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一個夢想,兩代人的奮鬥

市區騰飛學府名苑小區一間公寓中,午後的陽光透過窗紗在一對翻看老照片的父子身上灑下斑駁。父親孫貫三年過八旬,40年前成為全國農機行業表彰的先進個人,受到3位副總理親切接見;兒子孫繼周今年54歲,2018年成為全國農業勞動模範。

4月28日,在五一勞動節即將來臨之際,記者走訪了這對奮鬥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父子,聆聽他們的“勞模故事”,瞭解樸實家風傳遞的堅韌與奉獻、奮鬥與希望。

樸實家訓 滲透成家風

說起許昌特產,禹州粉條有著特殊的地位。盛田農業公司生產的紫薯粉條不僅爽口、好吃,而且於2019年代表全國食品大省河南走進北京故宮,參加全國百年老字號產品展,名揚海內外。

此外,2019年,盛田農業公司的粉條系列產品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在全國粉條製作領域屬於唯一一家;通過美國PDA標準認證,取得進入美國市場的“通行證”。該公司成為深圳市制定粉條地方標準的參與單位之一,河南唯一。

提起這些成績,盛田農業公司創始人孫繼週一再表示:“能讓紅薯粉條做成大產業,是我的心願,也是老爺子的願望。我的成長,離不開家風的薰陶、父親的影響。”

孫繼周的父親孫貫三,是20世紀80年代全國農機行業表彰的先進個人,曾作為先進代表參加1980年召開的全國農機管理工作會議,受到3位副總理的親切接見。

“好好學習,好好工作。”這是孫貫三經常對兒子說的話。

今年85歲的孫貫三一生好學。1978年禹縣(現禹州市)成為全省農業機械化試點縣後,孫貫三先後擔任禹縣農業機械化管理辦公室管理科科長、禹縣農機局副局長。他一年有300天吃住在鄉村,對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的掌握不亞於地道的“田把式”,特別是對禹州手工粉條製作技藝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

孫家與粉條頗有淵源。盛田農業公司的得名,源自孫貫三的爺爺開辦的一家手工粉條作坊——盛田粉坊。

在父親的影響下,孫繼周將自己的心血揮灑在希望的田野上。2006年,他創辦盛田農業公司後,瞄準紅薯“三粉”產業鏈,全身心地投入農業勞動實踐,刻苦鑽研、勇於創新,使盛田農業公司成長為集紅薯“三粉”生產、加工、包裝、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生產服務化企業,產品主要有名、優、特、新等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