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美女與梅花

江採萍(約公元722-756年),興化府(今福建莆田市)黃石江東人。唐玄宗寵妃之一,號梅妃,飄逸俊秀,清麗可人,通曉音樂,能歌善舞,琴棋書畫皆精,詩詞辭賦俱佳,媲美晉朝才女謝道韞,為歷代帝王后妃的八大才女之一。梅妃知書達理,品格高尚,得寵不謀私,得勢不求利,國破不失節,被宋代理學家奉為女性楷模。有詩賦作品《謝賜珍珠》《樓東賦》《驚鴻舞》等傳世,是八閩大地首位詩詞被收入《全唐詩》的女詩人。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白梅傲雪

一、身世背景

江採萍出生於懸壺濟世的醫道世家。父親江仲遜是秀才出身的儒醫,三十多歲時才有這個寶貝女兒,所以對她疼愛有加。梅妃自幼聰穎,父親極為賞識,三歲就教她讀書識字、吟誦詩文。九歲能背誦《詩經》的《周南》《召南》篇。十四歲會吟詩作賦,曾作《梅》《蘭》《簫》《笛》等八賦,為時傳誦,名聞籍甚。採萍年將及笄,好淡妝雅服,天生麗質,就是月裡嫦娥,也讓她幾分姿色,筆不可描畫也。她素性愛梅,江仲遜不惜重金,尋求各種梅樹,種滿房前屋後。在梅花的薰陶下,採萍從小烙下了梅的氣節,清麗絕世,婀娜多姿,秀外慧中,高雅嫻靜。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近代名家吳昌碩畫《梅》

二、選美入宮

唐開元25年(公元738年),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歿後,太監高力士下江南為玄宗選美。到了閩地後,高力士探聽到興化府江家有女清麗絕世,就命知府護送時年16歲的江女至州城參選。高力士一見江女,心中一陣竊喜:閩地貧瘠,卻有如此絕色之尤物,真乃我皇洪福啊!於是以重禮相聘,攜採萍回長安。當時宮中嬪妃幾近四萬,個個濃妝豔抹、盛裝亮飾。江採萍的到來,彷彿為宮中送來一縷清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只見她:冰肌玉骨,芳澤無加;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明眸善睞,皓齒內鮮;儀靜體閒,優雅素美。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唐 閻立本 《步輦圖》

正值盛年的唐玄宗一見怦然心動,龍顏大悅。即命左右設宴,與江女共飲。幾杯酒下去後,玄宗興致已至,迫不及待攜江女同赴寢宮。這朵散發襲人芳芬的梅花終於飄落在皇家花園,有福享受的男人,也只有風流倜儻、豪邁一世的當朝皇帝唐玄宗。江女淡妝素裹,清爽宜人,一顰一笑間,盡是溫婉柔美。從此,玄宗大加寵幸,賜為東宮正一品皇妃。後知其痴愛梅花,再賜尊號為“梅妃”,將梅妃居住的寢宮命名為“梅園”,四周種滿各式梅樹,並親筆題寫院中樓臺為“梅閣”、花間小亭為“梅亭”。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美女賞梅

梅花盛開之時,唐玄宗攜梅妃徘徊在梅園曲徑,賞花作賦,流連忘返,盡享天倫之樂。梅妃的柔情蜜意,調得皇帝神清氣爽,豪情萬丈,私下戲稱她為“梅精”。在一個霜冷梅開的日子,玄宗與梅妃在梅閣臨窗賞梅弈棋。梅妃自小精於棋道,兩人對弈,玄宗屢遭敗北,頗為不悅。善解人意的梅妃起身笑道:“此為雕蟲小技,臣妾誤勝陛下,實屬不該;陛下心繫四海,力在治國安邦,哪有心在這蝸牛之角與臣妾爭勝負呢”!一番話入情入理,說得玄宗喜動天顏,心裡暗暗為梅妃的美麗聰慧而欣慰。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臘梅迎春

雪霽初晴,玄宗起身攜梅妃一同出外踏雪賞梅。玄宗對梅妃說:“久聞愛妃才高。卿既愛梅,何不即景作一詩詠梅花”?梅妃謙和地答道:“妾乃鄉野陋質,怎能有大雅之作,謹以詠梅花小詩一首,聊為陛下助興”。隨即信口吟出:一枝疏影素,獨抗嚴霜冷;早晚散幽香,香飄十里長。吟完,玄宗讚道:“果然詩如其人,不愧是梅中女仙呀!”梅妃道:“只恐落梅殘月,他時冷落悽其”。玄宗答道:“朕有此心,花神鑑之”。梅妃道:“但願不負此言,妾雖碎身,不足以報”。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唐玄宗造像

一日,玄宗召集兄弟諸王設宴梅園。命梅妃吹奏白玉笛後跳《驚鴻舞》。只見她風姿綽約,漫舞輕廻,如驚鴻般飛旋,如落梅般飄逸,諸王看得如痴如醉。舞罷,唐玄宗命人取出珍藏的美酒“瑞露珍”,讓梅妃用金盞遍斟諸王。當時薛王已醉,恍惚中被梅妃的儀態迷住,一時神魂顛倒,竟然伸出腳來,在桌下勾住梅妃的繡鞋。梅妃橫眉冷眼,不怒自威。薛王一驚一乍,慌忙收腳。第二日早晨,薛王酒醒,想起昨夜宴席上的荒唐行為,大為驚懼,於是袒肉跪行向玄宗請罪,羞愧地說:“昨晚蒙皇上賜宴,不勝酒力,誤觸皇嫂珠履,臣本無心,罪該萬死”!玄宗錯愕,回宮後向梅妃問起此事。梅妃風淡雲輕地說:“薛王酒後失態,人之常情,懇請陛下念皇家骨肉之情,不予追究”。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驚鴻舞》

三、寵辱不驚

梅妃賢淑達理,雍容大度,唐玄宗更加憐香惜玉,寵愛有加。即便得寵,梅妃也沒有依仗皇威排擠其它嬪妃,沒有結黨營私、禍國殃民,而是以自己的品性和賢德影響著唐玄宗,使玄宗以德治國,保境安民。玄宗曾問梅妃:愛卿為何有時鬱鬱寡歡呢?梅妃道:昔太宗皇帝有貞觀之治,百姓安樂。願陛下延續開元之治,造福黎民。玄宗聽了,怔了一怔,然後拈鬚笑道:朕亦有此志,愛妃不言,朕幾乎忘了。從此,玄宗即減少遊宴,親理朝政,勵精圖治,國泰民安。在梅妃受玄宗皇帝專寵十年期間,唐王朝保持著強盛的活力,延續開元盛世的良好局面。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紅梅流芳

梅妃是唐玄宗盛年時期最為寵愛的女人之一。但是,再美味的佳餚也有吃膩的時候。隨著歲月的流失,即是花容月貌,也難免澤褪色衰。已近六十歲的唐玄宗仍然雄風不減、喜新厭舊。他強招壽王府兒媳楊氏為貴妃。楊貴妃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姿容蓋世,美貌傾城,惹得唐玄宗愛不釋手,欲罷不能。承歡侍宴夜專夜,從此君王不早朝。梅妃覲見皇帝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就在唐玄宗偶爾召幸的時候,梅妃也總是規勸皇帝以江山社稷為重,保重龍體,不能沉迷酒色。唐玄宗雖然表面答應,但事後仍然變本加厲。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貴妃戲鸚

梅妃無奈就寫詩規勸玄宗:撇卻巫山下楚雲,南宮一夜玉樓春。冰肌玉貌誰能似,錦繡江天半為君。此詩被楊貴妃看到,她望文生義、捕風捉影地認為:“撇卻巫山下楚雲”分明是諷刺我是半途從壽王府而來,“錦繡江天半為君”分明是諷刺君王不理朝政。這個“醋罈子”就多番撒潑誣陷,逼迫玄宗將梅妃遷出梅園,趕往上陽東宮居住。上陽東宮距唐玄宗起居處紫宸宮較遠。對嬪妃而言,遷入上陽東宮基本等同謫貶冷宮。從此,寂寞、哀怨成為梅妃生活的全部。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唐 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

在一個梅花芬芳之夜晚,唐玄宗忽然想起了梅妃,就密遣貼身小太監,快馬到上陽東宮召梅妃來紫宸宮侍寢。不料有宮中太監密告楊妃。正當唐玄宗與梅妃解衣寬帶之時,楊貴妃不宣自闖。常侍太監飛報,玄宗嚇得趕緊將梅妃抱到寢宮夾牆中,並將龍床下梅妃的繡花鞋及剛卸下的金釵首飾藏起來,這才躲過一劫。楊貴妃謊稱請皇帝一起去華清池欣賞《霓裳羽衣舞》,不由分說,拽著玄宗離開紫宸宮,撇下梅妃在夾牆中孤零零地空等待。眼見玄宗的熊樣,梅妃對其徹底失望了。當小太監奉玄宗之命,將梅妃遺落在紫宸宮的繡花鞋及首飾送到上陽東宮時,她不禁淚流滿面。梅妃知道,從此皇帝再也不會見她了。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貴妃醉酒》

梅妃悲從心來,有感而發,寫了《樓東賦》,略曰:“苦寂寞於蕙宮,但凝思乎蘭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君情繾綣,深敘綢繆。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無休”。隨後附上剛入宮時玄宗贈送的白玉笛,派人送給唐玄宗。楊貴妃得知後,謂玄宗曰:“江妃庸賤,以廋詞宣言怨望,應賜死”。皇帝沉默不語。後來,唐玄宗心有愧意,命人把外國使節進貢的一斛珍珠送給梅妃。梅妃不受並回《謝賜珍珠》詩曰: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溼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皇帝看完詩後,悵然長嘆,命樂府為這首詩譜一個新曲子,取名《一斛珠》,曲名始此也。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莆籍老畫家林楓畫梅妃圖《一斛珠》

四、紅顏薄命

天寶十五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中華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這場歷時八年,席捲半壁江山的戰火不僅成為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更是整個中華文明由開放轉向保守的轉折點。開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了原來向上求治的精神。寵幸楊貴妃後,他更耽於享樂,日夜醉生夢死,歌舞昇平,把國政交給楊貴妃父親楊國忠把持,安祿山為自保和升官竟拜楊貴妃為母親,簡直荒唐至極。楊國忠只知搜刮民財,以致群小當道,國事日非,朝政腐敗,讓安祿山有機可乘。安祿山久懷異志,手握重兵,就以討伐奸臣之名舉兵叛唐。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長安古城

不久,叛軍兵臨長安,天寶十五年、至德元年(756年)六月十三日黎明,玄宗只與楊貴妃姊妹、皇子、皇孫、楊國忠及親近宦官從延秋門出逃。朝中百官及嬪妃包括困於冷宮的梅妃,皆棄之不顧。唐玄宗一行到了馬嵬坡,六軍將士痛恨楊家父女禍國殃民,為非作歹,終於忍無可忍,發動兵變,殺死楊國忠等人,逼迫唐玄宗縊殺楊貴妃。旋即,太子李亨在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的寧夏靈武自行即位,是為唐肅宗,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唐 長安 華清池

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下旬,安祿山佔領長安。叛軍衝進皇宮後,大肆姦淫擄掠,多少嬪妃宮女被叛軍蹂躪。時年僅34歲的梅妃自思:“昔日曾蒙恩寵,今雖見棄,寧可君負我,不可我負君。若不死,必為賊所逼”。為保清白之身,不讓叛賊汙辱,梅妃自行白綾裹身,投井自盡。可憐絕代風流才女,就這樣香消玉隕了!寶應二年(763年)春天,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了。唐玄宗以太上皇的名義回宮後,急忙派人尋找梅妃下落,擔心自己曾經心愛的女人落入叛軍之手,給自己蒙羞。但遲遲沒有得到確切消息。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古長安 鐘樓

在一個梅花盛開的早晨,老邁的唐玄宗獨自一人蒞臨梅園。睹物傷情,他想起與梅妃纏綿的往事,不覺老淚縱橫。不知不覺中,唐玄宗在曾經與梅妃品茶下棋的紫檀圓桌上打盹。忽然,恍惚間,梅妃款款而至,淡淡地對玄宗說:“陛下您好薄情啊!作為堂堂一國之君,還不如區區村野女子!當年陛下逃難丟棄臣妾時,臣妾怕落入安祿山之手,就投井自盡了。陛下若念舊情,可在上陽東宮古井中找我。臣妾生是陛下的人,死是陛下的鬼”。唐玄宗驚醒後,原來是南柯一夢。他為有這麼一個至真至烈的奇女子而嚎啕大哭,急忙令人去上陽東宮的古井中打撈梅妃遺體。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唐 張萱 《簪花仕女圖》

也許是古井的冰冷環境,也許是神明的冥冥庇護,只見梅妃遺體嬌容依舊,栩栩如生。唐玄宗特以正一品貴妃禮厚葬之,親手為她寫下祭文,又命人在她的陵墓四周栽滿各種梅樹,並在梅妃畫像上題詩: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之後,每年的清明節,都有一個孤獨的老人,手中捧著數支各種顏色的梅花,在梅妃的陵園裡靜靜地默哀。他就是當年大唐開元盛世的開創者與終結者——唐玄宗。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千古梅亭

五、歷史評價

梅妃的德行情操和忠君報國的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優良品質。梅妃生前為家鄉做了很多好事,給莆田人民帶來無限榮耀。梅妃信俗成為莆田獨特信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春秋二祭"的盛況、"盡封孺人與于歸俱賜鑾駕"、"莆仙戲"的發展與完善、"妃子脊頭"翹起的獨特建築等民俗,至今已流傳千年,並將繼續發揚光大。南宋詩人劉克莊於淳祐十年(1250)寫下一首詩詠梅妃:半卻紅綃出洞房,依稀侍輦幸溫湯。三郎方愛霓裳舞,珍重梅姬且素妝。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臘梅溢彩

清道光年間,興化知府王廣業在興化府署題撰一名聯: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乾隆46年,郡人鄭遠芳在《莆乘志略》中雲:此聯為紀曉嵐任福建學政時撰題的。是否屬實,尚存爭議。民國時期的參議員、北京女子學校校長、貴陽人姚華曾賦詞《一斛珠—梅妃》:長門盡日,殘妝坐,懶梳慵櫛,雙眉冷淡春風筆。當代文豪郭沫若在《途次莆田》詩中雲:“梅妃生裡傳猶在”,並在原注中寫了“唐玄宗初寵梅妃,莆田江東人,村中有浦口宮紀念之,今尚存”。

大唐絕代梅妃——江採萍外傳

梅妃與荔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