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 故宮 我來了

好久不見 故宮 我來了

圖說:預檢區掃描北京健康寶二維碼,核錄健康信息和預約信息。

好久不見 故宮 我來了

圖說:通過午門久違的故宮就在眼前。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春暖花開,春信頻傳,紫禁城的春色早已關不住,紅牆之外的遊人也都望眼欲穿。闊別近百日,今天故宮迎來開放首日,記者與第一批遊客一起進入600歲的紫禁城。

好久不見 故宮 我來了

圖說:慈寧宮花園牡丹、芍藥在盛放。

  見到了600歲的故宮

  東華門外的東筒子河道邊,迎著微涼的晨風,人們三三兩兩來到故宮。在端門廣場預檢區掃描北京健康寶二維碼,核錄健康信息和預約信息後,通過午門安檢通道,清晨的陽光照在午門紅牆金瓦上,600歲的故宮呈現在眼前。

  出於防控安全考慮,故宮只開放室外區域,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慈寧宮等原狀大殿只能在殿外參觀,但幸運搶到恢復開放首日入場票的遊客臉上無不洋溢著歡樂。63歲的大學教授章阿姨和家人今天是第一次來到故宮,恰逢故宮的“大慶之年”,這次參觀顯得特別有意義。她說,“故宮有著600歲的滄桑歲月,正好今年是故宮600歲,能見證這一刻,看到這麼壯美的紫禁城,太幸福了”。

  “97天,終於見到你!”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7位校友,在太和門廣場留下了最美的一刻。

  故宮此次只開放了部分室外區域,所以御花園、慈寧宮花園這樣的花園景區就成了很多遊客必打卡之地。雖然網紅的梨花、海棠、紫藤已落,但一叢叢牡丹、芍藥在園中盛放。不少遊客也用相機,留住故宮2020年春天的尾巴。

好久不見 故宮 我來了

圖說:工作人員手舉標誌牌“戴口罩、不聚集、不隨地吐痰。

  增加了上百名安保人員、工作人員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故宮“五一”開館前曾表示,故宮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迎接開放。記者在故宮看到,安保小隊、巡邏員遍佈故宮開放區的每個角落。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工作人員手舉標誌牌“戴口罩、不聚集、不隨地吐痰。”故宮還隨時監控,在太和殿、御花園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及時採取分流措施。

  故宮此次專門增加了上百名安保人員,集中在中軸線上的開放區域,在預檢區、安檢區引導遊客。老家在河北的徐先生是保安隊的一名隊員,他對記者表示,為迎接故宮開放首日,自己所在的隊伍經過了三天培訓,“很緊張,怕出事情,所以我們在執勤的時候每一分鐘都保持一萬分的警惕,一定要把最美最平安的故宮送給每一個觀眾。”

  在觀眾看不到的地方,消防人員、警衛隊在隨時待命,監控著故宮的每一個角落,默默守護著來故宮的觀眾。

好久不見 故宮 我來了

圖說:故宮網紅貓還好嗎?

  “下一個600年更加壯麗”

  今年是故宮博物院的600歲生日,雖然遭遇了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閉館三個月,但修生養息的故宮呈現出了更美的一面。在御花園裡,有參天古樹,有奇花異草,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在御花園中,龔女士帶著一雙兒女各處拍照打卡。她們一家都是故宮的狂熱“粉絲”,買了故宮年票之後,以前每個禮拜都要來故宮走一遭,這次閉館了三個月,可把兩個孩子極壞了。“我們有13條故宮遊玩路線,每次來都會選擇一條,這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今年故宮600年,開放的面積越來越大,我們的路線也越來越多,感覺特別驕傲,祈願下個600年,故宮會更好!”龔女士的先生特別愛好故宮的各種展覽,今年最期待的展覽物非《韓熙載夜宴圖》莫屬,做夢都想看到它。

  據瞭解,今年600歲的故宮亮點頗多。今年10月10日是故宮博物院600週年的誕辰,據故宮博物院此前發佈的計劃,2020年的大型展覽原本計劃在九、十月份集中舉辦,展覽的題材涵蓋古代建築、專題書畫、古代器物、中外文明等主題。這些重磅展覽包括“紫禁城建成600年展”“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與凡爾賽宮合作舉辦“中國與凡爾賽宮”展,陶瓷館專館也將在改陳後重新開放。《韓熙載夜宴圖》等在內的一系列國寶級珍品也將與觀眾見面。

  故宮王旭東院長表示,在院慶展示中院方無意打造“爆款”產品。他認為,文化如水,應該更多的是包容和滋養。大家欣賞故宮文物的方式有待改變,來故宮觀展前,應該做好功課。那種來故宮排十幾個小時隊來觀展的局面應該成為歷史。(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