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線發佈後,21考研的你們應該從中得到什麼?

國家線發佈後,21考研的你們應該從中得到什麼?

國家線發佈後,21考研的你們應該從中得到什麼?


​和去年國家線相比

哲學:漲5分

法學:漲5分

教育學:漲7分

體育學:漲7分

經濟學:降2分

歷史學:降1分

理學:降2分

工學:降6分

農學:降2分

醫學:降5分


通過國家線的漲幅,21考研或22考研的我們應該從中得到什麼信息?


(一)考研人數增長速度遠超擴招速度

首先我們先看看相較於2015年,今年國家線的漲幅情況

哲學漲20分、經濟學漲13分、法學漲25分、教育學漲11分、文學漲10分、歷史學漲24分、理學漲11分、工學漲16分、農學漲2分、醫學漲15分、管理學漲10分、藝術學漲23分、體育學漲12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1.從就業來說

1995年,大學本科生錄取是93萬人。

2020年,研究生錄取70萬人,

所以現在的研究生其實相當於1995年的本科生,現在考大學的成本遠遠低於1995年,因此本科生越來越多,但就業市場上,給到的本科生的崗位遠遠不能滿足現有本科生的數量,為了更好的就業只能選擇考研。


2.從國家來說

國民的受教育程度一直以來都和國家發展息息相關,所以國家也會一直鼓勵大家提升自己的學歷,並進行相對應的宣傳,這些宣傳無形之中都會影響我們的決定


3.從同學本身來說

大眾常說,這是自我認知非常流動的一代人,所以他們一直在尋找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考研的原因都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專業,希望從研究生的生活中尋找到答案


國家線發佈後,21考研的你們應該從中得到什麼?


(二)跨考專業成了常態

從國家線的漲幅來看,就會發現,文科類專業近幾年基本一直都在上漲,意味著報考這些專業的人數在增加,為什麼會增加,唯一能想到的原因就是,跨考文學的越來越多。


為什麼會 出現這種現象?


1.從專業本身來說

不考數學,跨考門檻低呀!對於本科學數學的同學來說,早已經被數學折磨的不成人樣,考研好不容易有機會逃離數學的魔爪,還不快跑?對於本科不學數學的同學來說,考研的選擇也就只有文科類專業了。同時很多同學對文科類專業還有一個誤解,就是隨便背背就能拿100分,所以考研第一個瞄準的就是文科類專業


2.從就業來說

文科類專業就業環境普遍好於理工科類,你說學土木機械的需要去工地去工廠,我們學文科的總不至於也要去吧?同時相對來說,考事業單位,教師或公務員崗位都更多一些,畢竟現在越來越多同學都在追求穩定的工作


國家線發佈後,21考研的你們應該從中得到什麼?


(三)考研目的越來越清晰

現在已經很少出現那種,為什麼考研?我也不太清楚,看大家考我也就跟著考的同學了,看來大家已經認清考研難度,知道這是一場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以及金錢的考試,那麼大家考研的目的都是什麼呢?


第一種,跨考文學類專業的同學,為了以後更好的工作環境以及考公

第二種,跨考計算機相關的專業,看重這些專業以後的發展,想去名企工作

第三種,繼續考生物學、植物學這種稍冷門的專業,準備以後留校當老師

第四種,繼續考本專業,準備走一步看一步


國家線發佈後,21考研的你們應該從中得到什麼?


所以對於21同學來說,今年即將是考研壓力最大的一年,雖然表面上來說疫情影響的是20屆考生,但從長遠來看,還是21考生受打擊最大,畢竟疫情影響的是就業,而就業不景氣直接影響的就是21考研人數。


因此,對於21考研同學來說,最重要的不再是衝名校而是求穩!就算壓力再大,既然選擇了考研,還是要堅持走下去!引用《殺死一隻知更鳥》的話送給大家:“不要錯誤地認為一個人手握槍支就是勇敢。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經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你很少能贏,但有時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