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抽動症系列談十四:怎樣判斷抽動症的預後?

兒童抽動症系列談十四:怎樣判斷抽動症的預後?

小兒抽動症的發病日漸增多,對該病的認識十分混亂。有的認為隨著孩子長大會自愈,有的認為什麼藥也治不好。這些說法都缺乏依據。本病經過積極、適當的治療,大部分患兒的抽動症狀可在1-6個月內減輕並逐漸被控制,一般不影響學習和正常生活,但是仍有少數延續到成年,直至終身。實踐中看到,女孩子比男孩子症狀緩解慢;症狀越複雜治療難度越大,治療療程越長,若不治療,自愈的機會就越低。

怎樣從抽動症的症候表現形式判斷預後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抽動症患兒能不能自愈?

如果孩子還小,3~4歲或4~5歲的小兒,發病在1個月以內,家長也能及時發覺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發病,並能棄除病因,也就說年齡小、發病時間短、有明顯誘因並能棄除病因、症狀單一這幾個條件就有可能自愈。所以早期的發現及誘導很重要。

2.根據病程、症狀範圍、伴發共患病情況決定預後情況

根據臨床特點和病程長短,可分為短暫性抽動障礙、慢性抽動障礙、多發性抽動障礙、其他尚未界定的抽動障礙以及難治性抽動障礙等。抽動症狀越多、抽動頻率越高、抽動幅度強度越大、運動性抽動伴有發聲性抽動、抽動的複雜程度、干擾程度、所致缺損率程度、合併伴發共患病(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強迫動作、強迫思想、衝動、攻擊行為、自傷行為、學習困難以及情緒障礙等)情況越多或共患病病情較重等因素越多代表治療療程越長,治療難度越大,不治療肯定不會自愈,而且預後不好,反之則代表病情相對較輕,預後較好!

3.越早干預,預後越好

抽動症發現越早,越早干預對於預後越好。早期的認知支持、心理轉移、行為干預等療法對疾病的迅速恢復十分有利,及時通過對患兒和家長的心理諮詢,調適其心理狀態,消除病恥感,採用健康教育指導患兒、家長、老師正確認識本病,淡化患兒的抽動症狀,預後越好。

4.尋找病因並堅持治療,預後較好

治療的前提是要搞清楚病因,而且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非常關鍵。反之,病因搞不清楚,或者病因清楚,但沒有針對病因治療,治療效果及預後也會不好,而且會導致抽動症狀反覆復發的情況。

5. 病情反覆,復發次數越少,預後越好

家長積極認識此病,病情反覆或復發時,積極複診治療,病程拖得時間越久治療越有難度,但病程久了,到底能不能治癒呢?根據我們科室近年來的治療觀察,發現只要堅持治療和調理,待病情穩定,積極鞏固治療,一般都能治癒。對於有精神性抽動症狀的就更要堅持治療(中藥調理體質很關鍵也很重要)。還有治療要得到家長的配合,要有良好的護理措施,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家長要對孩子充滿著希望,充滿著愛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尊重他。治療方案因人而異,是綜合性的調理與治療,結合中藥、針灸、穴位理療、耳針、推拿等治療效果明顯。

6. 根據症候情況及年齡判斷預後情況

症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病程愈久,病症愈多;一種是此起彼伏,一個症消失,又出現另一個症狀。當症狀此起彼伏,或愈來愈多,有這兩種症候表現形式的患者(症狀不能單一),堅持個性化治療方案更為關鍵。

還有一種情況,是症狀固定了,只有一個症狀頂多兩個症狀,這大多見於慢性患者或年齡超過20歲的患者。這種年齡超過20歲且症狀固定的患者,根據臨床的治療經驗看,治癒比較棘手,比較難治。社會上經常看到成年人也有抽動症的表現(老是甩頭,扭脖子、眨眼睛等單一症狀)會影響到工作和生活,這與小時候患病未能及時治療有關(這也說明病程超過2個月的患者,不治療是很難自愈的)。

因此,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是治癒這個病的關鍵,病情輕重關係到治療療程及預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