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他最著名的不是怎麼復興周朝 而是他奪權篡位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鵬宇歷史,前兩期節目我們一起了解了周朝開國初年的一位重要人物,姜太公的故事,姜太公為周王權的確立和前期的發展立下了蓋世之功。後來周朝又經歷了成康時期,發展一度鼎盛,可到了後來,漸漸浮現疲態,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周朝之君,曾經使得國力一度恢復向好的發展態勢,但他在位時間僅僅六年,終究沒有帶領周朝真正走向復興,但歷史上對於他的記載最著名的不是他怎麼復興周朝,而是他的奪權篡位的故事。

歷史記載他最著名的不是怎麼復興周朝 而是他奪權篡位

在之前我們瞭解商朝歷史的節目中我們曾經提到過,西周政權之所以能夠確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商朝內部各種矛盾激化,王位沒有明確的繼承製度,有時候是子承父業,有時候又是兄弟之間的繼承,這種混亂的繼承製度,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內部的矛盾和分裂。

歷史記載他最著名的不是怎麼復興周朝 而是他奪權篡位

到了西周政權確立以後,也曾出現過三監之亂等事件,這也促使周王室對於王權的歸屬有了更加明確的分配。不斷完善的宗法制度,就明確的提出了“嫡長子繼承製”,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裡,大家的共同遵守這個約定。但是當歷史發展到周孝王這裡卻拐了個彎,本該屬於懿王兒子姬燮的王位,卻被孝王姬闢方搶了先。

歷史記載他最著名的不是怎麼復興周朝 而是他奪權篡位

孝王是周穆王姬滿的兒子,也就是周共王的弟弟,周懿王的叔叔,周懿王去世以後,由於他的兒子姬燮過於軟弱,而他的叔叔又比較強勢,這樣一來,王權就落在了姬闢方的手中。雖然是奪來的王位,但是姬闢方治國卻不含糊,經歷了懿王時代的周王朝國力衰落,被迫遷都後仍不見起色,相對而言,孝王的手腕要強硬的多了。上臺以後,對內他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想盡辦法加強國力,對外他通過政治手段加強對於諸侯國的控制,並且準備去征伐犬戎。

歷史記載他最著名的不是怎麼復興周朝 而是他奪權篡位

他選擇西征犬戎的指揮官就是申國國君申侯。申侯領命西征,但內心卻是抗拒的,因為經過多年的發展和不斷地融合,在民間周人和戎人已經有了很多的交集,他們本來就是遠親,加上後來不斷地有人通婚,所以戎人和周人相互之間都有著對方族群的血脈。申侯深知這個道理,於是當他領命西政的時候,就和孝王建議說,打打殺殺只會使兩國的百姓們遭受無妄之災,弊大於利,不如利用外交手段來避免這場戰爭。孝王也接受了這個建議,申侯利用自己的外孫去分化犬戎的統治,這樣一舉兩得的舉措,於公於私皆有利好,一場一觸即發的戰爭就此化解。後來西戎甚至前來獻上精良馬匹,孝王也重重的獎賞了前來獻禮的使臣。

歷史記載他最著名的不是怎麼復興周朝 而是他奪權篡位

可惜的是,在位僅僅六年,這位本來有著復興西周的希望之君就駕鶴西去了,西周在他這裡拐的彎,又回到了原來發展的道路。

本期的鵬宇歷史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