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號,大量公司正加速逃離美利堅

新信號,大量公司正加速逃離美利堅

上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傑伊·克萊頓稱,因為信息披露的問題,投資者近期在調整倉位時,不要將資金投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

市場分析,這一公告顯示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將會面臨一定的風險。

傑伊·克萊頓之所以如此表態,源於近期瑞幸咖啡自曝的造假事件。對此,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表示,“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性質惡劣、教訓深刻,銀保監會將堅決支持、積極配合主管部門依法嚴厲懲處,對財務造假行為始終保持零容忍的態度,共同維護好良好的市場環境。”

近期瑞幸造假事件確實給中概股帶來了比較大的信任危機,SEC的表態則進一步加深了中概股的信任危機,不排除眾多機構會藉機做空中概股牟利。

在這種信任危機沒有解決的情況下,中概股短期難有出色表現。

但是危也是機。

有消息稱,百度、攜程在香港二次上市進程在快速推進,近期將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表。而另一家美股上市公司京東的速度可能還要更快,路透社旗下IFR的報道稱,京東已以保密形式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請。

雖然三家公司在對外的回應中都表示“不予置評”,但中概股回港上市的風向,已經變得愈發明顯。

今年開始著手私有化進程的聚美優品,僅用了107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在美股的謝幕。4月27日晚間,聚美優品日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Form15”文件,宣告正式從紐交所退市。

無論是百度京東,還是聚美,近年來一直面臨著市值被看低的現實因素,而在瑞幸造假事件發生後,這種現實因素又被迅速放大。

因此“退市潮”也好,“迴歸潮”也罷,中概股主動求變的姿態已經表明。

二次回港上市提速。

阿里巴巴去年11月底回港上市,招股定價為176港元,其後股價一路攀升,並在今年創下227港元的新高。

阿里成功回港上市,並得到投資者認可,對於中概股來說算是開了一個好頭。中金此前發佈報告稱,繼阿里巴巴之後,京東、百度、攜程等19只中概股有望迴歸港股,結合未來潛在“滬深港通”機制升級以及恆生系列指數規則調整,可能會進一步吸引南向資金,進而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港交所市場主管姚嘉仁此前向媒體透露,近期中概股到香港第二上市的查詢明顯增加。

Wind數據統計,目前在美股上市的內地公司有246家,以4月28日市值計算,符合赴港第二上市標準的有13家(剔除已經回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及百濟神州)。

中信證券研報稱,私有化退市及VIE架構拆除耗時長、成本高,未來港股市場料將成為中概股迴歸的首選。同時,恆生指數也將迎來5月檢討,或下調金融權重並允許納入同股不同權及二次上市企業。預計美股中概股迴歸港股將成為長期趨勢,將從根本上改變香港上市公司結構及“低估值,低增長”的市場業態。

不過,如果迴歸A股符合條件,當然是第一選擇。

好消息是創業板註冊制即將隆重登場,給試圖迴歸中國的華爾街中概股多了一個實實在在的選擇。

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里程碑。

創業板註冊製出爐,意味著中國新經濟公司又多了一個上市地選擇。相比10年前多數互聯網企業去美國上市,現在上市地點有了更多選擇。主要有兩點變化:第一,國內ToB項目更多是產業互聯網,科創板、創業板、港股都提供了比美國更好的上市機會;第二,目前中美關係下,掌握核心底層技術的創業公司去美國上市會更難。

擱置一個時期的中概股迴歸A股事件或會隨著創業板註冊制的推出而重新啟動。一些華爾街中概股公司或會直接回到創業板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