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龍:線上閱讀推廣的三大抓手

今年第一季度,我們的圖書館業務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干擾,從1月23日閉館,到3月26日主館有限開放而閱讀吧等分館仍然關閉,讀者進館量、圖書借還量不足去年同期的半數。然而,閱讀推廣活動的數量卻大幅提升:一季度共舉辦各類活動578場,與去年同比增長315.7%。其中,元月份只有51場,佔第一季度活動總數的8.8%;疫情阻礙業務最為嚴重的二、三月份,活動達527場,月均263.5場,日均8.78場,取得前所未有的喜人成績。

李煥龍:線上閱讀推廣的三大抓手

成績的得來,多虧線上閱讀推廣活動。第一季度的578場活動中,除了元月23日之前,即因疫情閉館之前的16場線下活動外,其餘562場均為線上活動。相較而言:線下活動只佔8.8%,微不足道;線上活動高達91.2%,佔據絕對優勢。由此,著力強化線上閱讀推廣,為我們積極應對疫情,強化“居家閱讀”,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為我們今後科學應對重大災情及重大公共事件,確保靈活服務,積累了有益經驗。更為重要的,是為我們走出傳統的線下業務,廣泛開發線上閱讀推廣潛能打開了廣闊天地。我從本館的實踐中看到:抗擊疫情鍛鍊了我們的線上服務能力,更新了我們的線上服務理念,拓展了我們的線上服務受眾,尤為重要的是為我們今後做好線上閱讀推廣業務打造了三大抓手。

一抓館員,積極主動。抗擊疫情期間的線上閱讀推廣活動,館員的“主動作為”,不僅表現在策劃、組織及具體實施,更為重要的是當好“線上閱讀推廣人”,領辦閱讀推廣項目。我們由館員“獻聲”的閱讀推廣項目,過去只有“館員領讀地方文獻”,抗疫期間增加了“館員朗讀抗疫詩文”及“詩文戰疫”、“藝文宣傳”等活動項目。這些活動的好處,對內而言是鍛鍊人才,形成人人參與閱讀推廣的幹事創業氛圍;對外而言是“領讀”,促進社會人員的跟讀與同讀。以“抗疫詩文朗誦”為例,雖然我們每週只在“書香安康”微信平臺舉辦三場,每場只有受眾百人左右,但引發社會上的抗疫詩文線上朗誦活動卻在二三兩月份達到60多場,平均每場受眾過千人,嵐皋縣圖書館、文化館聯辦的網上直播活動每場受眾均超過10萬人。

二抓聯辦,行業互動。疫情期間,本來已是館員居家辦公的力量分散狀態,任何一館想以自身力量去多辦事、辦大事都難以實現。只有抓好區域聯動和行業互動,才能形成合力,在人力資源、閱讀資源受限的情況下,把線上閱讀推廣抓實抓好。本館充分發揮市級館的中心引領作用,集中精力做好以節假日活動為主要形式的“全市同讀一小時”,以地方文獻閱讀推廣為主要內容的“全市同讀一本書”等全市同讀活動,由此團結縣區圖書館及其鄉鎮分館、各閱讀團隊及其閱讀文化志願者,在抗擊疫情期間凝結成“書香安康”鐵粉級的盟友,讓線上活動高潮迭起。僅世界兒歌日的“全市同讀一小時”活動,就創造了同日同題活動198場的歷史最高紀錄。

三抓合作,社會聯動。閱讀推廣是社會工作,無論線上線下,都要面對社會公眾,都要追求社會效益。因此,尋找社會各方合作,實現社會力量聯動,是必由之路。本館人少,只有15個編制,無法面對分散於秦嶺、巴山地區的300萬民眾。因而,線上閱讀推廣是最佳選擇。疫情期間的形勢壓迫,逼迫我們每個館員都把熟人變成合夥人,把親友變成同盟軍。我們把活動項目變成微信發送,讓館員廣泛推送給機關、學校、企業及家庭。1月27日,我們針對封城之後人心恐慌、居家不安的客觀實際,為了幫助人們“把書讀起來,把心靜下來”,推出了“居家悅讀”徵文活動,面向市民廣泛徵稿。而參與發起徵稿者,除了慣有的市縣圖書館,還吸納了市縣文聯、作協及廣電媒體、文化團體,並有黨政領導、企業老闆、學校老師、醫院護士、部隊首長、社區主任、鄉村幹部擔任組稿聯絡員。短短一個月時間,收到圖書評論、讀書會體會文章889篇,分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成年人五組評出獲獎作品260件。此活動經市縣媒體、各類自媒體用刊發作品等形式廣泛宣傳,在全市上下形成全民閱讀熱潮,被市委領導稱為“抗擊疫情時期的鎮靜劑”及“宣傳文化工作的典型案例”。

這三大抓手,是抗擊疫情期間我們在線上閱讀推廣的經驗所得,也為我們今後線上閱讀推廣的拓展與提升提供了有效的借鑑。

編輯:張瑞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