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體檢為什麼還會發生癌症晚期?普通體檢與防癌體檢怎麼選?

年底了,各單位也相應組織員工體檢了……這不,大家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我最近感覺有些不舒服,想去做個體檢檢查一下。”


這其實是大多數人都會存在的思想誤區。需要糾正的是,體檢並不等同於看病,如果感覺身體不適,應儘快去醫院做針對性的檢查,以便開展相應治療。而體檢則是通過不同的生理指標來評價描述人體健康狀態,對身體進行定期健康管理。


年年體檢為什麼還會發生癌症晚期?普通體檢與防癌體檢怎麼選?


年年體檢為什麼還會發生癌症晚期?

一般來說,體檢是體格檢查的簡稱,指通過醫學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的身體檢查,是醫療的診斷環節,是針對症狀或疾病及其相關因素的檢查。在體檢項目的選擇中,常規體檢和專門的防癌體檢是有所區別的。常規體檢所關注的多為基礎病、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而防癌體檢則是在普通體檢的基礎上更側重於癌症的早期篩查。如果只進行常規體檢,沒有選擇癌症篩查項目,就有可能出現“年年體檢,為什麼還會發生癌症晚期”的困惑。


因此依據個人具體情況,綜合分析既往史、家族史、健康危險因素以及經濟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體檢,早期篩查腫瘤,才是防癌體檢的主旨。


年年體檢為什麼還會發生癌症晚期?普通體檢與防癌體檢怎麼選?


普通體檢與防癌體檢怎麼選?

每個人的年齡、健康狀況不同,健康體檢方案需要因人而異。不同個體有針對性地選擇檢查項目,才能發揮體檢的真正作用。至於定期體檢的時間,建議每半年至一年體檢一次。而普通體檢的基礎項目每個人都需要做,它包括:一般檢查(身高、體重、血壓、脈搏、腰圍)、內外科檢查、腎功能、血脂、血糖、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常規心電圖、胸部正側位片、肝膽脾胰雙腎超聲等。


此外,應該根據不同人群有針對性地量身定製體檢套餐。老年人由於機體各器官的功能均在逐漸退化,加之可能患有某些慢性疾病,體檢項目和年輕人相比,不僅要更全面,也需要更加有針對性:


1、有家族癌症遺傳史的人最好是每年都針對性的做一次防癌檢查;

2、生活在有地區性癌症高發區的居民,也要經常做防癌檢查;

3、35歲以上的健康人群,在常規體檢的基礎上,最好每年加做一次防癌檢查;

4、經常吸菸的人應該半年進行一次肺癌的防癌檢查。


年年體檢為什麼還會發生癌症晚期?普通體檢與防癌體檢怎麼選?


專屬防癌體檢如何選?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些人認為防癌體檢越貴越好,各種檢查項目輪番上陣,殊不知這樣並不一定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選擇了不恰當的檢查項目,還有可能會適得其反,耽誤病情。怎樣才能選擇出適合自己的防癌體檢呢?


首先,應該將常規體檢作為必選的基礎項目,大致包含體格檢查(身高、體重、血壓、心率等),內外科檢查(直腸肛門指診、乳腺觸診、婦科雙合診、頭頸耳鼻喉觸診等),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宮頸刮片等),輔助檢查(超聲、胸片、心電圖等)。


其次,根據醫生的評估和建議,結合自身狀況選擇增加個性化項目,有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的人群,應該有針對性地增加相應檢查。比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應適當增加乳腺超聲、乳腺鉬靶、基因檢測等;職業疾病、特殊工種及既往有肺部疾病的人群,應考慮增加胸部低劑量CT等;既往有肝炎及前列腺病史的人群,應考慮增加腫瘤標記物等;有家族性腸息肉的人群,應考慮增加結直腸鏡等。除此之外,年齡、地域、不潔飲食和不良生活習慣等,亦需要納入個性化體檢選擇範圍。


最後,防癌體檢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一次體檢只能反映現階段的身體狀況。並不是一次體檢沒有發現,就一定不會出現癌症。目前的防癌體檢只能針對大多數常見的以及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一些發病率較低、病情隱匿的惡性腫瘤很難通過現有的體檢項目發現。比如發病率較低的肺泡癌,不一定能夠通過體檢篩查出來;早期胰腺癌病情隱匿,位置較深,也很難被發現。


因此,選擇一個值得信賴的體檢機構,定期進行體檢,做好每次體檢結果的收集和保存,通過逐次體檢結果比對和既往病史的收集,構建良好的個人健康管理檔案,才是抵禦癌症的重要堡壘。畢竟治未病,才是體檢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本文系愛匯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或網站。如有疑問或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的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