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在沙發聽《後來》:奶茶劉若英總能給我一些驚喜

在我心裡,劉若英這個名字前,永不過時的定語就是“後來的”,它包涵了她從前一萬種美好。後來的劉若英,總能給你一些驚喜。

線上的劉若英

隔離第8天,過半了,正自浮躁。晚上看到有人轉劉若英演唱會,點進去看,趕上末尾。劉若英穿著白襯衫,輕輕站在一個廳堂裡,老舊,背景裡依稀有“XXX戲院”的橫幅,周圍是她的樂隊,閉著眼唱,“我低下頭,聞見一陣芬芳”。浮躁的心立刻靜了下來。唱完她說,《後來》不是最後一首。

後來看直播回放,《後來》的開頭一段,劉若英非常自然地把話筒遞出去,彷彿仍在舞臺,彷彿有觀眾正在大合唱,還調皮地衝著虛無說了一句“再大聲”。別人是“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疫情改造了演唱會,改造了看演唱會的方式,詞是舊詞,歌是老歌,新的是我們看她唱歌的心境,是一種窩在沙發,等待疫情結束,全面解封的心情。

劉若英“陪你”線上演唱會《後來》

劉若英幾乎每年都辦演唱會,但這一場線上演唱會,倒能看出來不是個急救章,不是把原本籌備好的演唱會,臨時改成直播,而是重新籌劃過。3月14日那天,楊丞琳也做了一場“白色情人節”的線上演唱會,我後來看回放,看到臺上赫然一個黃子佼,擔任主持人,尷尬採訪,勉強聽了幾句,快進到唱歌,唱完又開始採訪。楊丞琳也是我的高中回憶,所以看這場時希望落空,心裡只有一個感慨:這是個失去歌迷聲浪支撐的空洞舞臺,多麼不合時宜,它一定哪裡做錯了。直到看到劉若英這場,明白過來,線上演唱會,這種感覺才是對的東西。

窩在沙發聽《後來》:奶茶劉若英總能給我一些驚喜

他們找了一箇舊戲院,把樂隊都搬進去,戲院二層也放置了樂手,直播機器也很齊備——技術上並不隨意,但整體感覺舉重若輕,奶茶不費力氣地演繹了12首歌。直播就結束了。

一整張歌單都是“別人的歌”(除了《後來》),每首歌前奶茶都聊幾句,講點淵源和情緒,我看到微博有路人評論說“溫柔的大姐姐”,有點好笑,“大姐姐”並不盡然,但溫柔這個詞真是準確。劉若英穿了日常服裝,合乎如今直播二字的真義,離開華麗舞臺,也就不需要更華麗的服裝壓蓋氣場;她也是絮絮叨叨地講,好像真打算溫柔地“陪伴”大家倆小時,就像陪她自己的孩子那樣。“陪伴”二字好像是有點俗,但卻是大家都需要的東西。

劉若英很愛穿白襯衫。

窩在沙發聽《後來》:奶茶劉若英總能給我一些驚喜

2018年春夏之交,恰好是兩年前,劉若英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上映,那個時候電影市場真是好,這麼一部精小的愛情片也拿十多億票房。拍片子當然有很多人替她做輔助,攝影導演李屏賓在拍攝現場,這是與張艾嘉合作多年的前輩了,她就有了主心骨。商業上又有張一白。劇本階段,劉若英還在做巡迴演唱會,所以當時工作的節奏是,週五,監製和編劇會飛到她做演唱會的城市,跟她討論劇本,因為講話太多,第二天演唱會上臺,劉英英常常嗓音沙啞。按她自己當時的說法,快要開拍時有驚呼,天吶,真的要開拍了,但“頭洗了一半,總要把它洗完”,電影進度就還是往前推進,直到拍完,而且成績還不錯。

那次我跟劉若英採訪完,他們團隊拿出幾組照片讓我選,說每家媒體選一組,這樣發出來就比較不會重複。當時覺得這個細節挺周到。我記得那幾組照片都是錄影棚照,打光和修圖都非常精緻。後來看到排版,驚喜地發現,我們美編另外找了一張照片。照片裡劉若英穿著白襯衫牛仔褲和白球鞋,坐在地上,捧著臉笑。

窩在沙發聽《後來》:奶茶劉若英總能給我一些驚喜

這回線上演唱會里的劉若英,也還是一件簡單的白襯衫,氣質上宛若仍是20年前《人間四月天》裡的張幼儀。

窩在沙發聽《後來》:奶茶劉若英總能給我一些驚喜


後來的劉若英

那次採訪,劉若英穿的是粉色衛衣和牛仔褲,臉特別小,窩在沙發裡更顯得纖細如小鳥。時不時的撒嬌情態,再加上臺灣腔,讓人由衷地想當面讚美她討她歡心。她今年已經51歲了。

她屬於港臺那一代勤勤懇懇的明星,歌手與演員雙棲幾乎是標配。出道多年,仍然非常努力,作為演員合適的角色少了,就往導演領域拓展看看,作為歌手,演唱會這種體力活每年都沒有落下。

窩在沙發聽《後來》:奶茶劉若英總能給我一些驚喜

電影《後來的我們》工作照

1995年,劉若英在張艾嘉導演的《少女小漁》裡出演女主角,立刻就得到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和亞太影展影后,出道開局非常好。她說得到亞太影后,仍然非常窮,還在躲管理員交物業費。因為管理員晚上12點下班,有半年她都是12點後才敢回家。劉若英上《康熙來了》也講過她當時多窮,管理員都以為她一個明星收入應該千萬吧,但其實當時她月薪1萬塊(臺幣),房租就8千。每天工作結束,大家有不吃的便當,她都拿回去,不喝的礦泉水,也扛回家,就窮到這份兒上。所以哪個電影節獲獎有多少獎金她都記得一清二楚。

窩在沙發聽《後來》:奶茶劉若英總能給我一些驚喜

《少女小漁》劇照

即便不看她後來的得獎作品,包括《天下無賊》著名的吃烤鴨戲碼,光看這集《康熙來了》,也能明顯感覺到劉若英的表演功力。她在節目裡模仿她的助理小梅,小梅是山西人,初到北京,第一次進旋轉門,第一次做電梯,第一次做飛機,三個段子非常好笑(《康熙來了》真是常看常有,劉若英這集我從頭笑到尾)。在表演上,劉若英值得觀眾信任,只可惜近幾年作品很少,最近一次還是2017年在張艾嘉導演的《相愛相親》裡,演了一個配角。

窩在沙發聽《後來》:奶茶劉若英總能給我一些驚喜

影視行業不景氣,要得到一個好的角色真是不容易。其實疫情對全世界的演員都是個考驗,英美那幾檔脫口秀節目都在疫情期間做了居家隔離版,不時地會跟明星連線。湯姆·漢克斯新冠確診並治癒後,也連了一次線,講了幾個編劇給寫好的段子就草草過去了;你們的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則是出示分享了幾個她的道具收藏;還有扮演麥瑟爾夫人的瑞秋竟然是連線跟她的狗做了一段瑜伽。

我們國內很多演員則更投入地搞直播,但內容也往往乏善可陳。表演這項技能,在直播時代,的確不如唱歌直觀有效。更何況劉若英還有《後來》。

晚間一個人靜靜聽,“你如何回憶我,帶著笑還是很沉默”,聽得心軟,很想去問一問當年的白月光最近怎麼樣,疫情下家人是否都安好,孩子是不是在家也憋得難受……在與從前並不相似的夜晚裡,《後來》觸發的,是一股溫潤的情緒,在流淌。

窩在沙發聽《後來》:奶茶劉若英總能給我一些驚喜

疫情到了後半場,大家都在謀出路,深受影響的行業在自救,院線和話劇這兩塊,肉眼可見地令人焦慮,我看到熟悉的劇場主理人會在朋友圈發劇場照片,表達思念,也自我鼓勵,照片中劇場淡淡的名字映忖在一角天空下。電影進不了院線還可以轉線上,話劇是真沒辦法。明星當然也會擔心曝光度,在這種形勢下,更多歌手做線上演唱會直播,倒真是趨勢之中。劉若英這場的影響力,部分也是製作方大力促成。接下來應該會推出更多線上演唱會。

很多人擔心,疫情會在何種程度上對娛樂行業產生影響,舊秩序加速消失,新的消費習慣形成,演唱會線上版是個不錯的嘗試。我看完劉若英,有點上頭,心想,大家苦中作樂,的確不如多開幾個線上演唱會,心裡立刻排出一個想看列表。我的名單上有孫燕姿和周杰倫,還有一個(竟然)是汪峰——竟然都是為人父母的人。你呢,會想看誰的線上演唱會?

三聯生活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