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交通的上半場 李開復力挺無人駕駛

未來交通的上半場 李開復力挺無人駕駛


李開復認為,無人駕駛也可能是新的操作系統。

“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們,買車是你一生做的最壞的投資。”

2018自動駕駛全球高峰論壇上,因身體不適,無法到現場的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通過視頻與全場分享了對“未來交通的上半場”的看法。

而李開復的決心,則是一定要改變今天這樣的狀況,才能夠讓人們的交通變得更有智慧,人們的日子變得更有效率。

進擊的無人駕駛

“每輛車96%的時間是停滯的,是浪費我們的資源。你們如果自己有車,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們,這是你一生做的最壞的投資,因為你的車96%是停滯的,是在降價、折舊的,只有4%有用的價值。而且4%的時間,我們可以看到0.5%是在尋找停車,0.5%是卡在路中,只有3%是真正在開車。”

要改變這一切,李開復認為,未來交通有三大力量的推動,分別是:共享出行、無人駕駛、電動汽車。

車輛的共享可以保證汽車不會閒置,實現資源配置利用率的最大化。李開復認為,車輛的共享形成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這是未來汽車上半場非常重要重要的一部分。而新能源汽車肯定是未來,電力比汽油更清潔,而且成本低。電動車對解決排放汙染,還有整個開車的體驗都會有很大提升。

至於無人駕駛,創新工場更是堅定的擁護者。目前,創新工場投資了四家不同應用場景的無人駕駛公司,分別是MOMENTA、馭勢科技、飛步科技、文遠知行。

李開復認為,無人駕駛也可能是新的操作系統。當AI進入了每一輛汽車以後,它其實是把每輛汽車改造成了一個的智能+自動的駕駛汽車,而且未來有很多技術都可能由無人駕駛推動的,包括未來機器人、AI、高清地圖、控制系統、汽車製造等等都可能是操作系統,類似微軟的Windows和谷歌的安卓。

有待解決的風險

從古到今,很多科學都是源自於人們的想象力,並且最終被賦予落地的能力。會上,李開復也向人們展示了無人駕駛的未來。

例如:無人駕駛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就會經過物聯網彼此交流,比如說一輛車可以告訴另外一輛車,說我爆胎了,請你們讓開一點,甚至兩輛車,因為它們有互相交流,而且有高清地圖,可以在兩三公分的時候擦過。

或者,當智慧城市跟未來交通來到的時候,人們可以隨時掌握根據交通實時路況應變的潮汐道路參與城市運力調度,可以及時120、119、110等生命通道可按需獲得有限路權。

“自動駕駛將取代人類駕駛。是20年,30年還是40年,還有一些爭議。”

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也在李開復的發言中被提到,責任追究體系和無人駕駛該怎樣配套。比如保險和理賠,如果無人駕駛出事了,是誰來負責?是汽車公司還是開發軟件的公司,或者開發軟件的工程師?而在人文關懷方面,無人駕駛引發的失業問題也是他所擔心的。自動駕駛取代了司機之後,失業救濟以及司機再就業也是一個挑戰。

另外,高科技所帶來的安全也是一個問題。怎麼能確保人跟車、跟網絡的安全,如果黑客或者恐怖分子控制了一些車,這也是非常可怕的。

“當然,無人駕駛絕對不是未來交通最終的解決方案,Hyperloop公司的高鐵、KittyHawk的飛車都給我們提供了無限想象。”李開復說。

選擇落地廣州

目前,創新工場共培養出了15只獨角獸,其中人工智能賽道就佔了其中的5只。2016年,創新工場成立人工智能工程院,李開復出任院長。

今年5月,“創新工場智能投資基金”落戶於廣州開發區,該基金目標總規模25億元,重點投資人工智能、教育、消費升級、B2B企業服務等領域中早期項目。同時,雙方合作設立“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粵港澳大灣區總部”,進一步整合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的產業資源,培育人工智能領域創業企業。

創新奇智聯合創始人兼CEO徐輝認為,廣東經濟和產業發展基礎雄厚,能為AI發展帶來落地的有利條件,AI可以和當地的主流行業相結合,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給傳統產業賦能。

AI大賽道里,“自動駕駛”是不可忽視的重量級“選手”,而創新工場將部分自動駕駛佈局在廣州,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創新工場首席運營官陶寧認為,廣州正在構建自動駕駛生態圈。這個生態圈的產生得益於廣州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戰略眼光”,也有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藍圖、優秀學府及南方人才群集的優勢、更高質量的空氣及環境等因素,現在這個生態圈正在展現越來越強的吸引力和生長力。

據悉,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多項政策和商業突破都是在廣州最先試水落地。比如中國首例自動駕駛汽車暴雨中穿越隧道的記錄是在廣州產生的;中國首輛無人駕駛出租車在廣州上路。今年6月,廣州市交委發佈了《廣州市關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也被媒體稱為目前國內最開明的無人駕駛路測法規。根據計劃,廣州開發區無人駕駛汽車2019年將量產500-1000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