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報考,我們該不該聽家人的意見

隨著各個省份高考分數線的公佈,各位高考考生已經開始高考的下半場戰鬥——報志願了。關於志願怎麼選擇我在我上面的幾篇文章裡已經說了很多,如果你沒忘志願選擇總體遵循什麼原則,那就跳過下一段,如果你忘了,那也沒關係啊,我們來複習一下

志願的填報主要遵循“城市>學校>專業”原則(適合對報考相關事情一臉懵逼的考生)和“城市>專業>學校”原則(適合有已經選定了專業並且對專業所學的知識有了大概瞭解的考生)。下面是原文的連接,感興趣的可以參考一下,小編也是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來給大家提一下建議。

高考志願報考,我們該不該聽家人的意見

下面進入正題,每年的這個時候就到了考生考生糾結家長不放心的時候了,高分的考生就不用說了,人家的選擇有很多,只要不把學校的校名搞錯,一般都能上一個滿意的大學。難受的就是那些分數不高不低的考生,分數看著能上211但是隻能去偏遠地區211,上個普通一本吧,又感覺吃虧了,有同樣情況的還有那些踩線的學生,你們現在肯定都很糾結。

有些不出名但是專業好的學校可能家裡人都沒有聽說過,然後他們就會怕你報一個野雞大學,怕你上當受騙。這個時候你就會和家裡的大人長輩起衝突了,你是聽他們的還是不聽呢?

家裡有礦型學生

一般這種家庭的學生適合按照我上面所說的第二個原則進行報考,專業隨便你挑,按照自己的興趣來就行。如果你的家人不干預你志願的填報,那你就可以選一個你喜歡的城市,選一個你喜歡的專業就行了,一切讓自己的興趣做主導。

高考志願報考,我們該不該聽家人的意見

如果你的父母干預你的專業選擇的話,相信他們,叔叔阿姨永遠是對的

關於怎麼確定家裡是不是有礦這個問題就不用我來說了,你家裡有沒有礦你還不清楚嗎。

公務員家庭和小康家庭型

如果家裡沒礦,但是家裡也算是小康,而且家裡面好多人也都在機關單位上班。這種家庭出身的人,有很大可能家裡人都會讓你畢業以後考公務員或者考教師資格證以及各種編制。這要和你的家裡人提前溝通一下,聽一下他們對你的想法,以及對公務員編制的想法,然後你再做出決定。當然,你也要有你自己的想法。

如果家裡人也是不干預你報考你就按照上面所說的兩個原則,看自己的情況選擇大致原則就好。

但是如果家裡人是真的希望你再畢業以後也到體制內發展的話,你也不要和他們鬧彆扭,這都是四年以後的事情。但是這個時候你可要注意了,這個時候就要遵循“專業>學校>城市”

原則了,因為有的專業很多地方的公務員考試都會有相關的崗位,比如土木和財會,你認為一個小縣城的公務員崗位是招財會的多還是招土木的多?

高考志願報考,我們該不該聽家人的意見

你可以蒐集一下公務員考試招收崗位中要求的本科專業的情況,然後找出裡面招人最多的幾個專業,從裡面選出你喜歡的就好。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公務員是看學歷的,有985就不要211,有211就不要普本,所以能上好一點的學校就去好一點的學校。

平民出身型

我本身就是這種身份,所以希望把我踩過的坑,走過的運都給大家分享一下。

不要聽一些不靠譜的親戚朋友的建議,這個不靠譜是怎麼定義呢?

一些沒上過大學人告訴你上大學要多參加學生會活動,積極參加學校活動,報考這個專業最吃香了,我認識一個人就是這個專業畢業的巴拉巴拉什麼的,說不好聽的這些都是扯淡,沒有活生生的例子就是不要相信,有活生生生的例子就去找例子本身諮詢,不要接觸二手信息。還有就是你考了一本分數,然後你家裡人打聽到你有一個遠方親戚也在讀大學,可以幫你報考學校,但是你瞭解以後發現他當時只是考了一個專科學校,你決定要聽他的意見嗎?手動滑稽

所以你大概對不靠譜有了一個定義了吧,還是那句話:不要聽和你同層次人的意見

下面來說一下這種類型的學生應該報什麼專業了,我的推薦是金融,互聯網,工程類相關專業。為什麼,錢多啊,工資高啊,改變命運需要什麼,錢啊。詩與遠方了什麼的相關專業,如果你每天分還是等你有錢了再追求吧。

高考志願報考,我們該不該聽家人的意見

還有就是慎重報考醫學類,不要覺得醫生不會失業就是最好的專業,醫學生前期是很苦的,後面有資歷了生活才會相對好一點。

首先醫學類本科是五年,然後規培什麼的,而且你想混下去,至少要有一個研究生學歷,反正我學醫的同學經常說的就是“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醫學類還是適合那些家裡有礦型的學生報考。

今天寫了這麼多也算是蹭一下熱點吧,希望對你報考學校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