,捕捉最美瞬間。

穿越十里密林,記者進入國家森林公園萬畝林海,徜徉在綠色的海洋裡,空氣十分新鮮。

劉金領是梁園區國有林場場長,當場長雖不到一年,但對林場的狀況門清。他帶著記者在林區裡轉了一圈,從翠竹園到銀杏園,從杜仲林到五角楓基地,一邊走一邊向記者介紹,他理清了林場周邊地界,與山東曹縣協調,把故道引進林區,建造了翠竹園,發展了苗圃等。劉金領把記者領到負氧離子檢測儀前觀看當天的檢測數據,檢測儀顯示,當天森林公園的負氧離子3850個,超出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標準2350個(世界衛生組織標準每立方米1500個)。

據劉金領介紹,今年國慶節期間,森林公園每天接納遊客2萬多人,每逢週末,每天前來休閒遊玩的群眾不少於5000人。

驅車一路向東,記者來到劉口鎮天沐湖,一望無際的水面上,幾隻烏篷船離開了碼頭,向遠方劃去。

年近80歲的張景耕在這裡做“艄公”,每天為遊客搖櫓划船不少於5趟。他是一名老黨員,退休前是劉口鎮大劉村黨支部書記,在村支書的位子上幹了40多年,退下來後閒不住,就到碼頭上和30多名平均年齡70歲的老人一起撐船。張景耕告訴記者,天沐湖是玩水的地方,河裡有3000畝蓮藕、3000畝蒲草、3000畝蘆葦,附近群眾靠水吃水,在河裡捉魚逮蝦,在河邊賣烤魚,配上菜窩窩、焦鍋餅,很受青睞,還有20多家農家樂坐落湖邊,引來省內和山東不少群眾前來遊玩。每到春天,劉口就是花的海洋,桃花、杏花、油菜花爭相開放,前來遊玩的小汽車停放幾里遠。

眼前,一張美麗的畫卷正在鋪展開來,一條清澈的河流,一片片茂密的森林,還有各式各樣的採摘園星羅棋佈點綴在肥沃的土地上,前來遊玩的群眾樂在其中,處處跳動著歡快的音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