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愎自用又殘忍,斂財無度還佞佛,昏君李煜並不值得被同情

後周顯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一月,後周發動南侵戰爭,與南唐鏖戰近三年,最終將其擊敗,奪得南唐江北十四州,勢力延伸到淮南地區。

戰敗的李璟於後周顯德五年(958年)五月,自削帝號,改稱唐國主,奉後周正朔。從慨然有定中原之志的少年天子,到風雨飄搖的江南國主,“多少淚珠何限恨”的淒涼只有李璟自己知道。

在後周南唐的淮南之戰中,南唐東都揚州一度被後周軍隊佔領,雖然最終收復,但是地處江北的揚州並不適宜作陪都。長江之南的金陵,“去周境才隔一水”,這在李璟看來也很危險。“險固居上游”的洪州(江西南昌)被李璟看中,成為南唐陪都。顯德六年(959年)十一月,李璟下詔改洪州為南昌府,建南都,準備遷都南昌。

李璟遷都的戰略考慮是“據上流而制根本”,但是更多的可能是為了忘卻喪師失地之辱,寄情於廬山勝景。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十九日,曾經承諾與南唐“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的周世宗柴榮病逝了。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陳橋兵變”,大周變成了大宋。北方改朝換代,而南唐臣屬於北朝的藩屬國地位沒有改變。

剛愎自用又殘忍,斂財無度還佞佛,昏君李煜並不值得被同情

李璟的影視形象

宋建隆二年(961年)二月,李璟“始遷於南都”,立吳王從嘉(李煜)為太子,留在金陵監國。遷都南昌,事出倉促,其“城邑迫隘”,以致“群臣日夜思歸”,李璟本人也頗覺“悔怒”,甚至“欲誅始謀者”。始終處於焦躁之中的李璟於這一年的六月病逝於南都洪州,終年四十六歲,廟號元宗。

李璟死後,其子李從嘉繼承了江南國主的王位,改名李煜,即為史上有名的南唐後主。南唐大位原本與李煜是無緣的,只不過唐宮權鬥風雲將這個原本孱弱之人推到了權力中心。李璟當初繼位之時,其弟李景遂、李景達皆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為了穩定諸弟之心,李璟在父親靈前發誓,約定世代兄終弟及,並以齊王景遂為諸道兵馬元帥,居東宮。保大五年(公元947年),李璟正式立景遂為“太弟”。

十餘年之後,李璟諸子長成之後,兄終弟及的傳位構想就面臨挑戰。李璟的長子李弘驥是一個有雄心,但又殘忍嗜殺之人。儘管景遂一直不願接受“太弟”身份,並於交泰元年(958年)堅辭儲位。但是,已經被立為太子的弘驥始終將這個叔叔視為仇敵,最終將其毒殺。詭異的是,不久之後,弘驥竟然也染病身亡了。

李從嘉是李璟第六子,但其上諸兄早就夭亡,弘驥又死,從嘉便以次子身份受封吳王,任尚書令。居東宮。李璟遷都洪州,便立從嘉為太子,令其監國金陵。李璟死後,從嘉繼位,更名為李煜。

剛愎自用又殘忍,斂財無度還佞佛,昏君李煜並不值得被同情

吳奇隆版李煜

李煜擅作詞,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自不待言,“以國君而擅詞手,秀壓江東”,更被譽之為“詞中之帝”。然而,作為帝王的李煜,無疑是失敗的,南唐國祚也是在他手中終結的,其中原因固然有所謂大勢變遷,但與其個人執政之昏聵有莫大關係。

於史實不察之人,往往視李煜為充滿溫情的“文青”,賦予其一廂情願的浪漫主義想象。事實上,李煜是一個殘忍刻戾的專制君主,也是一個自負但愚蠢的昏君。

建隆二年(961年),李煜剛剛繼位之時,北方宋朝尚無暇顧及吞併南唐,僅是繼承後周建立的宗藩關係而已。但是,李煜治下南唐的內部危機卻日甚一日。

如同許多專制君主一樣,初登大位的李煜深知自己根基尚淺,對朝臣們並不信任。出於集權需要,李煜也玩起了強化內朝小班子制衡外朝的手段,將原先近侍文臣侍奉的澄心堂升格為內廷中樞,並重用自己位居東宮時結識的潘佑、張洎等人,使之主政。

潘佑本為北方幽州人,後徙居金陵,“善於論議,尤喜老、莊家言”,被韓熙載、徐鉉推薦給中主李璟,入值崇文館。李煜繼位之後,潘佑被擢為中書舍人,負責重要詔令起草,深得信任,李煜“時呼以潘卿”。

滁州人張洎是南唐進士出身,初官上元尉,因籌議太子李弘驥諡號而得中主李璟賞識,與徐知誨之子徐遊同為清暉殿學士,參預機密。李煜“於清暉殿後建澄心堂”,張洎“亦預機密於其中”,任“澄心堂承旨”,號稱“恩寵第一”。

剛愎自用又殘忍,斂財無度還佞佛,昏君李煜並不值得被同情

南唐版圖

東宮舊臣上位,又與朝中原有朋黨派系複雜糾纏,使得政局更加混亂。張洎與朝中原有勢力徐鉉等人日漸結黨,而恃才傲物的潘佑則漸顯孤立。雖然被李煜呼為“潘卿”,但始終未能真正進入權力核心圈子,其“復井田,依周禮置牛籍”等政治主張也不過是迂闊而刻薄之論。政治失意的潘佑轉而成為李煜朝廷的反對派,連續八次公開上疏批評朝政,甚至在最後一道奏疏中說出了“臣終不能與奸臣雜處,事亡國之主”的狠話。

李煜確實昏庸,南唐朝廷也充斥著奸佞之徒,但潘佑自己真的是直臣嗎?開寶二年(968年),李煜迎娶司徒周宗次女,即歷史上有名的小周後。朝廷命中書舍人徐鉉與知制誥潘佑共議婚禮儀制。徐鉉依古制,認為鼓樂應當從簡,但是潘佑卻投李煜性喜浮華之所好,主張鋪張。如此,難道不是一個佞臣嗎?

潘佑上疏激怒了李煜,但首先被處置的卻是戶部侍郎李平。少為道士,常講方術符、仙人神鬼的李平正是得到潘佑的推薦,才獲得高位。李平既掌司農,潘佑那些“復井田之制,造民籍,造牛籍”迂闊且充滿統制經濟色彩的措施便付諸實施,但遭到強烈反對。

剛愎自用又殘忍,斂財無度還佞佛,昏君李煜並不值得被同情

潘佑劇照

開寶六年(973年),李平被收付刑獄。潘佑聞訊後,自盡於家中,李平也被縊死於獄中。後世多以為潘、李二人為忠直之臣,其實不過是黨爭失敗者而已,也絕非治國之才。

南唐政界很多人都有一種末世的無奈感,曾經有“江南果相我,長驅以定中原”之志的韓熙載在經歷李昪、李璟時代的冷落之後,曾經一度對新君李煜抱有期待。但是,朝中黨爭、國勢日頹,令他更加心灰意冷,轉而狂放自汙,不願為相,不想做“千古笑端”。

李煜的詞作不少有一種富貴氣象,是南唐宮廷奢華糜爛的寫照。據《五國故事》記載,李煜“嘗於宮中以銷金羅幕其壁,以白銀釘瑇瑁而押之。又以綠鋼刷隔眼,糊以紅羅,種梅花於其外。”宋人陶谷《清異錄》也記載,“李後主每春盛時,樑棟窗壁柱拱階砌,並作隔簡密插雜花,榜曰錦洞天。”南唐宮中之奢華可見一斑,而這背後則是江南百姓之血淚。文人對李煜與大小周後的婚姻頗是津津樂道,彷彿帝王是情種。但是,歷史中的李煜是一個“性驕侈,好聲色”之人,唐宮之荒淫聞名天下。

剛愎自用又殘忍,斂財無度還佞佛,昏君李煜並不值得被同情

小周後劇照

性剛愎而殘忍的李煜又是一個崇佛之人,被稱為“酷好浮屠”。南唐崇佛自李昪始,李璟繼之,李煜最烈。李煜之佞佛除了是一種政治文化傳統,也是對國運衰微現實的逃避。然而,李煜的過度崇佛給南唐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南唐宮苑內有寺院十餘所,“舊供千僧,所費皆二宮玩用”。金陵城內佛寺數不勝數,每建造佛寺,朝廷要撥給土地。僧人達萬餘,均由朝廷“給廩米緡帛以供之”。如此,南唐百姓如何承擔?

帝王既好佛法,王公大臣也皆投其所好,一時成為風尚。北宋更是利用李煜之佞佛,派出僧人“小長老”為間諜,以重金珍寶賄賂權貴,接近李煜,而後慫恿南唐多造佛塔佛像,以消耗其財力。在清醒之人看來,李煜日後的命運“他日猶不得如梁武也”,可能比餓死臺城的梁武帝更慘!

南唐在李煜的統治下,“國勢日削”,亡國是早晚的事情。內史舍人徐鍇在開寶七年(974年)憂憤得疾,臨終之際對家人說“吾今乃免為俘虜矣!”第二年十二月,在北宋大軍壓境之下,李煜奉表降宋,享國近四十年的南唐終於亡國,李煜本人也“歸為臣虜”。

專欄

細講五代十國曆史往事之一

作者:朱言文史

18幣

32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