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焚書坑儒與清朝文字獄對文化的摧殘比較

導語

在享有很大的

自由的言論權現在的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討論從政治到娛樂的非常廣泛且自由的見解。然而在封建社會,自由的言論基本上不存在,人們的思想也被皇權控制和影響秦朝的焚書坑儒事件被視為是支持秦始皇"暴虐"的性格特點的典型事件之一,同樣也是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但我們對這個事件的前因後果、發生過程等等卻並不十分的明確,只能說是有過粗淺的瞭解

而對清朝的文字獄這一思想事件的普及度也不算高,並且大家對他的危害性和了解程度煞是模糊。但是筆者把這兩個處在封建王朝開端和末期的事件放在一起比較,也是想借助秦始皇的赫赫大名讓這次比較變得更為生動形象一些,並且希望大家能夠通過筆者的文章對這兩個明顯體現出統治者對

社會文化和民眾思想的控制的事件有一個簡單的比較和了解,並能夠對此做出自己的評價和看法,讓那些沉寂於歷史長河之中的故事能夠在心中重新鮮活起來。

焚書坑儒的時代背景

我們現在把"焚書坑儒"連起來講,當作一個事件來評價秦始皇的功過,但實際上焚書坑儒是兩個事件,二者的起因各有不同,且"坑儒"的真實性實際上還有待考據和論證。但這兩個事件造成了悲慘的後果這一點確實能夠達成共識的。

秦朝焚書坑儒與清朝文字獄對文化的摧殘比較

圖一:焚書坑儒

或許和多人會和筆者一樣認為秦始皇"焚書"幾乎焚盡了當時的儒家書籍,然而實際上"焚書"的對象是民間的《詩》、《書》等書籍,博士官等政府官員的相關藏書並沒有受到傷害,在秦朝的一些相關政治態度裡仍然能夠看到儒家的影響。

與其作為一個殘酷的政治事件,"焚書"所體現的更多是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對抗的一個思想上的事件。從"商鞅變法"事件我們就可以看出秦始皇選擇的是法家思想,講求法治,甚至認為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富裕是相互對立的,這和講求德治,注重親族關係的儒家正面相抗。

秦朝焚書坑儒與清朝文字獄對文化的摧殘比較

圖二:韓非子

但畢竟是發生在封建王朝的一項事件,不能脫離社會和時代背景。作為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尤其是對秦始皇這位剛剛統一六國的統治者來說,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現象實在是不適合繼續存在,為了更好的統治,思想的統一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焚書"事件的起因基本上能夠被大家公認為是周淳之爭,簡單來說,就是在秦始皇設的一次宴會上,周青臣就秦始皇設立郡縣制一事對他大肆吹捧,但淳于越,一位六國舊貴族儒家知識分子對此表示反對。在秦始皇將這個議題下放討論時,李斯插了一嘴將矛盾點集中在了儒學身上,建議"焚書",秦始皇答應了。

秦朝焚書坑儒與清朝文字獄對文化的摧殘比較

圖三:法家思想

"焚書"不僅體現出了兩個思想門派的對立,同時也是作為統治者的秦始皇和過去作為貴族的儒家知識分子之間的矛盾的顯示。雖然說這次事件對於古籍的損壞程度不如項羽,但我們也不能忽略秦始皇那時的過錯,所以我們應正確認識"焚書"。

說到"坑儒"就不得不提長生不老藥,和之後的很多帝王一樣,或者說秦始皇可以作為追求長生之道的帶領者,"坑儒"事件 的發生與此有著密切的關聯。但這也是在相信《史記》為真的情況下的判斷,也有相關論文表示出對此事件真實程度的懷疑。

秦朝焚書坑儒與清朝文字獄對文化的摧殘比較

圖四:秦始皇

方士、盧生等人宣稱自己懂得長生不老之術,並給了秦始皇很多荒謬的建議。秦始皇好吃好喝的款待他們,但在謊言終於維持不下去的時候,方士、盧生等在外宣揚秦始皇的種種行為,並稱"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求仙藥"了之後就跑了,秦始皇非常憤怒,就坑殺了他們及其他被牽連的儒士。

雖然說方士、盧生等宣揚的秦始皇的行為不一定為假,且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這一點也能看出一個帝王將要泯滅的趨勢,但坑殺的四百多位"儒生"裡也許存在著很多"術士","坑儒"這個事件惡劣之處更應該在與在這之後儒生和秦始皇的公然對立,或許這也可以作為秦朝覆滅傾向的一個體現。

焚書坑儒的影響

上述後我們對焚書坑儒兩個事件的背景和經過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瞭解,之後我們將從歷史的評價入手簡單的瞭解這兩個歷史事件的影響,再以這兩次事件為契機和切入點去了解秦始皇和秦朝的一些情況。

我們之前有提到在這兩個事件的背後,我們實際上可以看到的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對立,和統治者統一思想的需要。但在秦朝之後的漢朝的官方信仰卻從法家思想變成了儒家思想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封建制度的穩定性的差異。

秦朝作為中央集中權力封建制度的首個朝代,百姓和官員對此都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但為了在適應期內更好的統治,"法治"顯然要比"德治"擁有更直接和迅速的效應,但在封建王朝持續百年之後的漢朝,人們已經相對適應這個制度,"德治"才成為不二之選。

除了在思想領域上,在

教育領域上這兩次事件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秦朝重視法治輕視儒學,甚至禁止私學,如若民眾想要研究法律需要向官員研究,並且沒有其他的知識可供研究,這就造成了一種法律之外無學,官吏之外無師的局面,是中國教育體制上的一退步。

秦朝焚書坑儒與清朝文字獄對文化的摧殘比較

圖五:清朝官制剖面表

文字獄的時代背景及經過

文字獄實際上存在於整個封建王朝的發展歷程中,秦朝的"焚書坑儒"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字獄。但是文字獄在清朝的前期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這歷經一百多年的四個時期最為嚴重,文字獄的數量之多,懲罰手段之嚴重都是史無前例的。

文字獄可以作為當時的一種言論上的犯罪,各君主的懲罰目的也基本上都是為了控制思想鞏固統治,但清朝的不同之處在於這其中夾雜了作為統治者的滿族和作為被統治者的本民族之間的矛盾,清朝的文字獄在這之上也充當了對抗政策的一個措施。

秦朝焚書坑儒與清朝文字獄對文化的摧殘比較

圖六:康熙

在性質之外,清朝文字獄的嚴重程度更多的體現在統治者本身和懲罰措施上。作為歷朝歷代都有的一個言論犯罪的特定代表,文字獄在清朝之前實際上是從"大不敬"到"謀大逆"的一種變化。

清朝之前,相關言論犯罪的觸發範圍較為明確且罪名嚴重程度並不是很高,但在清朝,相關思想文字犯罪的罪名分為謀大逆、造作妖書、上書陳言這三個,每個罪名的觸發範圍各有不同並且懲罰嚴重。

謀大逆中,乾隆將"大逆"定為危害了江山社稷,但是評判的標準卻在皇帝手中,皇帝對於相關案件的自由裁量

的程度變高,裁量的隨意性也相對增加。對於造作妖書,觸發範圍更是漫無邊際,民眾基本上不被允許議論政府上書陳言則是更針對於君主本身

在這一方面最主要的是,皇帝將相關的言論犯罪的危及範圍擴大到了江山社稷和社會制度,也就是說影響範圍不僅在皇帝等官僚身上,更有可能危機全國甚至危及自身,這樣也就加深了整個社會對於文字的謹慎程度,更好的達到了君主控制思想的目的。

秦朝焚書坑儒與清朝文字獄對文化的摧殘比較

圖七:文字獄

懲罰方面,文字獄在清朝獲得的懲罰普遍比較嚴重,主要有凌遲、杖斃和開棺戮屍,凌遲基本上為主要刑罰。且君主在這一方面仍然擁有巨大的掌控的權力,刑罰的輕重程度基本上由君王說了算,這樣自然也就非常加深了懲罰的不合理性

文字獄的影響

各朝各代的文字獄基本上都是為帝王更好的統治而服務的,只不過在清朝這一點被更充分的體現了出來。文字獄可以說是一個法律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政治問題

,但筆者認為在當時君主擁有絕對的權力的情況下,這兩者實在是很難區分。

秦朝焚書坑儒與清朝文字獄對文化的摧殘比較

圖八:清朝官場吃喝之風

文字獄同樣作為思想史上的一個事件,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史書典籍,並且通過高壓鐵血的政策非常鉗制了人們思想的自由發展,魯迅先生也提及過這加深了中國人的

奴性。在此之外,清朝文字獄所體現出的對本民族文人的氣節的壓制實際上也成為了清朝滅亡的導火索

二者的比較

典籍方面,筆者認為秦朝的焚書坑儒是直接對文本進行了大量的燒燬,而文字獄則是讓典籍的出現凝滯了下來;在手段上,秦朝坑殺儒生燒燬典籍的手段在筆者看來更偏向於一次性威懾的措施,而文字獄則是製造了持續性的高壓和恐慌

結語

不論是兩者中的哪一個,實際上都是在特定的集中權力的中央集中權力王朝時代特定措施

,所體現的都是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對民眾造成的一種思想上的鉗制和壓迫。它的確扼殺了很多先進思想出現和發展的可能性,但卻也達到了統治者們希望保持的愚昧的穩定的這一現狀。在這之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統治者們對思想控制的重視,更能夠從中看到在封建社會下的法律上的一些特質,對帝王所享有的權力也能夠得到一個粗淺的印象。不論是秦朝焚燒儒家書籍講求法治,還是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抑或是清朝文字獄遏制民主思想的發生,在感慨和回味歷史的基礎上我們也應該發現我們現在所享有的巨大的自由的言論和思想自由
。或許這是時代的發展所造就的必然趨勢,但我們也不能因為我們擁有就不去思索和珍惜,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