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全死了!這是看完這本書後心中唯一的聲音

死了,全死了!這是看完這本書後心中唯一的聲音

人們紛紛在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裡一一死去。

餘華讓我們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繼而又假惺惺地給我們一點點美好的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

然而就在我們以為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餘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著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死了,全死了!這是看完這本書後心中唯一的聲音

死了,全死了!這是早上看完這本書後心中唯一的聲音。我承認那天深夜點了燈讀它的某個瞬間老淚縱橫。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很是苦澀,卻莫名地帶有一種溫暖。

縱觀福貴的一生,最悲劇的就是親人都接連慘死先他而去,撇去這個不說,在我看來,他的一生,也並不是一無所有,暗淡無望的。

起碼,福貴一生中遇到的人,對他都不是太壞,甚至可以說,他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對他貼心的好。

死了,全死了!這是看完這本書後心中唯一的聲音

而富貴生命中和他親近的人,父母、妻子、兒女、女婿和外孫,都是淳樸善良的好人,還有村裡的鄉親、隊長,當兵途中遇上的老全,甚至是間接害死有慶的春生,對他也是不薄的。他的兒女,也很是聽話,懂得替福貴分擔;

這些便是書中的溫情,而書中最直擊人心的悲劇,便是將這些溫情從福貴的人生中一一以慘烈的方式抽離,留下福貴孤身一人。

到了最後,讀者都和福貴一樣,覺得他活不長了,身邊所有的溫暖和人生的盼望都沒有了,年紀也大了,又能活多久呢?

死了,全死了!這是看完這本書後心中唯一的聲音

可是,福貴還是活了很久,和那與他相伴的老牛一起。

他最後對老牛的唸叨,他對書中的那個聆聽他人生故事的“我”的感激,都是他對人生的回憶,到了最後他已了無對人生的埋怨,而是在那溫情的回憶中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滿足,甚至於自我安慰,親人們先他而去讓他最後能了無牽掛地死去。

這就是“活著”的意義,即使人生滿是苦難,滿目瘡痍,即使人生的最後孤獨一人,無人相伴,努力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

死了,全死了!這是看完這本書後心中唯一的聲音

這本書給人的感覺大多是絕望的疼痛,但是能從那壓抑的悲劇中看到溫暖,能在漫漫黑暗中看到點點光芒,感受到人生無奈的同時也能堅強信念的力量,這就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吧。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這是餘華寫於《活著》封底的最後一句話。

關注微信公眾號漫部書吧

提前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