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教的勇氣》,讓孩子會學習的方法

本 書 價 值

依據阿德勒心理學,作者深入淺出地總結了簡單、切實的育兒之道。怎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怎麼讓孩子愛上學習,如何賦予孩子面對生活的勇氣,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啟示。

你 將 收 獲

不批評也不表揚的育兒方式

讓孩子會學習的方法

如何賦予孩子面對人生的勇氣

金 句 精 選

1.父母無法代替孩子去生活,但能夠幫助孩子鼓起勇敢面對生活的勇氣。

2.要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必須平等地對待孩子。

3.孩子並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不管教的勇氣》,讓孩子會學習的方法

作 者 簡 介

[日] 岸見一郎

哲學家,1956年生於京都,1989年起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他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的心理諮詢師、顧問,著有《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等。

目 錄

一、 前言:教育的目標是“自立”

二、 既不批評也不表揚的育兒方式

三、 如何讓孩子會學習

四、 賦予孩子面對人生的勇氣

正 文

一、前言:教育的目標是“自立”

作者認為,教育的目標是“自立”。一個人實現自立則需要具備三大條件:能夠獨立做出選擇、能夠獨立判斷自己的價值和擺脫自我中心主義。而本書傳授的教養方法將幫助父母促成孩子自立。

《不管教的勇氣》,讓孩子會學習的方法

二、既不批評也不表揚的育兒方式

1.批評不是改變孩子行為的好方法

批評不是育兒的好方法。一來沒有人喜歡批評,二來批評會帶來負面影響。關於批評,主要有三種情況。

①受到父母關注,是孩子的重要需求。當孩子規矩做事得不到回應時,就會故意做一些被批評的事,以獲得關注。

②有些孩子做錯事,不是故意,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需要改正。這時,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評,而是耐心解釋。

③批評在當下見效快,並非真的有效,而是因為孩子害怕父母。久而久之,這種順從會使孩子逃避批評,做事消極,變得懦弱。

2.避免孩子依賴表揚

除了批評,作者認為表揚也不是育兒的好方法。因為孩子可能會依賴表揚。一旦得不到表揚,孩子便不好好做事了。同時,也需要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會對自己好言相向。

當孩子做出良好行為時,可以用“謝謝”。比如,孩子在公共場所很安靜,可以說:“謝謝你這麼安靜。”這樣能讓孩子獲得對他人的貢獻感。

如果孩子能從一個行為中獲得貢獻感,就不會再做讓家長頭疼的事了。

3.不要對孩子的課題橫加干涉

紀伯倫說,孩子“憑藉你而來......卻不屬於你”。

父母給了孩子生命,卻不能代替孩子過一生。當然也不能決定孩子的人生。而挫折和失敗也得由孩子自己負責。

更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課題橫加干涉,將造成不良後果。一,它會破壞親子關係。二,一旦發生問題,孩子會把責任轉嫁給父母,而孩子則無法成長。三,干涉孩子的人生,是父母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的表現。他們認為孩子無力承擔失敗,因此,也阻礙了孩子成長。

4.體罰沒有任何意義

一般情況下,父母厭煩孩子的,不是其要求的內容,而是訴求方式。但是,有些時候父母也不會好好表達,也會感情用事。

所以,一來父母需要引導孩子好好用語言表達訴求。二來,對待孩子時,父母需要注意,體罰並不是教育,而是報復,是為了給自己的憤怒找一個正當理由。

此外,作者說,批評即使沒動手,某種意義上,也等同於體罰。

《不管教的勇氣》,讓孩子會學習的方法

三、如何讓孩子會學習

1.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喜悅

學習是孩子自己必須解決的問題,沒有誰能代替。

父母督促孩子學習時,不知不覺中傳達了一個觀點:如果考上一所好學校,就能實現人生的所有。但是,人生並不會因為考上一所好學校而一帆風順。大人們從不把這個真相告訴孩子。

如果只注重考試結果,孩子很難體會到求知的喜悅。如此,孩子在升學希望不大時,就會放棄學習。

事實上,正如樊登老師所說,學習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它促人成長,不僅為自己,還能為社會作貢獻。父母應該告訴孩子這些。

2.父母不要開口只談學習

“除了學習,就沒有其他的話說了嗎?”有些父母會遇到這樣的控訴。

換位思考一下,開口只談學習的父母是不是很煩人?!

如果真的希望在學習上能幫到孩子,父母可以參考以下三點做法:

①批評百害而無一利。必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孩子才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

②幫助孩子學會友好待人。人生不只有競爭,還有朋友。切莫讓孩子成為學習很好,卻只知道考慮自己的人。

③讓孩子體會到貢獻的價值感。引導孩子樂於助人。具體地對孩子說“謝謝”“你幫了大忙”之類的話。貢獻感能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價值。

3.不要因為是考生而在家中享受特殊待遇

作者認為,即使是考生,也不能享受特權。一個勁學習的孩子,和痴迷於工作、被愛情佔據頭腦的一些大人一樣,都不是健康的狀態。

如果父母說:“只要好好學習就行。”孩子也許就會以學習為理由不去承擔其他事。這可能導致孩子連學習這件事也做不好。

作為家庭一員,孩子在學習的同時,必須學會合作。一來人生的許多課題都需要合作。二是合作能讓孩子有價值感。這樣他們會更喜歡自己,更有自信。自信能促使孩子獨立地解決各種問題,包括學習。

4.不要俯視孩子

作者強調,沒人能代替孩子學習。而學習的後果,都得由孩子自己負責。那麼父母能做些什麼?

①孩子不怎麼學習時,父母可以認真地問自己有沒有能做的事。

②不對孩子的學習橫加干涉。父母可以在徵得孩子的同意時,和他們談談學習的事。如果孩子不願意,那就暫時不談。同時,告知孩子可以隨時找自己商量。

③平等地對待孩子。孩子和父母在知識和經驗上存在差異,但作為人,兩者是平等的。父母如果能平等地對待孩子,就不會任意地批評他們。孩子也會更冷靜地接受父母的建議。

《不管教的勇氣》,讓孩子會學習的方法

四、賦予孩子面對人生的勇氣

1.不要認為自己不行

成長的路上,孩子可能因為一次失敗,或者學習失利,從而產生認為自己不行的想法。這種想法會伴隨人的一生。它讓孩子無法喜歡自己,覺得自己沒價值。結果不僅使孩子在學習上沒自信,也會影響他們解決其他的人生課題。

有時候,孩子不願投入課題,是不想面對結果。他們害怕付出行動卻沒有好結果,所以寧願選擇逃避。

因此,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賦予他們勇氣,讓孩子明白: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事。

2.學習應該認真,但不必過於沉重

孩子成績不好需要道歉嗎?

作者說,孩子學習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學習是孩子自己的課題。如果這次成績不好,不用覺得辜負他人,也不必消沉,只需為“下一次”努力就可以了。

此外,父母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形成錯誤觀點,使孩子認為沒有好成績就會遭受冷落。同時,不要說傷害孩子人格的話。不然,他們會更沮喪、更消極。

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應該認真學習,但不必讓自己的負擔過於沉重。

3.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生活中,父母往往只關注孩子的缺點和問題行為。他們聊起孩子,多數只提孩子這個不好,那個不行。但這並無益於孩子。

作者說,孩子的缺點像黑暗,投以光明就會消失。其實,就是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比如,孩子的思維跳躍,注意力不夠集中,但是發散性思維較好,想象力豐富,更有創造性。

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儘管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父母要嘗試著、有意識地去關注孩子的長處和行為中好的一面。

4.幫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斷決定人生

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學習不理想時,難免會消沉和產生疑問。這時,父母需要做到兩點。

①接納孩子的真實面。孩子也許學習不努力、成績不好,這和父母的理想會有差距。即使如此,父母也要去關注孩子的真實面,不要拿他們與理想中的孩子作比較。

當孩子體會到父母是無條件地愛自己、接納自己時,他們會獲得一種無可替代的安心感。這種安心感會促使孩子更有力量去努力。

②父母別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人生是孩子自己的,也沒有萬無一失的人生。如果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可能讓孩子懷疑自己,併產生牴觸心理。這些狀態,都將使他們無法冷靜思考。

作為父母,所能做的、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斷來決定人生,而不是替他們決定。

結 語

我們都曾是孩子,但成為父母后,卻忘了小時候希望父母怎樣對待我們。

本書不僅告訴我們,如何“不管教”孩子,才是更好的管教,同時也啟發我們從孩子的視角理解他們,繼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唯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會接受父母的指導和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