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想離職被索賠51萬,涉事高校:我們太缺人才,當初簽了協議

近日,山西某師範學院地理系教師、博士賈某青因離職問題,被學校告上法庭,索賠51萬不說,人事檔案還被扣著不放。賈某青認為,自己應該支付的離職賠償金應該是84612元,遠沒有51萬那麼多。當地法院將於5月20日開庭審理這一勞動爭議糾紛案。

女博士想離職被索賠51萬,涉事高校:我們太缺人才,當初簽了協議

據瞭解,賈某青和該學校於2018年9月簽訂的《協議書》上約定,賈某青在2018年6月取得博士學位之後,應當為這所高校服務5年(2018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之後才可以提出調動要求。可服務剛一年多,賈某青發現,學校新制定的管理辦法中,沒考慮他們這批2018年博士畢業回校教師的安家費,在校教職工讀博期間的生活補貼存在差別,自己的校級課題還被無故取消。於是,她於2019年9月25日提出離職。

女博士想離職被索賠51萬,涉事高校:我們太缺人才,當初簽了協議

按說,賈某青與學校簽訂的是勞動合同,不是賣身契,不是說簽了字,就算受到不公正待遇,也得強忍不適待下去。只要給付了賠償金,學校就應該放出她的人事檔案,讓其自由擇業。但是對於一所二本院校來講,渴求人才是事實,在競爭本就激烈的中國教育界,一所高等院校如果連個博士生都沒有,還怎麼吸引學生報考?

近些年,這一問題在中國的普通高校,特別是二三本院校中非常普遍。一方面,國家在持續加大博士生的招生規模,可大量優秀學子更傾向於出國留學,留在國內的學生科研水平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學校自己千辛萬苦培養出博士生之後,卻因自身條件不行留不住人,只能靠所謂的"協議"、"合同"強行把人留住。

女博士想離職被索賠51萬,涉事高校:我們太缺人才,當初簽了協議

自1978年恢復研究生教育的這40多年來,我國累計培養出了近130萬名博士研究生,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少,可儘管各大院校一再擴招,中國的高學歷人才依然緊缺。

2018年,教育部明確提出,2020年我國博士生招生總規模將達到10萬人,與此相對應的,是清華、復旦、武大、人大等知名院校相繼清退大量碩士、博士生。這些被清退的研究生中,有逾期未註冊的,也有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的。當時有人感嘆,千萬人擠破頭都進不去的院校,這些人卻不懂得珍惜。他們只為了一紙文憑和出色的應試能力踏進名校大門,卻不知道自己未來究竟想做什麼,學習沒有目標,整天渾渾噩噩,即便能混到畢業,自身的實力也不一定能稱得起手上的學歷。

與此同時,選擇前往國外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們卻一去不復返。去年12月《美國博士學位調查》報告稱,近20年以來,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的數量成倍增加,2018年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6182名中國籍博士中,有79.4%打算留在美國。這意味著,儘管中國的經濟始終處於高速發展狀態,高端人才的流失卻也在加劇之中。

女博士想離職被索賠51萬,涉事高校:我們太缺人才,當初簽了協議

說到底,還是國內院校的吸引力不夠。拿賈某青鬧出離職風波的這類二三本院校來講,雖然學校急需人才,但對人才的需求卻有承諾無落實,前期誇下海口,後期發現待遇、福利都無法到位的也不是沒有,博士生因為簽了合約,只能忍氣吞聲地待下去。

而且博士生在這類院校裡也缺乏必需的學術環境,無法專注科研。賈某青所說的校級課題無故被取消,對學者來說可是關係到未來前程的大事,申請既然已經立項,撤銷就應該給個答覆,不然就是無理取鬧,或是故意給小鞋穿。更有甚者,平常為了充面子,大活動、小會議都要讓博士生去露個臉,到了評職稱、晉升的時候,卻輪不到他們,又要講資歷,照顧老前輩。

女博士想離職被索賠51萬,涉事高校:我們太缺人才,當初簽了協議

當然,為了培養一名博士生,學校也不是什麼都沒出。這所院校為了培養賈某青,給她工作機會和成長平臺,給其發工資、補貼,還要佔用名額評職稱,按時為其繳納保險和公積金,報銷她讀博期間的部分學費、住宿費和車旅費。賈某青只算了明面上自己得到的錢,卻沒考慮到這些隱形福利,實際上她獲得的,比這84612元要多得多。

不過,也正如該學校一位工作人員說的那樣,學校財力有限,無法滿足所有博士生的要求,需要原有的博士有點"犧牲精神"。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犧牲自己,人活在世,如果為自己爭取不到什麼,難道還不能及時脫身而出了嗎?

中國籍籍無名的高等院校很多,讀出博士學位仍找不到好工作的人才也很多,如果院校能為博士生提供更好的科研環境,如果博士生能放下身段,多去小地方尋求工作機會,那麼,我國的整體學術環境會不會有所改善,我國教育的整體質量會不會有所上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