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之肇始,百家之首唱——楚国先祖鬻熊《鬻子》


鬻子其人其文

鬻熊,芈姓,名熊,又称鬻熊子、鬻子,帝颛顼后裔,楚国先祖。商朝末年,鬻熊作为老师,扶助姬昌起兵灭商,并成为推翻商朝后的首席火师, 周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劳,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楚始建国。《文心雕龙》云:鬻熊知道,文王咨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子目肇始,莫先于兹。与姜子牙同时代,有个九十岁的老头,同样也是文王师,可以说是与姜太公齐名并驾的人物,他就是鬻子。又称鬻熊子、鬻熊。昔文王见鬻子年九十,文王曰:“嘻,老矣!”鬻子曰:“若使臣捕虎逐麋,则臣已老矣。使臣坐策国事,则臣年尚少。”因立为师。

诸子之肇始,百家之首唱——楚国先祖鬻熊《鬻子》

《鬻子熊氏赋》有言:天行有序,地纪无痕。江河湖美,日月星繁。忆炎黄之济世,记熊芈之开元。中华熊氏,祖开多绪;鬻公一脉,嗣续富蕃。芈姓立母系之族,熊氏开父系之坛。芈字姓之,有致声羊于吉谶;熊图腾者,无穷形豕以冬眠。新郑族居而空日,丹阳封建以纪年。居三苗在筚辂而尘辙,耘四渎于褴褛以茅椽。渔弋披蓑而跋涉,烧畲负水以登攀。安识楚疆,曾几葑田开市;何辞熊氏,虽当填海移山。伏羲为桑,芈氏龙临于少典;祝融事火,熊人血荐以轩辕。桑梓云迷,三万里楚风浩荡;乡川雨沐,八百年郢都绵延。鬻公登易经于首席,庄子承道学以丰渊。熊绎开子男田令,熊通立楚王序言。家承春秋战国,堂号江陵雨钱。立勤王于乐土,光富国以玉盘。钟鸣大吕,鼎问中原。

诸子之肇始,百家之首唱——楚国先祖鬻熊《鬻子》

《鬻子》和《伊尹》《太公》《辛甲》并列,子自之肇始,百家之首唱,及伯阳识礼,而仲尼访问,爰序《道德》,以冠百氏。然则鬻惟文友,李实孔师,圣贤并世,而经、子异流矣。鬻子和老子并列是文王和孔子的师友。史记《楚世家》曰:鬻熊之嗣,周封於楚。僻在荆蛮,荜路蓝缕。后世将鬻子和同为文王师的太公并列,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立历代帝王庙,鬻子,太公,周公在帝王庙中,后来太公移出帝王庙,进入武成王庙,周公移出帝王庙,后来改为岳飞,周公回到帝王庙,进入文庙,后来改为孔子,周公回到帝王庙,鬻子一直在帝王庙中,陪在文王身边。诗曰:九十能入宫,花甲亦重逢。三代王者师,楚天风雨中。

诸子之肇始,百家之首唱——楚国先祖鬻熊《鬻子》

《史记》记载,姬昌“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南宫适﹑散宜生﹑闳夭﹑太颠,鬻熊、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西周所有的异姓开国功臣中,只有姜子牙的子孙独树一帜,其他异姓开国功臣比如散宜生﹑南宫括﹑闳夭﹑太颠四人的后代子孙的后代子孙,都没有在史书上留下传奇,被周王室的尊尊亲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鬻熊的后人后来被成王记起来,只是封了个子爵,楚武王想让周桓王加封爵位但被拒绝,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於是始开濮地而有之。


诸子之肇始,百家之首唱——楚国先祖鬻熊《鬻子》

周室日渐衰落,楚国却越来越强大。周夷王在位时,周王威严下降,诸侯们开始怠慢周天子,而此时楚君传到了熊渠这一代,他在江汉地区的名望很高,于是领兵攻打庸,杨粤,至于鄂。携此战之威,熊渠对外宣称:“我是蛮夷啊,不同中原一个谥号。”于是立大儿子康为句亶王,二儿子红为鄂王,小儿子执疵为越章王。

诸子之肇始,百家之首唱——楚国先祖鬻熊《鬻子》

楚庄王熊侣为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威名远扬。《左传》载: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昬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诸子之肇始,百家之首唱——楚国先祖鬻熊《鬻子》

原文【鬻子】上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五)

政曰:君子不与人谋之则已矣,若与人谋之则非道无由也。故君子之谋能必用道,而不能必见受;能必忠,而不能必入;能必信,而能必见信。君子非人者不出之于辞而施之于行,故非非者行是,恶恶者行善,而道谕矣。

诸子之肇始,百家之首唱——楚国先祖鬻熊《鬻子》

大道(文王问第八)

政曰:昔者文王问于鬻子,敢问人有大忘乎?对曰:「有。」文王曰:「敢问大忘奈何。」鬻子曰:「知其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其行如此,是谓之大忘。」

诸子之肇始,百家之首唱——楚国先祖鬻熊《鬻子》

贵道(五帝三王周政乙第五)

昔之帝王所以为明者,以其吏也。昔之君子,其所以为功者,以其民也。力生于神,而功最于吏,福归于君。昔者五帝之治天下也,其道昭昭若日月之明然,若以昼代夜然。故其道首首然,万世为福、万世为教者,唯从黄帝以下、舜禹以上而已矣。君王欲缘五帝之道而不失,则可以长久。

诸子之肇始,百家之首唱——楚国先祖鬻熊《鬻子》

守道(五帝三王周政甲第四)

圣人在上,贤士百里而有一人,则犹无有也。王道衰微,暴乱在上,贤士千里而有一人,则犹比肩也。

诸子之肇始,百家之首唱——楚国先祖鬻熊《鬻子》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三)

故曰:民者,贤、不肖之杖也;贤、不肖皆具焉。故贤人得焉,不肖人休焉,杖能侧焉,忠信饰焉。民者、积愚也,虽愚、明主撰吏焉,必使民兴焉。士民与之,明上举之;士民(若)〔苦〕之,明上去之。故王者取吏不忘必使民唱然后和。民者、吏之程也,察吏于民然后随。政曰:民者、至卑也,而使之取吏焉必取所爱,故十人爱之,则十人之吏也;百人爱之,则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则千人之吏也;万人爱之,则万人之吏也。故万人之吏撰卿相矣。卿相者、诸侯之丞也,故封侯之土秩出焉。卿相者、侯之本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