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唐詩中的恨嫁女,說了一堆抱怨話,最後一句成為千古名言

這首唐詩中的恨嫁女,說了一堆抱怨話,最後一句成為千古名言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唐朝的雍容富貴,豪放自信,也吸引了許多人心嚮往之。如今的讀者,依然能從唐詩中領略那個花團錦簇的朝代,讀懂那些如夢似幻的故事,幻想那些風華絕代的佳人。

其實,唐詩中的佳麗,要麼是“清水出芙蓉”,要麼是“回眸一笑百媚生”,要麼是“笑掩微妝入夢來”,似乎個個是清麗脫俗的神仙姐姐。其實,就像太陽之下也有陰影,唐詩中的女子也有不盡如人意的,這首《貧女》的主角就是如此。

《貧女》唐•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首唐詩中的恨嫁女,說了一堆抱怨話,最後一句成為千古名言

這首詩的女主人公,與平時讀到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們完全不同。她更接地氣,有著和普通百姓一樣的喜怒哀愁。這些愁怨和煩惱,就是大唐光輝照射不到的地方,唯有用一生細細消磨。

這首七律的首聯“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中,女子的出身和境遇就已經刻畫在眼前。她是貧寒之家的少女,甚至從來沒有接觸過錦衣玉帶。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窮人家的女兒卻無人問津,直到適婚年紀,也沒有人登門。她打算自己託人說媒,可是這卻讓她更為悲傷。為什麼呢,原因就在頷聯。

這首唐詩中的恨嫁女,說了一堆抱怨話,最後一句成為千古名言

原來,當時的風氣都是嫌窮愛富。不光是女子希望攀高枝,男子也希望找個好老婆,少奮鬥十年。因此,貧女感嘆,他們都喜愛庸脂俗粉,這世道還有誰會喜歡我這樣格調高雅的儉樸梳妝。

即便如此,在頸聯中,貧女依然表達了雖然貧窮,卻極為傲氣的自信。她誇耀自己心靈手巧,女紅無雙,遠遠勝過那些只會練習畫眉的女子。當然,這有些以偏概全,但我們卻能體會貧女的那種無人欣賞的挫敗感。

這首唐詩中的恨嫁女,說了一堆抱怨話,最後一句成為千古名言

在尾聯之中,貧女繼續發表著自己的抱怨。她嘆息自己年年歲歲都是在拿著金線刺繡,可惜做成的華服,都是給別人的嫁衣。最後一句話本身的格調並不算高,沒想到卻成為了千古名言。它寓意自己辛辛苦苦忙碌了半天,最後的勞動果實卻被別人說佔據。

詩以言志,是古代文人的目標。這首詩的作者叫做秦韜玉,他寫這首詩,自然也是為貧苦百姓吶喊,為貧女叫屈,但是更為重要的是,他是自比貧女,表達了懷才不遇的感受。

這首唐詩中的恨嫁女,說了一堆抱怨話,最後一句成為千古名言

能寫出這麼優美的詩歌,秦韜玉自然是富有才華的。但是,他生活在唐朝末年,朝政混亂,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也一無所獲,名落孫山。這種無人欣賞的境遇,與貧女無人迎娶的狀態是完全契合的。而且,秦韜玉自認為品行高潔,遠勝廟堂的高官,所以他借貧女之口,說出了心中的不憤和鬱悶。

後來,黃巢攻入長安,秦韜玉跟隨僖宗逃往蜀地,這才有得到垂憐,賜予進士及第。當時的宦官田令孜非常欣賞他,將其當作心腹,還讓他當上了工部侍郎、神策軍判官。然而,秦韜玉卻看清楚了官場和世道,最終離去,不知蹤跡,一如《貧女》中高潔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