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的心理健康護理重要性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之一。胃癌確診後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引起情緒的不良變化、使患者產生悲觀、消極和恐懼的心理。護理人員應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動,進行疏導和教育,使患者能夠面對現實,克服不良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一、心理特點
1、態度消極,聽天由命
胃癌患者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常常被誤認為胃炎、胃潰瘍等疾病,雖經多方治療,但見效甚微,一旦住進外科要接受手術治療,患者便會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性而產生懷疑、恐懼、緊張心理。性格開明、意志堅強的患者,有良好的心境,他們需要確知自己的病情。在他們看來,只有清楚自己的病情才能更好地主動與醫務人員配合治療及護理;另一方面他們認為癌症並不可怕,只要切除了病灶,機體就能康復,因而迫切要求早日手術,、有部分患者慢慢接受了自己的病情,在心理上有了消極的適應,認為好壞不能自己決定、就聽天由命。

胃癌患者的心理健康護理重要性


2. 悲觀絕望
多見於晚期胃癌的患者,由於腫瘤的壓迫、阻塞,出現反覆的嘔吐、體質消瘦,重度的營養不良。雖然給予一段時間的對症補液等治療,效果卻不明顯,使患者情緒低落,對治療從希望到失望再到絕望。有部分患者意志薄弱,認為患了胃癌就等於判了死刑,不敢面對現實,他們認為手術也不能根治而且有很大的危險性,整日無精打采,唉聲嘆氣,抱怨自己倒黴,等待末日的到來。
3. 缺乏醫學知識,術後過飽或過飢
胃癌根治手術多將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手術後胃的容積變小了。由於缺乏醫學知識,部分患者認為腫瘤已切除,萬事大吉,經醫生允許可以進食,多天的飢餓致使部分患者不聽勸告,飽餐造成不良的後果,還有部分患者允許進食後遲遲不敢吃飯,原因是怕把胃撐破,故過分小心,每次喝上幾口流質,以致影響了機體營養的供給,刀口不能按期癒合,併發其他的疾病。

胃癌患者的心理健康護理重要性


二、心理護理
1. 幫其儘快熟悉病房環境
患者住院後,護理人員應儘快幫助熟悉病房環境,通過多次交談及時瞭解患者的個性、氣質、習慣等,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護理。關心患者的疾苦,設法消除病痛,安定患者的情緒、以最佳的心理狀態迎接手術;同時取得患者親屬的支持,利用親屬良好的心理傳遞作用,使患者增強自信心,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生活、家中的事情多徵求患者的意見,儘量使其生活在現實中,感到生存的價值。
2. 支持療法
胃癌患者不僅忍受著來自軀體的各種痛苦,還承受著精神和心理上的巨大壓力。解除軀體上的痛苦是一個漫長的治療康復過程,而解除心理的壓力,只要醫護人員及患者親屬好友的方法得當,短時間內即可生效。醫護人員應以溫情、寬容、諒解的態度對待患者,使其感到溫暖、信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減輕痛苦,配合治療,、對悲觀失望的患者首先要幫助具從消極絕望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使其瞭解癌症是可以治癒的,要戰勝癌症必須像重視自己的軀體健康一樣去重視心理健康;其次向患者介紹治療方案,使患者心中有數、積極地配合治療;另外還要幫助患者堅定求生的意志,樹立活下去的信心。總之,要使思者堅定一個信念:“坐以待斃,不如拼搏求生。”

胃癌患者的心理健康護理重要性


3. 幫助患者提高對疾病的認識,積極宣傳防癌知識
癌症患者常因心理崩潰而不能堅持其他的治療措施,關鍵是對癌症沒有正確的認識,因此,在手術治療的同時應幫助患者提高認識:相信癌症也是一種疾病,不一定會致命,也不等於死亡;相信人體的免疫功能不僅與營養、運動功能有關,更重要的是與人的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為此應鼓勵患者主動與自己的悲觀、絕望情縮作鬥爭,樹立戰勝疾病的堅強信念。


4.及時向患者講解手術後的注意事項
在正常情況下,手術後3~5d可進流質飲食。進食時,先量白開水,如無腹痛、腹脹等不適症狀可進流質飯。6~7d改快於流質,囑患者少食多餐,每日進食6次左右或根據自己身體及飢餓情況而定,隨著胃體積的增大逐漸增加進食量,注意生活要有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