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

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

展覽海報

展覽時間:2019.12.01-12.10

學術主持:彭萊

策展人:吳志躍、龔良

主辦單位:福建博物院、南京博物院

展覽地點:福建博物院6/ 7/ 8號展廳

參展藝術家

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

曹清

曹清,1966年生於江蘇無錫。1989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國畫專業,1994~1995年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進修,2000年由無錫市圖書館調入南京博物院古代藝術研究所工作至今。從事策展以及南京博物院院藏古物研究和院史文獻的編纂,有論著和個人繪畫作品集出版。

花鳥、草蟲、竹石是曹清的夙好,近年來她頗少再畫人,更多地專注於與自然之物的對話。她以文人畫的筆調勾花染葉,裝點草蟲,精細處有類宋元人,墨染處見青藤白陽之隱約,風姿韻度卻心追惲南田,然而佈局經營中的秩序與法則分明又不拘於古人而頗有某種現代氣度,因而不知不覺地在這些美麗事物中透露出那個執著與古人對話的自己。今年以來所畫的石頭、枯木顯然是新有所得,筆墨畫繪出紋理,石之古奧、木之蕭條,彷彿都有生命,又緘默不語。我尤愛那金箋上繪出的《枯木暖歌》,宋人畫裡寒林枯木的蕭瑟在這裡轉化成了溫暖的致意。(彭萊)

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

王文婕

王文婕,1969年出生於江蘇南京,1993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2002年於上海大學藝術設計高研班研修學習。高級工藝美術師,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現就職於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如果說,文婕的油畫以其一貫的穩靜營造了突兀的時空幻境,那麼以巖彩在箋板上所繪湖石與水波則帶來了驚喜。她用如此厚重的筆調去畫古人的水,且只畫那似真似幻的波紋,這波紋似是來自康熙青花瓷瓶上的海水龍紋,抑或是陳洪綬冊頁中的《黃流巨津》;她像宋人勾網巾那般不厭其煩地在箋上緩緩鋪開,卻全然不顧先輩們傾盡水之物態情理的用心。在柔波的盡頭長出了堅硬的湖石,坦然而巍然,面對著“逝者如斯”,凝固在未被定義的時空中。在這個系列作品中,文婕已轉換了所繪之物原有的象徵意涵,而賦予它們生命的哲思。(彭萊)

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

毛進

毛進,1971年出生於湖南湘潭,2001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獲碩士學位,現居南京,任教於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代表作品《室內系列》《人物系列》《動物系列》《方系列》《致敬系列》。

以古人的粉牆畫壁入畫,是毛進的新課題。考慮到這個課題發生在她近十年以來多次自駕實地考察新疆、山西等地古壁畫之後,我相信這是緣分註定。古人畫壁的歷史要比在其他媒介上作畫悠久得多,其璀璨光華足可與卷軸相抗衡,歲月的損毀、剝蝕並不曾影響後人瞻仰的熱情。正如蘇軾當年到汝州觀吳道子畫壁,發出過“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的感慨,毛進為她的系列作品取名《致敬》,其中以植物為主體的畫面則名曰《凡音》,這是謙卑,也是神遊。如果我們知道在開始這個系列創作之前,毛進已畫了十年敦煌壁畫,上百幅畫作一律名之為《方》,是來自藻井的諭示,那麼新的系列看作是對《方》系列的拓展。她用近乎醜拙、生澀的筆調去描繪隱約的遠山、生硬的樹石,且並不滿足於遺蹟本身,而是為它們添加了類似題跋、印記,甚至於被人割取後的空白,這些都是“痕跡”,似乎暗示著歷史的時空中物與人的多重互動關係。(彭萊)

部分參展作品欣賞

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

曹清《紫園夏日一景》縱28cm×橫28cm 連弧式竹柄紈扇 絹本 水墨 設色 2019年

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

曹清《戊戌金箋冊——芙蓉飛鳥》縱50cm×橫23.5cm 紙本 水墨 設色 2018年

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

曹清《荷塘即景系列二》縱49.6cm×橫49.6cm 紙本 水墨 設色 2017年

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

王文婕《水石圖—01》24×27cm 箋板畫 2015年

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

王文婕《念起》24×27cm 箋板畫 2016年

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

王文婕《在室內——一》54×73cm 布面油畫 2007年

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

毛進《致敬系列1號》55×75cm 布面油畫 2019年

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

毛進《致敬系列5號》55×75cm 布面油畫 2019年

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

毛進《致敬系列7號》30×20cm 布面油畫 2019年

展覽介紹:由福建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共同主辦的“寒得——曹清 王文婕 毛進繪畫展”於12月1日至12月10日在福建博物院6/ 7/ 8號展廳展出,歡迎參觀。

來源:東南網、福建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