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助扶貧 合作社帶村民致富

天山網訊(通訊員王清華 馬軍霞攝影報道)位於哈密市伊州區大泉灣鄉的哈密市長鳴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是哈密市最大的蛋雞養殖合作社,合作社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還積極發揮產業優勢,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4月14日,在哈密市長鳴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蛋雞雞舍內,工作人員正在撿蛋裝盒。在這個雞舍裡,給雞喂料、喂水、撿蛋和清糞全部實行自動化養殖模式。

哈密市長鳴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初,目前共有6個雞舍,17.4萬羽蛋雞,蛋雞數量佔全市的一半,產蛋量佔全市雞蛋日供應量的1/3左右。目前有12.6萬羽雞產蛋,日產蛋量可達六噸半,均統一消毒、包裝後,運送到天馬超市以及各大農貿市場、菜店進行銷售。自動化、標準化、規模化的養殖模式也讓產出的雞蛋更加優質,2019年,哈密市長鳴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銷售額達到了4000多萬元。

哈密市長鳴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技術場長肖續良說:“我們的雞舍全年溫度能維持在20攝氏度左右,符合蛋雞的生長要求。由於雞在好的環境下生長,所以它的體質就比較好。目前,國家在大力提倡無抗養殖,我們在注重健康養殖的同時,也非常注重防疫的工作,生產的雞蛋綠色健康。”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哈密市長鳴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原來的防疫的基礎上,更是加大了疫情防控的力度,保障了雞場和銷售雞蛋的安全。

肖續良說:“平時的防疫工作,我們主要從這兩個方面來開展,第一,針對雞群,我們會做好日常疫苗免疫工作;第二,每天我們都會對雞舍環境徹底消毒。”哈密市長鳴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還將養殖業的發展和村裡的就業、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增收,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吸納當地勞動力20多人。

吉力力·斯地克原本是伊州區大泉灣鄉大泉灣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脫貧,為了增加收入,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兩個月前,吉力力·斯地克和妻子來到哈密市長鳴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就業,他和妻子分管一個雞舍,負責所包雞舍裡近5萬羽蛋雞的衛生清掃、餵食、收蛋等工作。夫妻倆一個月收入可達9000元,吉力力·斯地剋夫妻倆對這份工作非常滿意。吉力力·斯地克說:“在這裡幹活我們的收入高了,生活也變好了,我們都很喜歡這裡,以後我們會繼續努力,好好在這裡幹下去。”

下一步,哈密市長鳴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將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並延伸產業鏈,在企業穩步發展、壯大的同時,帶動周邊更多的村民入社就業。

哈密市長鳴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白聖林說:“我們計劃在現有的基礎上再增加10萬到15萬隻蛋雞,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為更多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帶動他們增收致富。同時,還將發展松花蛋和變蛋類的產品,來保證伊州區居民的生活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