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64篇理解性默寫整理


高中語文64篇理解性默寫整理

64篇理解性默寫整理《孔子語錄》1.《論語十則》中,闡述學習與思考辯證關係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論語十則》中,論述好學精神和教學態度的兩句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3.《論語十則》中闡述關於對待事物應保持正確態度的語句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4.《論語十則》中,孔子評論孔文子的兩句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5.《論語十則》中,論述學習的三個層次的語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6.《論語十則》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們常用來說明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魚我所欲也》1. 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2、 是全篇的中心論點的句子:捨生而取義者也3. 表明"我"不會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4.作者說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賢者能做到堅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1、承上啟下的句子: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2、中心論點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3、表明生活、思想、行為上的磨難的目的的句子是: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分析亡國的條件的句子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5、說明人才必須經過艱苦磨鍊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曹劌論戰》1、曹劌衝破阻撓,堅持進見魯莊公的原因是什麼?肉食者鄙,未能遠謀。2、曹劌認為"可以一戰"的條件是什麼?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3、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懼有伏焉4、能體現曹劌軍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轍亂旗靡,故逐之。5、有利於反攻的時機是在彼竭我盈的時候。6、反映戰前政治準備,表現曹劌"取信於民"的戰略思想的一句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1. 描寫鄒忌外貌的句子: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2. 寫鄒忌經過思索,找出妻、妾、客認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3. 寫齊王受鄒忌啟發,用懸賞的方法廣泛徵求臣民意見的句子: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4. 鄒忌經過冷靜理智地分析,在齊王面前巧妙地將家事與國事進行類比,與"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相對應的句子是:宮婦左右莫不私王;與"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對應的句子是: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與"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相對應的句子是: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最後鄒忌得出結論: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5. 文中鄒忌先從切身經歷設喻,再將家事與國事進行比較,最後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使得齊王心悅誠服地採納了他的諫言。這以後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皆朝於齊"的成效。6. 鄒忌的諷諫最後收到了怎樣的效果: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出師表 (諸葛亮)(1)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2)諸葛亮向後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3)《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或者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一致。 (4)《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5)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6)指出出師戰略目標的句子是: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7)作者向後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原句)①開張聖聽;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③親賢臣,遠小人。7.桃花源記1.寫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語句: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寫出描寫桃花源中人和平勞動,幸福生活的語句: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3.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4.寫出出自本文的四個成語:豁然開朗;世外桃源;怡然自樂;無人問津。 5.文中描寫桃花源生活心情的句子是: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6.描寫桃花源環境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7.表現村人熱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現"村人"都來關心漁人的句子: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8.三峽1.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三峽》中描寫兩岸懸崖陡峭雄偉險峻的一句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三峽》中從側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4.寫水勢兇險的句子: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5.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6.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7.烘托三峽秋景淒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8.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9.從色彩上對三峽景物進行描寫的句子是: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10.有一句話把三峽春冬季節山水草木的秀麗景色概括無遺,這句話是:清榮峻茂. 9.馬說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2)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3)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5)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6)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8)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9)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統治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10)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11)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徵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12)運用設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13)美往往存在於平凡的事物當中,有時我們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使其遭受不應有的遭遇,使我們為之遺憾痛心,這種遭遇與《馬說》中千里馬的遭遇相似,相應的句子是: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14)點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15)食馬者無知所造成的惡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再次從反面論證論點,揭示被埋沒的原因。 10.陋室銘1、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2、《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5、《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6、作者在文中結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7、《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8、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11.小石潭記1.《小石潭記》中表現溪水蜿蜒曲折的語句是: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2.寫游魚動態的句子: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3.寫出小石潭源頭悠遠、兩岸彎曲的語句是: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側面寫潭水清澈的句子是: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表現地理環境使作者內心憂傷淒涼的句子是: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6.寫游魚自由輕靈遊動的姿態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7. 寫潭中景物中樹木藤蔓的句子是: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12.岳陽樓記1.描述"古仁人"的闊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由"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論斷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3.抒寫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借鳥歡魚躍描繪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5.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6.寫出分別與"以物喜""以己悲"相照應的句子 "以物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以己悲":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7.文中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躍金,靜影沉璧;8.《岳陽樓記》中范仲淹讚揚滕子京政績的句於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9.從空間角度描寫岳陽樓雄偉景象的句於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10.從時間角度描寫岳陽樓景象的句子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1.由"四面湖光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3.醉翁亭記 1.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2.描繪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3.本文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4.體現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5.表達作者複雜感情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6.文中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7.文中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8.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環境特徵(領起全文)的句子是:環滁皆山也 。9.根據句意填空:美國在聯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藉此干涉別國內政。 14.愛蓮說 1.描寫蓮花高潔質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表現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6.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7.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 9.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10.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記承天寺夜遊 1.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2.表達作者微妙複雜的感情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主旨句)3.作者遊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4.《記承天寺夜遊》中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一句,描繪了一個空明澄,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16.《送東陽馬生序》宋濂1.《送東陽馬生序》中,全文的中心是(或:寫作此文的目的):勉勵後學。《送東陽馬生序》中,點明作者寫作此文的原因的語句是:其將歸見其親也,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2.人們願意借書給自己,那時因為作者很守信,這些句子是: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3.表現作者在寒冬臘月中勤學品質的句子是: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表現作者向"鄉之先達"謙恭、虛心地求學的句子是: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5.作者回憶"從師"經歷中感嘆歲月艱辛的句子是: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蓋餘之勤且艱若此。6.表達作者求學的經歷中"苦中有樂"的句子是: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觀滄海》2.《觀滄海》中詩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現大海博大無比的詩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3.《次北固山下》表現作者無限鄉思的詩句是: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4.《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寫景,又是詩眼的句子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5.《次北固山下》立意新穎,構思巧妙,富有哲理,"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見於言外",留傳千古的名句是: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流傳千古的名句是: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達作者對朋友,也是對自己的叮嚀的句子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8.寫出(《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因行跡的疏遠而淡漠感情的句子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9.有詩云:"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這首詩相似的詩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10.《飲酒》中體現心與物遇,進人物我兩忘境界的句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11.《行路難》中表現作者的理想抱負終會實現的積極樂觀精神的語句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12.《行路難》中用典的語句是: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13.《行路難.》中比喻人生路上的艱難和仕途的阻塞的句子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14.《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表現舊事物必然將被新事物取代的詩句是: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15.《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富有哲理的一句(說明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是: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表達詩人人生觀的句子是: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16.《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詩人借用典故的句子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17.《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表達詩人對友人的關心的兩句詩是: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1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借物以抒發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詩句是: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望嶽》1、詩中的名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與王安石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和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有異曲同工之妙。3、虛實結合的詩句: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4、表明詩人要想攀登人生頂峰,就一定要有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不怕困難的雄心壯志,體現了青年杜甫英姿勃發的情懷,反映了詩人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積極進取的人生哲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5、描寫泰山神奇秀麗、巍峨高大的詩句是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6、用了設問修辭,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 、高大的詩句: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春望》1.杜甫在《春望》一詩中寫國都淪陷,山河依舊,春天來臨卻雜草叢生且表現長安春日滿目淒涼,傳達出詩人憂國傷時之情的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杜甫的《春望》中詩人感時傷別,見明麗之景誘發內心傷感(或運用擬人手法抒發傷感之情)的詩句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開鳥鳴反而使詩人杜甫生出憂國和思鄉之情的詩句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4.杜甫在《春望》一詩中悲哀國破家亡,傷感離亂之痛,表現他愛國,念家的美好情操,用細節表現他憂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茅屋為秋風所破歌》1.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描寫到被子的兩句是: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2.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關心民間疾苦,同情勞動人民,表現詩人雖身處逆境仍然能樂觀向上的詩句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3.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杜甫捨己為人,至死不悔的決心的兩句是: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寫冬景)的兩句詩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2.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表達對朋友依依不捨之情的詩句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3.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從視覺角度看,色彩鮮明,紅白映襯的兩句詩是: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4.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借自然景物寫淒涼寒冷景象(或描寫塞外風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5.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沙漠冰封,愁雲慘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啟下過渡作用)的詩句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1、 詩中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細緻入微的寫出了早春的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2、 寫出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美的時節就在它的萌生階段,它正朝著極盛的方向前進,給人以希望的詩句: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1、"連贊大陸之行,"是歷史發展的趨勢,順應了民意,打破了僵局,開啟了兩岸交流的新紀元,這可以用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詩句來表示,他們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2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蘊含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這一哲理的句子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哪兩句用典故表達了作者懷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變遷而悵惘的心情: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4、用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想擺脫現實處境,展望未來風光,借景物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的詩句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5、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的是: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6、《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飽含詩人無限辛酸,流露出內心的憤懣不平的詩句是: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7、表現堅忍不拔的意志與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對比的句子是: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觀刈麥》1、 詩中側面描寫農民繁忙辛苦,寫豐收全家齊動員的句子是: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2、 直接描寫農民辛苦勞動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3、 描繪貧婦人悽慘景象的句子是: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4、 揭示農民悽慘生活原因的句子是: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5、 《觀刈麥》中表達出詩人愧疚之情的句子是: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錢塘湖春行》1.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借鶯燕的活動來傳達春天來臨的信息並表達自己喜悅之情的句子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2.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描繪春花初綻,春草吐綠的詩句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雁門太守行》1、寫白天戒備森嚴,無比威嚴,寫敵人兵臨城下,戰雲籠罩,使人透不過氣來,而戰士整裝待發,士氣還很旺盛的詩句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2、從聽覺、視覺角度寫出戰爭的激烈場面的詩句: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3、抒發誓死報國忠心的詩句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4、表明顯然是潛師夜襲,一場苦戰的詩句: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赤壁》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對赤壁之戰的歷史結局進行判斷的句子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泊秦淮》1、 諷喻晚唐統治者醉生夢死、荒淫誤國的詩句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2、 描寫秦淮河特有的夜間景緻的句子: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3、 借用典故來表達內心充滿國仇家恨的鬱悶的詩句是: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4、 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的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5、 詩的發展和情感的抒發來看,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是:夜泊秦淮近酒家《夜雨寄北》1、 詩中點名時節的句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2、 詩中虛寫,表示想象團聚的詩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38.無題 (李商隱)(1)李商隱《無題》中讚美獻身事業,奉獻不止的精神的詩句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2)李商隱的《無題》中寄託作者仕途苦悶的心情,以極其沉痛的心情寫傷別的詩句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3)李商隱的《無題》中寫女子離別後的擔心,含有兩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4)李商隱的《無題》中通過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徑,表達了自己情感的詩句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9.相見歡 (李煜)李煜《相見歡》中以絲的千頭萬緒比喻離愁的紛亂和難解的詩句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40.漁家傲 (范仲淹)(1)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中表達自己和徵人們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2)《漁家傲·秋思》中抒發征夫戍邊難歸的無奈和對家鄉的眷念之情且表達了主旨的詩句是: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3)王維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突出體現了邊塞的壯美,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中運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邊塞的悲涼,這句詞是: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4)《漁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邊地秋景的悲涼奇異的詩句是: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41.浣溪沙 (晏殊)(1)晏殊《浣溪沙》一詞中構成"新"與"舊"對比的詞句是: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2)晏殊在《浣溪沙》一詞中表達對春光逝去的惋惜,悵惘之情的名句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詞人由景觸情,由自然規律的變遷更替,透露出對美好景物及難以忘懷情事的流連,流露出對光陰流逝的無限惆悵的句子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42.登飛來峰 (王安石)《登飛來峰》中是全詩的精華,蘊涵著深刻的哲理的句子是: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43.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1)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詞中,表明自己渴望為國禦敵立功的詞句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2)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文筆豪邁奔放,有江河一瀉千里的氣概,詞中表達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願望,於豪邁之外,稍含不滿之意的兩句是: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3)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以孫權自喻,表明建功立業心志的詩句是: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4)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抒寫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壯志未酬的感嘆的詩句是: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44.水調歌頭 (蘇軾)(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來表達對人生美好祝願的句子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此事古難全","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3)《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從"隔千里兮並明月"演化而來的句子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直接寫明月的句子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5)《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寫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6)《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直接寄語遠方弟弟喚起人類普遍情感體驗的名句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7)《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8)宋代著名詞人蘇軾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下闋開頭描寫月光流轉的名句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45.遊山西村 (陸游)(1)陸游在《遊山西村》一詩中流傳最廣,景物描寫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誦的兩句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陸游在《遊山西村》一詩中,表現村中熱鬧景象,民風淳樸的語句: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3)陸游在《遊山西村》一詩中,表現農家熱情好客的淳樸性格的詩句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4)《遊山西村》中蘊涵生活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遊山西村》中現在常被用形容事情看似無法進行了,然而忽然又有了轉機的詩句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6.、破陣子 (辛棄疾)(1)《破陣子》中描寫戰鬥激烈悲壯的句子: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表達作者理想抱負的句子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2) 辛棄疾在《破陣子》中追憶軍營生活的詞句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3)辛棄疾在《破陣子》中 描寫渴望馳騁沙場、英勇殺敵的戰鬥場面的詞句是: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4)辛棄疾在《破陣子》中與"夜來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意義相近的句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5)由外在形象滲透到主人公內心世界,刻畫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47.過零丁洋 (文天祥)(1)"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這兩句詩與我們學習過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同樣表達以死明志的決心。(2)《過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決心且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8.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1)馬致遠在《天淨沙·秋思》中攝取九種景物來表現秋天的句子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2)《天淨沙·秋思》中描寫景物的氛圍是蕭條、冷落、淒涼的,其中是哪兩句:枯藤老樹昏鴉 和 古道西風瘦馬。(3)《天淨沙 秋思》中主旨句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49.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1)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這首曲中,對在離亂中遭受苦難的人民深表同情且點明該曲主旨的句子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2)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揭示出歷史是不斷髮展變化的,任何強大的統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終的滅亡的詩句是: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3)《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寫潼關的雄偉氣勢,暗示它是兵家必爭之地的詩句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4)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出了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50.己亥雜詩 (龔自珍)(1)《己亥雜詩》中以落花喻自己身世,即使沉淪,也要為護花發揮一定的作用的句子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2)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形象地表達了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且代落花立意,傾吐心曲,表現崇高的獻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3)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寫詩人辭官之後的離愁別緒的詩句是: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51.《勸學》理解性默寫《勸學》(選自《荀子》)1.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荀子《勸學》篇中的學不可以已 這句話印證了這句話。2.韓愈《師說》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句話與荀子《勸學》中的"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觀點相同。3.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 《勸學》開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即" 學不可以已 "。在後面又闡明瞭學習要持之以恆的句子是: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5.強調君子並非有何差異,只是善於藉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6.強調空想不如學習的一句: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7. 在文中強調學習應當用心專一,並且從正面設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樣弱小,如果用心專一也會有所成的句子是: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52.《逍遙遊》.1.在《逍遙遊》中描繪鯤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雙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達三千里,奮飛直上九萬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來也並非逍遙,因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莊子·逍遙遊》中以"朝菌"和"蟪蛄"為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 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藉的句子是: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 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通過舟的浮動對水的依賴性,從而得出結論來說明大鵬鳥的飛翔對風的依賴性的句子是: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5.莊子從奇妙莫測的描寫後接著以現實社會的四種人的具體描述,他們分別能"效""比""合""徵",但卻以世俗之見自視,以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為人生的境界,他們也僅僅是斥鴳翱翔於蓬蒿之間罷了。並未入道,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 "。文中描寫四種人的句子分別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6.作者在徹底否定了"有所待"的萬物和現實中的高人之後,才提出自己的觀點——"無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遙的並列句了三類人的句子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7.面對高遠蔚藍的天空,作者不僅想到如果大鵬鳥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向下看會是什麼樣的呢?會不會也像我們看天空一樣呢?文中對天空的顏色成因進行了探尋,併發出了疑問的兩句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8.文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是: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9.當看到大鵬經過一系列的準備才能"圖南"之後,蜩與學鳩通過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飛行和休息的樣子來嘲笑大鵬鳥的句子是: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53.師說1.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十分發達,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學。韓愈寫這篇文章時三十五歲,正在國子監任教。那麼,韓愈為什麼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原來他所說的"師",有其獨特含義,並與那些教孩童的老師進行對比,以明確自己所說的老師既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教師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2.本文從多個方面進行對比,抨擊"恥學於師"的人,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果,並用一個反問句推斷聖人更聖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語句是: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3.本文以為子擇師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韓愈直接點明自己的態度,認為這樣做,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4.韓愈認為老師的職能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擇師的標準是: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5.韓愈眼中的師生關係是怎樣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6.《師說》中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的原因: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54.阿房宮賦1.古人寫文章常常借古諷今。杜牧《阿房宮賦》:"嗚呼!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滅亡的教訓批評唐敬宗廣建宮室。 2.通過阿房宮的興毀提示秦王歷史教訓,文中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3.不吸取經驗教訓讓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宮賦》中說:"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4.《阿房宮賦》中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言阿房宮佔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的句子是: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5.《阿房宮賦》中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的句子是: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本體,解釋原因,使讀者印象更為強烈得語句是:明星熒熒,開妝鏡也。7.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8.從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說明人心沒有區別,都追求幸福快樂、都掛念家小,對秦統治者的殘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擊的語句是: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9.總括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剝削和掠奪之上的,並且還揮霍無度,將剝削來的錢財像泥沙一樣的浪費掉,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揭露和控訴了秦的自私無道的語句是: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10.杜牧在本文中最後總結,六國和秦國的滅亡都是由於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的語句是: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55.赤壁賦 (蘇軾)1.寫江上水汽瀰漫,江水無邊無際和遠方天際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軍隊在攻破荊州順流而下的軍容盛狀的句子是: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3.敘寫江水流逝卻始終長流不息,月亮盈虧卻無所增減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寫動人的音樂: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5.蘇軾在《赤壁賦》中慨嘆"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6.融情景理於一爐,生髮"理"的詩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7.寫清風明月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8.寫清風與明月可盡情享用,無人禁止,無窮無盡的句子: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9.寫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的句子: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10.寫月亮升起後,對遊人依依眷戀,脈脈含情,實則是遊人對明月的喜愛的句子: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11.寫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飄蕩,似乎是在浩蕩的宇宙間乘風飛行,飄飄忽忽升入仙境裡去的句子: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12.寫作者引吭高歌,吟誦古代詠月的詩歌,召喚月亮飛行的句子: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13.描繪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體現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14.寫客人簫聲之悲傷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15.用蛟龍嫠婦聽簫聲的感受來突出簫聲的悲涼與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16.以月亮作比,描寫世間萬物變化的規律的句子是: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17.從不變的角度,描述人與萬物的關係: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18.文中告訴我們別人的東西雖小也不能佔有: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19.寫作者盪漾江中,與麋鹿為伴的句子是: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20.寫作者與友人於扁舟舉杯共飲的句子是: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21.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嘆我們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22.描寫詩人行舟的感覺,像身上長上了翅膀: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23.詩人在飲酒後,唱出對遠在天邊的女子的思念: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56.詩經·衛風·氓1.寫女子在無奈下與男子約定婚期的句子是:將子無怒,秋以為期。2.用動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愛情的句子是:于嗟鳩兮,無食桑葚。3.寫女子家人對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4.與"青梅竹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總角之宴,言笑晏晏。5.寫女子不願同氓終老的句子是:及爾偕老,老使我怨。6.通過寫桑葉凋落喻指女子年華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黃而隕。7.寫女子在斷牆上眺望心上人,見到心上人後前後行為差異的句子是: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8.寫女子回憶小時候與氓嬉戲玩耍的快樂場景的是: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9.寫女子為人婦後早晚辛苦勞動的句子是: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寫男子變化無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極,二三其德10.女子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的句子:"于嗟女兮,無與士耽!"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決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3.表明文中女子熱情、溫柔的句子:既見覆關,載笑載言57.《離騷》1.《離騷》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懷,對廣大勞動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語句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2.《離騷》中寫自己雖崇尚美德約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貶黜的兩句: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3."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寫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4.《離騷》中用香草做比喻說明自己遭貶黜是因為德行高尚的兩句: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5.詩人怨恨楚懷王昏聵糊塗,輕信謠言的語句是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6.《離騷》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對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兩句: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 7.《離騷》中表明自己因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誹謗的兩句: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8.《離騷》中表明自己所處的社會本來就是善於投機取巧,違背規矩的現狀的兩句: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9.《離騷》中表明當時社會中的人們違背準則,把苟合取悅別人奉為信條的兩句: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10.《離騷》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亂社會中煩悶失意,走投無路的兩句:忳鬱邑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11.《離騷》中表明作者寧可死去,也不會和世俗小人一樣媚俗取巧的兩句: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 12.《離騷》中用大鳥和小鳥不合群來比喻說明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兩句: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3.《離騷》中用方圓不相合說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兩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14.《離騷》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賢為榜樣的兩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聖賢,寧死不失正義)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15.《離騷》中屈原委婉表達自己後悔選擇做官,想要歸隱的兩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16.《離騷》中屈原表達趁著迷途未遠,趕緊回到正路的兩句: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17.《離騷》中屈原通過自己退隱後騎馬到達長滿蘭草的水邊和長滿椒樹的山崗表明自己從朝廷隱退為了修養自己的兩句: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18.《離騷》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責,不如隱退的兩句: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19.《離騷》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養自己的兩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20.《離騷》中屈原表明即使沒有人瞭解自己也無所謂,只要自己內心買好就可以的兩句話: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 。21.《離騷》中屈原通過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帶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潔的兩句: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22.《離騷》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樂趣,而他窮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兩句: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 23.《離騷》中用反問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會改變自己志向的兩句: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24.《離騷》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帶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純潔的品質沒有虧損的兩句: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25.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的詩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26.表現詩人堅持真理、獻身理想的詩句: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27.表現詩人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汙的詩句: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28.表現詩人剛正不阿、一身正氣的詩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29.表現詩人潔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詩句: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58.《蜀道難》1.《蜀道難》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2.《蜀道難》中運用誇張修辭方法,寫出秦蜀之間崇山疊嶺、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3.《蜀道難》中寫出水石相激、山谷轟鳴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4.運用誇張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的句子: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5.虛寫映襯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句子: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6.表明歷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開篇以蜀地方言詠歎點出主題,為全詩奠下雄渾感情基調的句子是"噫籲嚱,危乎高哉!"。8.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少有往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進一步表明秦、蜀之間為高山峻嶺所阻擋。9.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引用神話傳說為其增添了浪漫氣息,如引用"五丁開山"一神話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10.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運用神話、誇張、襯托的手法來寫蜀山之高險的句子有"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猶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11.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不但寫到蜀山之高峻,還描寫了人的行路之難。他藉助一些細節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了,困危之狀如在眼前,體現這一內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12.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為我們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13.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光。詩人先用"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後由靜而動,"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寫出水石激盪、山谷空鳴的場景。14.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寫出了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的句子是"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15.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語句的句子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16.從李白《蜀道難》一詩中"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的長嘆中,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了詩人對功業難成的一聲嘆息。59.登高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獨之境,《登高》一詩對此都有直接描述,這些句子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2.杜甫在《登高》中發出:"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感慨,抒發了漂泊異鄉.年老體衰的惆悵之情,也蘊含著與生命的衰弱頑強抗爭的精神。3.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句子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4.寫遠望所見,用傳神之筆描寫淒冷江色和長江氣勢的句子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5.用落葉和江水抒發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的句子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6.情景交融.意境曠達,極寫自己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7.道出鬱積詩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國運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句子是:艱難苦恨繁霜鬢(bìn),潦倒新停濁酒杯。 8.本詩的主旨句(表現詩人憂國傷時)的句子是:艱難苦恨繁霜鬢(bìn),潦倒新停濁酒杯。 9.杜甫《登高》中為我們營造了一幅氣勢磅礴的長江秋日圖的句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的句子是: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前人也曾把這兩句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60.琵琶行1."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由琴聲想到珠玉聲,是聲音的類比聯想。2.描寫琵琶女猶豫不決而出場的詩句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全詩的主旨,更是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4.描寫琵琶聲的句子:"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蘊含離別之意的句子是: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61.錦瑟1.《錦瑟》中以錦瑟起興,引起對華年往事的追憶的句子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2.《錦瑟》一詩的頸聯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它表現的這種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詩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聯陰陽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現了高潔的感情.執著的愛慕和無盡的哀思與悵恨。頷聯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3.《錦瑟》用典的四句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4.《錦瑟》一詩中迴環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惆悵苦痛,讓人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62.虞美人1.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一個詰句驚心動魄,把李煜的愁悶劈空傾瀉下來,這個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恆和人生的短暫無常之意。2.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含蓄地表現出李煜對人生絕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3.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表現詞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時光面前感慨無限,同時放筆呼號,發出一聲深沉的浩嘆的句子是: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4.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直接抒發亡國之恨的句子是: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5.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用對比手法,反襯出人生無常的句子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6.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詞人遙望金陵想象,並傳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的慨嘆的句子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7.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用比喻.誇張.設問手法寫出愁思的多與深廣的句子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與李白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有異曲同工之妙。8.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將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9.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將現實與過去對比來寫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寫愁的多與綿綿不斷的句子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63.念奴嬌·赤壁懷古1.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描繪了周瑜的英氣勃發。2.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運用比喻修辭描寫赤壁古戰場的險要形勢的一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3.本文中既點題,又為周瑜出場營造聲勢的句子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4.具體描寫"江山如畫"之意的句子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5.表達詩人曠達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寫登臨所見又處處關合古人古事,緊緊扣住題序中的"懷古"二字,首先想到孫權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遠,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位著名的歷史人物不禁感嘆的兩句: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感嘆東吳那個強盛的局面,孫權那個英雄、風流餘韻,都經歷了無數的風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後人欣賞憑弔而已的句子是: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3.劉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討桓玄,平定叛亂,先後消滅了南燕、後燕、後秦等國,並收復洛陽、長安等地,也是一個跟京口有關的歷史上的風流人物,辛棄疾讚歎劉裕北伐的赫赫戰功的兩句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4. 在下闋中,辛棄疾提到了另外一個人物,劉裕的兒子劉義隆輕率舉兵北伐,妄想追求漢代大將霍去病追擊匈奴在狼居胥山築壇祭天那樣的功業,結果吃了敗仗,張皇南逃,狼狽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贏得倉皇北顧。 5. 辛棄疾描寫南宋時老百姓常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敗之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率軍追擊擊敗王玄謨的軍隊後,在長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的一座行宮迎神賽會,詞人借歷史影射現實,說南宋的失敗,金人的南侵,國家的恥辱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漸漸地被人們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6.他借用廉頗的典故,表明自己顯然年老卻還是壯志猶存,希望能夠為國立功的句子是: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高中《論語》補充1.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2.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句子是: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3.孔子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鬥的精神: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4.表現孔子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朝聞道,夕死可矣。5.孔子認為君子與小人價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品質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6.教育弟子專心求學的幾句話是: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7.真正的大學問家,在學術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斷完善認知,有時甚至不恥下問,全方位的汲取營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8.孔子對於弟子宰予言行不一,言而無信感到生氣的句子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