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正陽鎮:菠蘿溪裡的“羊倌人”


正值春喧,綠野芳葩,在遠離鎮子的周家坪村二組菠蘿溪裡的羊舍裡,傳來此起彼伏的“咩咩”聲。

王繼權一如往常,早早來到羊舍,餵羊、清理羊圈。


平利正陽鎮:菠蘿溪裡的“羊倌人”

“每年這個時候就要給羊打殺蟲藥,給羊圈消毒。”王繼權告訴筆者,養羊是個實打實的技術活、操心活。

王繼權是平利縣正陽鎮周家坪村村民,現年45歲,一家三口人。2014年,因居住環境差、缺少資金,加之父母年老多病,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依靠傳統的種植方式種植玉米、土豆,辛苦勞作,但是卻只能解決溫飽問題,難以發家致富。”王繼權不到20歲,便踏上了外出務工的列車。

平利正陽鎮:菠蘿溪裡的“羊倌人”

“這幾年,在福建、山東、河北等地打工,掙的也還可以,但花銷大,存不住錢。”王繼權說。

2014年底,王繼權回家過年,幫扶幹部就來到他們家中,與他結對子、交朋友,在詢問了解了具體情況後,幫扶幹部分析出他家經濟來源單一,沒有致富產業,發展資金缺乏成為了脫貧致富的主要制約因素。那年王繼權家人均收入1000多元,苦於沒有政策、資金的幫扶,日子一直掙扎在貧困線上。

2015年,急於改變貧困現狀的王繼權,憑藉周家坪村山多溝深坡地鮮草豐富的優勢,便找親戚朋友東拼西湊借來“啟動資金”買了40只新西蘭波爾多山羊,利用哥哥的閒置房屋和場地,把房屋改造成兩排羊舍,開始了自繁自養的創業之路。2016年,售羊收入近5萬元。不僅收回成本,還開始有可觀的贏利。

平利正陽鎮:菠蘿溪裡的“羊倌人”

“一直都想擴大養殖規模,由於資金的制約,一直未能付諸實施,現在幫扶部門平利農行為我協調辦理了“5321”貼息貸款,享受到了5萬元的資金扶持。這不我剛聯繫朋友,新購20只新西蘭波爾多母羊,開始規模養殖。”王繼權說道。

自從認準了這個致富路子以後,王繼權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烈日暴曬,他總是在羊舍奔波忙碌,晴天趕坡放養,雨天在圈舍裡集中餵養,通過在他悉心照料下,由原來的40只發展到現在的110多隻,收入逐年提高,腰包裡的錢也逐漸多了起來,日子越過越好。“每年能出欄40來只羊,除了防疫等支出,收入3萬元不成問題。”看著存欄的山羊,王繼權高興的說:“這些山羊是我擺脫窮日子的寶貝。”現在的他已經還清了鎮信用社和親戚朋友的貸款,並在2018年實現穩定脫貧。

平利正陽鎮:菠蘿溪裡的“羊倌人”

“如何科學養羊,促進羊的健康生長?”王繼權把它作為創業成敗的關鍵,盡力讓自己由外行變內行。為此,他經常與養羊大戶交流心得體會,摒棄那種依靠精飼料養羊的做法,堅持走青飼料為主的生態養殖之路。平時,王繼權更是常在羊舍裡,清理圈舍衛生,整理圈舍雜物,查看羊的長勢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不管是飼草飼料的搭配還是養殖設施的運行,每個細節都不放鬆,他飼養的羊沒有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病害,也沒有發生過一次因管理不當而死亡現象。經過這些年的摸索他自己整理出了一套羊“經”。“我的羊主要是在山坡上放養,靠吃草生長,肉質鮮嫩,加上是引進的新西蘭波爾多山羊,因此銷量比較好。”王繼權說。

平利正陽鎮:菠蘿溪裡的“羊倌人”

“現在的日子越過越好,在養羊同時,家裡還養了7頭豬,種了5畝甜高粱,有空餘時間還去周邊做點小工,掙點零花錢……”談到現在的生活,王繼權心裡美滋滋的。(張祿 黃小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