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峻:村集體經濟點亮致富路

天峻:村集體經濟點亮致富路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清晨,一束陽光灑在天峻縣江河鎮柔丹村的大地上,溫暖的陽光正如村民們臉上的笑容……他們正搭乘著鄉村振興的“順風車”,依託發展村集體經濟,奔向共同富裕之路。

發展產業是貧困村脫貧摘帽的關鍵,同時也是“脫貧不返貧”的持續動力。柔丹村堅持以一產保底,融合二、三產全面發展的理念,大力發展畜牧業,成立柔丹畜牧生態專業合作社,實行集中放養,通過分紅的形式,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挺起村集體帶領貧困群眾增收的“腰桿子”,走出脫貧致富新路子。

發展集體經濟是引領牧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柔丹村黨支部書記南先加說:“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兩年下三次小羊羔,分開養殖,這樣一來收入增加了。我們以‘黨員+扶貧’形式,促使黨員幫扶脫貧戶。帶動大家致富不是短時間的事,但是對於脫貧戶來說,可是解決了很大困難。”

一直以來,柔丹村利用現有資源和特色優勢,在傳承和保護中發展手工業,促進畜牧業方式的轉變,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新渠道。脫貧戶三木吉說:“以前我常年生病,家庭條件也不好,只能靠補助維持生活,現在,我在合作社做縫織工作,每月有了一定的經濟收入。”

天峻:村集體經濟點亮致富路

南先加說:“為傳承傳統黑帳篷文化以及毛和絨產業,把資源利用起來,做袋子和沙發墊等純藏族手工作品出售,把村裡的脫貧戶招進來。今後,在增加群眾收入基礎上,繼續傳承和發揚黑犛牛帳篷文化。”

此外,柔丹村創新脫貧方式,以“黨員+扶貧”的形式,給脫貧戶生活和生產方面提供幫助,助力鞏固脫貧工作。才讓吉因殘致貧,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人長期照料,在大家的照顧下,生活有了保障。和才讓吉一樣,“黨員+扶貧”的形式,讓三木吉深切地感受到了黨的溫暖,更加堅定了生活的信心。

南先加說:“每個黨員有2至3個幫扶對象,我們村裡有15名黨員,幫扶方向就是農畜產品銷售、孩子上學問題和給予生活上的幫扶,每名黨員一年要專門給村裡的牧民們幹七天的義務勞動,幫助他們生產。”

柔丹村是天峻縣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天峻縣扶貧辦持續加大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扶持產業發展,助推村集體經濟建設,不斷夯實脫貧成效。天峻縣扶貧辦主任扎西才讓說:“2016年以來,隨著國家和州扶貧政策的逐步完善,我們對全縣的合作社和牧業社產業發展項目,從資金的使用和監管,項目的佈局、實施、選擇等方面全方位的指導。”

天峻:村集體經濟點亮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