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泥白肉冷盤宴客必備菜,絕對征服你的味蕾!

大家好!

我是皮皮熊,歡迎大家來到此文,請多指教!

今天給大家上一道----蒜泥白肉,絕對征服你的味蕾!

標籤: 冷盤 宴客 豬後腿肉 蒜泥 紅油

蒜泥白肉冷盤宴客必備菜,絕對征服你的味蕾!

蒜泥白肉

原料 : 豬後腿肉400克,香蔥2根,蔥白2段,蒜5瓣,姜3片,白芝麻適量

調料: 生抽2湯匙(30ml ),糖1/2茶匙(3克) ,鹽1/3茶匙(2克),紅油2湯匙(30ml),粗辣椒粉8克,幹辣椒4根,香葉2片,大料1個

做法:

1) 豬肉洗淨後同蔥白段,薑片,香葉,大料一同放入冷水鍋中,大火煮開,撇掉浮沫,轉小火,蓋蓋子煮30分鐘左右,取出晾涼,切薄片。

2) 鍋中倒入一點點油,放入幹辣椒,小火炒香後盛出。

蒜泥白肉冷盤宴客必備菜,絕對征服你的味蕾!

3) 把炒好的幹辣椒切碎,同辣椒粉,白芝麻放入一個容器中,分兩次,澆熱油(一共約50ml左右,第一次油溫約80度左右,第二次,油溫約55度左右),調勻。

4) 蒜剁成蒜泥,加入生抽,紅油,糖,鹽,煮肉湯(約20ml)調勻,做成料汁。

5) 最後把切好的肉片碼好,淋入料汁,撒上蔥花即可。

蒜泥白肉冷盤宴客必備菜,絕對征服你的味蕾!

超級囉嗦:

豬後腿肉肥瘦相間,比較適合做這道菜。

辣椒粉最好用粗的,可以看見辣椒籽的那種。最好用菜籽油做紅油,味道會更香。

做紅油時,分兩次倒入熱油,目的是增香增色。

豬肉徹底放涼,會比較容易切薄片。

蒜泥白肉冷盤宴客必備菜,絕對征服你的味蕾!

歷史典故:

蒜泥白肉的老祖宗是“白肉”。最早記載“白肉”資料是宋代盂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耐得翁的《都城紀勝》等書,但“白肉”的發源地卻是在滿族同胞聚居之地東北。袁枚寫的《隨園食單》說白片肉“此是北人擅長之菜”,“割法雖用小刀片之,以肥瘦相參、橫斜碎雜為佳,與聖人割不正不食一語截然相反。其豬身肉之名目甚多,滿洲跳神肉最妙”。

袁枚說滿洲跳神肉是白肉中最好的。為什麼白肉又叫“跳神肉”呢?原來,滿族曾有一種傳統大禮叫做“跳神儀”,無論富貴士宦,其室內必供奉神牌,敬神,祭祖。春秋擇日致祭之後,接著就吃跳神肉(也叫阿嗎尊肉)。這種跳神肉,“肉皆白煮。例不準加鹽醬。甚嫩美”。其吃法乃“自片自食”。“善片者,能以小刀割如掌如紙之大片,兼肥瘦而有之”。

比袁枚小十四歲的四川文人李調元在整理他父親李化楠宦遊江南時收集的烹飪資料手稿時,也將江浙一帶的“白煮肉法”載人了《醒國錄》之中。晚清時,“白肉”、“春芽白肉”則可以在傅崇榘寫的《成都通覽》所記成都街市餐館食品中看到。上述史料向我們提供了白肉傳人四川的路線:北方-中原-江南-四川。

蒜泥白肉冷盤宴客必備菜,絕對征服你的味蕾!

最後:

邊學做菜邊學歷史典故,關注皮皮熊vlog日記每天一到菜,讓你生更美好?幫忙轉發讓更的人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