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開幕會上,南京市委書記為何36次提到“機遇”?

機遇前所未有,要認清大勢、堅定信心;

機遇稍縱即逝,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機遇無處不在,要主動發掘、創新轉化;

機遇成於實幹,要擔當作為、開創新局……


南京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開幕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髮表了題為《搶抓時代新機遇 闖出一片新天地》的講話。


政協開幕會上,南京市委書記為何36次提到“機遇”?

今天上午,南京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開幕。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 董家訓 攝

政協開幕會上,南京市委書記為何36次提到“機遇”?

今天上午,南京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開幕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髮表講話。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紫君梳理發現,不到5000字的講話中,張敬華頻頻提及“機遇”二字,多達36次,新年開局之際,傳遞出南京面對機遇奮發有為、乘勢而上的強烈信號。

張敬華說,南京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進入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的決戰決勝期,也迎來了具有許多新的時代內涵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能不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能不能自我超越、大步跨越、抵達卓越,能不能書寫好“強富美高”新一個五年答卷,很關鍵的一條,就是看我們能不能牢牢把握機遇、敏銳發現機遇、充分用好機遇,奮力闖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際化城市的一片新天地。


說成績

南京高質量發展贏得總書記點贊

時代的華章,總是在奮鬥裡書寫。

張敬華以一組數據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擘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宏偉藍圖五年來的“南京成績單”: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連跨5個千億臺階、增速連續11個季度保持在8%及以上,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科技創新主要指標大幅攀升,走在全國創新型城市前列。


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第五次會議上特別指出,南京等大城市發展勢頭較好,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增長極。


張敬華說,“五年答卷”的精彩書寫、累累碩果的不斷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對標找差、苦幹實幹的結果,也是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同心同德、聚力奮鬥的結果。


一路走來——

大家始終不忘初心、跟黨向前,特別是推進政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形成“六環相扣”履職閉環等特色做法,受到了全國政協汪洋主席的高度讚揚。

大家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改革創新的難點、民生改善的堵點,深入開展協商議政、民主監督,有力促進了全市各項事業的發展進步。

大家始終團結一心、履職為民,充分發揮政協組織包容各方、聯繫廣泛的優勢,不斷擴大團結民主的朋友圈,畫好乾事創業的同心圓,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注入了強大的政協力量。


政協開幕會上,南京市委書記為何36次提到“機遇”?

南京城。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 攝


說機遇

“機遇”昭示城市未來, “實幹”展現南京擔當

整個講話中,張敬華多次提及“機遇”二字,並深度解讀,提出面對機遇要創新實幹。


01

機遇前所未有,要認清大勢、堅定信心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機遇。


只要堅定不移高舉新思想旗幟,紮紮實實踐行新發展理念,南京就一定能夠沿著正確方向行穩致遠,推動總書記諄諄囑託在南京落地落實、取得更大成效。

只要把南京的科教、區位等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堅持不懈抓創新、促轉型,更高水平抓改革、促開放,南京就一定能夠在大變局中贏得大發展、實現大躍升。

只要始終錨定發展航向,堅定“四個自信”,久久為功做好自己的事情,南京就一定能夠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創造出讓人刮目相看的城市傳奇。

02

機遇稍縱即逝,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先進城市的發展實踐充分證明,在機遇面前,誰發現得早、誰把握得牢,誰就能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我們要當好緊抓機遇的堅定者——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南京創新名城建設成果豐碩、勢頭正勁。我們一定要鉚足幹勁、乘勢向前,堅持市場化、高端化、國際化、融合化、集群化、法治化“六化”導向,聚焦新研機構、高企培育、產業打造、園區載體、資源集聚、創新生態等重點工作,持之以恆抓五年、十年、數十年,真正讓創新成為南京發展的主動力,讓南京成為創新發展的策源地。


我們要當好搶抓機遇的奮進者——要更好發揮“一帶一路”交匯點和長三角地理中心的重要樞紐作用,大力推進高水平開放、建設國際化城市,增創開放合作新優勢。特別是要全力打造南京自貿區這個金字招牌,推動“1+9”體制機制改革舉措務實落地,在構築特色鮮明的創新高地、產業高地、開放高地上走在全國前列。


我們要當好勇抓機遇的搏擊者——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南京要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拿出“人一之、我十之”的勁頭,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打造南京都市圈,紮實做好“承東啟西、聯南接北”的文章,全面提升城市承載力、輻射帶動力、綜合競爭力。


03

機遇無處不在,要主動發掘、創新轉化

面對機遇與挑戰並存的複雜局面,我們唯有思想更解放、思維更開闊、思考更深刻,才能更好地察勢馭勢、轉化機遇、成就未來。


要善於在應對危機中尋獲良機——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危”和“機”,克服了“危”即是“機”,失去了“機”就是“危”。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挑戰,我們一定要不懼風雨、不畏險阻,拿出“視困難為考驗”的氣魄,錘鍊“把挑戰當機遇”的境界,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比如汙染防治、安全生產,這些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我們要以深化長江大保護、安全大整治,來倒逼生態治理大提升、產業轉型大提速,在轉危為安、化危為機中創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果。


要善於在破解壓力中積蓄動力——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很多人覺得“狼來了”,擔心不少行業會在外國產品衝擊下一敗塗地。然而近20年過去了,當時放開的行業不僅沒有被“吃掉”,反而在“與狼共舞”中加快發展壯大,這就是化壓力為動力的成功實踐。我們抓工作、謀發展,也要堅持辯證思維,主動應變、突圍破局,特別是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雖然會有陣痛期、換擋期,但只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堅持圍繞“4+4+1”主導產業狠抓項目建設不鬆勁,堅持振興實體經濟、優化營商環境不懈怠,就一定能夠勝利邁向產業中高端,見證無限風光在頂峰。


要善於在把握趨勢中再造優勢——當今世界,城市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治理水平的競爭、品質內涵的競爭。我們要按照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決策部署,積極探索特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完善系統治理、動力激發、共治共享、法治保障等體制機制,在塑造城市品格、培育城市精神中,挖掘南京走在前列、贏得未來的無形密碼,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深層力量。


04

機遇成於實幹,要擔當作為、開創新局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沒有什麼能比“機遇”二字更能揭示南京的當下、昭示城市的未來,沒有什麼能比“實幹”二字更能展現南京的擔當、彰顯機遇的價值。

我們要拿出一股真抓的實勁。越是機遇難得越要苦幹實幹,越是重任在肩越要團結奮進,越是競爭激烈越要主動作為。特別是對於南京來說,我們的短板在板塊經濟,潛力也在板塊經濟,要突出“東西南北中”協調並進,真正打好板塊發展的特色牌,形成區域經濟的增長極。

我們要拿出一股敢抓的狠勁。在堅持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前提下,凡是有利於搶抓機遇、推動發展的事情,都要敢闖敢試、敢想敢幹,凡是制約發展、阻礙進步的堵點痛點難點,都要勇於鬥爭、大膽突破,切實做到改革的力度更大一些、創新的速度更快一些、開放的程度更高一些。

我們要拿出一股善抓的巧勁。技術變革一日千里,形勢發展瞬息萬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保持日新精神、精進態度,堅持謀定後動、統籌兼顧,切實練就發現機遇、研判機遇的“火眼金睛”,掌握抓住機遇、用好機遇的“十八班武藝”。


我們要拿出一股常抓的韌勁。既要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戰略定力,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擔當,低調務實不張揚,接續奮鬥幹事業,努力把歷史性機遇變為持久性紅利,不斷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嶄新業績。


政協開幕會上,南京市委書記為何36次提到“機遇”?

南京城。南報融媒體記者 丁劼 攝


談希望

多謀突破之舉、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


2020年已經開啟,張敬華對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提出希望。


新的一年裡,希望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


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持之以恆深學篤行新思想,認真貫徹總書記關於政協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委最新要求落實下去,把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


進一步發揮獨特職能優勢,把握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定位,主動投身“強富美高”新南京和“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圍繞打好“三大攻堅戰”、建設南京自貿區、編制“十四五”規劃等重點工作,全面增強履職本領,多謀突破之舉、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


進一步營造團結民主氛圍,堅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密切與黨外知識分子、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民族宗教代表人士、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溝通聯誼,不斷弘揚大團結大聯合的主旋律,凝聚大發展大跨越的正能量。


(紫金山觀察:南京日報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時政公號)

文:紫金山觀察記者 毛慶

編輯:紫金山觀察編輯 王燦

政協開幕會上,南京市委書記為何36次提到“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