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沐陂角產業興 | 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源城區陂角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楊振幫扶記

春沐陂角產業興 | 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源城區陂角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楊振幫扶記

文| 深圳晚報記者 成功

圖| 深圳晚報記者 李慕瑤 成功

“大鵬扶貧超市供貨信息,本週三有專車發貨深圳:一、新鮮土雞蛋65元/箱(5斤裝);二、老水的果園雞——‘小坑土雞’85元/只(冰鮮)。”每到週一,楊振都會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一則“促銷廣告”。楊振是深圳市大鵬辦事處駐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陂角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促銷商品是陂角村的土特產。

在新一輪對口幫扶河源階段,深圳向河源214個貧困村派出了260多名幫扶幹部。楊振便是這批駐村幹部中的一員。在過去1000多個日日夜夜裡,駐村幹部們用汗水和智慧,譜寫下幫扶攻堅的新篇章。

春沐陂角產業興 | 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源城區陂角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楊振幫扶記

楊振(右)在春沐源現代農業產業園接受深圳晚報記者採訪 深圳晚報記者 李慕瑤 攝

“小坑土雞”和大鵬扶貧超市

上午9點,劉運輝正在後山山坡上的雞舍給雞餵食,“我的雞喂的飼料好,養足180天才會出欄。”指著滿地散養的走地雞,劉運輝對雞的質量很有信心。40歲的劉運輝是陂角村的貧困戶,以前靠種地和幹些雜活,全家勉強為生。

陂角村地處河源市源城區邊緣,山多地少,路不好走,“陂角村是水庫移民村、革命老區村,相對比較貧困。”陂角村支部書記羅應良說,全村有貧困戶62戶,共174人。

2016年,駐村工作隊進村幫扶,根據陂角村山林地多特點和村民養雞傳統,工作隊隊長楊振決定向貧困戶提供雞苗和技術,帶領村民養雞。劉運輝就是其中之一,在駐村工作隊幫助下,劉運輝去年養雞出欄3000餘隻,收入8萬多元。

為了解決銷路,楊振幫助村民註冊了“小坑土雞”的品牌,提高陂角村土雞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另外他還引入“互聯網+精準幫扶”的方法拓展銷路:一方面通過線下銷售,把貧困戶的土雞和雞蛋等特產定點銷往大鵬扶貧超市和河源食品企業,一方面通過電商渠道進行線上銷售。

“只要在網上下單,通過順豐冷鏈物流,我的土雞在18小時以內能送到你手中。”劉運輝每月在網上大約能賣100只雞,主要銷往廣州、深圳、東莞、惠州等珠三角地區。

去年,劉運輝自己還拿出5萬元修了一條“奔康路”,意為“奔向小康之路”,通往半山上的養雞場。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劉運輝將40畝山林地整理好,並建好圍欄,他今年計劃擴建雞舍,打算將養雞規模擴大到1萬隻。

“劉運輝是養雞能手,現在已經成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楊振說。

每週三,陳煥祥都會拉上一車“小坑土雞”、雞蛋、花生油、紅薯等陂角村的土特產,運到深圳“大鵬扶貧超市”。

“大鵬扶貧超市是由幫扶單位大鵬辦事處在轄區免費提供200平方米的商鋪,這些農副產品主要銷往大鵬新區的機關食堂、龍華和大鵬的農莊以及市民,每月銷售額4萬元左右。”陳煥祥是陂角村經濟聯合社總經理。他說:“經濟聯合社是微利運營,主要幫貧困戶銷售農產品,增加他們的收入。”

“小坑土雞”和大鵬扶貧超市已經成為陂角村貧困戶脫貧項目抓手,也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一個內引擎,“只有通過項目發展,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和集體經濟收入,才能實現可持續脫貧。”楊振說。

產業幫扶和長效脫貧機制

除了貧困戶脫貧項目,陂角村村委和駐村工作隊還在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和貧困戶建立長效脫貧機制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嘗試。

陂角村將65%的幫扶資金投資入股大鵬-源城產業園和購買河源市農商行股份,“目前,總共投入854萬元入股,這兩個項目預計每年給村裡帶來70萬元收入。”陂角村支部書記羅應良說。

“只有壯大村集體資產,增加村集體收入,才能在幫扶機制退出後對因各種原因返貧的群眾進行兜底脫貧。”楊振說。現在陂角村每年的分紅加上其他收入,村集體每年共有100萬元收入,除了50萬元留給村集體發展,另外50萬元用於貧困戶的分紅收入,確保給貧困戶兜底脫貧。

產業幫扶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昔日地處偏僻的陂角村迎來新的產業發展機遇,2016年12月,總投資200億元的春沐源嶺南生態小鎮落戶陂角村,這個集農業+旅遊+地產的綜合體,是來自深圳一家科技公司——酷派創始人郭德英的二次創業項目。

春沐源項目的落地讓陂角村發生了鉅變。為了配合項目推進,“我們只用了兩個月,就完成500畝的徵地任務。”楊振說,項目不但給陂角村帶來了土地租金收入,同時還給村民提供了80多個就業崗位,其中40個是固定工崗位。

目前,春沐源項目中的現代農業項目和春沐·禾悅莊溫泉酒店已開始運營。“我們借鑑IT經驗來推進現代農業的數字化,在荷蘭專家的幫助下,通過建立數學模型,能夠控制管理西紅柿的品質和產量,並能預測上市時間。”彭勝說,這位昔日負責酷派手機研發銷售的高管現在是春沐源副總裁。彭勝還透露,按照計劃,今年,春沐源將投入35億進行項目建設。

春沐陂角產業興 | 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源城區陂角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楊振幫扶記

春沐源現代農業產業園無土培養的意大利蔬菜。 深圳晚報記者 成功 攝

楊振對陂角村未來充滿憧憬,依託春沐源項目這個外引擎,來發展集體經濟,“隨著項目推進,將給村民提供大量保潔、安保、採摘、建築等領域的就業崗位。最重要的是春沐源導入大量客流後,將會產生溢出效應,給村裡的民宿、飯店和土特產銷售等帶來無限發展空間。”楊振說。

健康幫扶與“河源好人”

每當路過位於村口的衛生站時,楊振總會走進去看看。楊振出生於梅州農村,他熟練地用客家話與正在看病的村民李幹祥聊起了家常。“只是感冒,有點頭暈,沒什麼大問題。”村衛生站醫生蔡光明給李幹祥打了一針,開了點感冒藥,診斷和藥費共計30多元。

因為是貧困戶,李幹祥可以不用付這筆費用,享受免費治療。李幹祥的“幸運”得益於幫扶工作隊在陂角村建立的“貧困戶普通病義診”制度。

“貧困戶來看普通病,門診費低於50元的免費,超過50元需要村裡確認後免費。”楊振說,陂角村每年拿出7萬元,專門用於貧困戶來免費看病,“通過貧困戶報銷門診費用,打通了醫療救助幫扶的最後‘一公里’ 。”讓楊振感到高興的是,過去很多貧困戶“小病忍、大病熬,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貧返貧”的困擾逐步得到了解決。

過去,陂角村村幹部梁劍英非常熱心公益,經常想幫助村民,卻一直找不到好的方法。在駐村工作隊和楊振的支持和指導下,梁劍英將身邊熱心公益的人組織起來,註冊成立了陂角村幫扶志願者服務隊,成為河源首家鄉村志願者服務隊。

為了能更好地幫助一些貧困戶診治自卑、憂鬱等心理障礙和疾病,梁劍英還自學本科,考了心理諮詢師輔導證,成為河源市第一位鄉村心理諮詢師。正是梁劍英的專業和執著,幫助了不少貧困戶治療心理問題,梁劍英因此獲得“河源好人”的榮譽稱號。

在楊振看來,精準幫扶不僅是經濟上的、硬件上的,通過文化幫扶、健康幫扶等,“緊扣民生工程,建設村民的精神家園也是幫扶不可缺少的一面。”楊振說。

3年來,最讓楊振欣慰的是,至2018年末,陂角村62戶174人已經全部達到脫貧標準,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0萬元。

“接下來主要任務就是如何鞏固陂角村脫貧成果。”對此,楊振心中對陂角村未來兩年的發展規劃也很明確:牢牢抓緊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這根主線,一是建設“大鵬——陂角發展大廈”,建立公寓式的鄉村旅遊客棧。二是推進河源飯飯得公司的合作,共建千畝果蔬基地項目。三是加快新農村建設,在交通水利設施、汙水處理、“公廁革命”、金融服務站等硬件上建設美麗家園,在教育、文化、吸引人才迴流等方面建設精神家園。

3年來,最讓楊振愧疚的是,對家人所欠的那份情, “現在正是孩子成長期,需要父親的陪伴。”這位42歲的漢子不禁有些哽咽。

面對家人和孩子的掛念,楊振將自己的心緒隱藏在內心深處,他在微信朋友圈中給女兒寫道:“孩子,爸爸也想你。你還小,埋怨爸爸整天惦記著貧困戶,不能陪伴你。等你長大了,爸爸再告訴你,為什麼來幫扶。”

幫扶幹部信息

駐村工作隊隊長:楊振

幫扶對象: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陂角村

幫扶單位: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辦事處

春沐陂角產業興 | 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源城區陂角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楊振幫扶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