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今天迎来了新的节气——秋分。“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秋分到了,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当天日夜时间均等,而后夜愈长日愈短。全国大部分地方气温下降快速而明显。

凉风习习、碧空澄澈、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是秋分的标志性景色。

秋分时节都有哪些养生要点?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饮食养生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内“精气神”开始“收藏”之时令。中医历来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适当进补可以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

秋分之后就可以吃羊肉等热性食物来“贴秋膘”,但注意不要上火。

此外,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很容易伤其津液,而治燥之法,以润为贵,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莱为充。

基于这个原则,秋分之后,在饮食方面应该以“健脾、滋肾、润肺”为准,而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蜜汤即指蜂蜜水,蜂蜜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的礼物,它富含葡萄糖、果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C、D等营养成分,在秋天经常服用,可有效地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心的作用。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1、饮食温润,宜食辛酸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

“燥令伤肺”,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还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

★药膳推荐

实践证明,秋天多食用滋阴润燥的药膳是十分有益的。现推荐几款简便易做的膳食给大家:

沙参玉竹煲鸭汤: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材料:南沙参15克,玉竹10克,老鸭(大者半只,小者1只),盐适量。

做法:

1.先将老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剁块备用;

2.南沙参与玉竹分别洗净,然后将上述用料共同放进汤煲内,先用中火烧沸,后用文火焖煮1个半小时左右,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温热食用。

食用方法:隔天1次。

功效:《本草纲目》曰:“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能受火克者宜之。”

本汤既有沙参和玉竹滋阴清肺,养胃生津,清热凉血的功效,又有鸭的补中益气、清热润燥、和胃消食的作用,三者合用,既清补又养生。

丝瓜肉片汤: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材料:瘦猪肉50g,丝瓜25g,精盐、味精、清汤各少许。

做法:

1.将猪肉切成薄片;丝瓜去皮,切成片状。

2.炒锅洗净,放入清汤煮沸后,先将肉片放入锅内,待汤微沸时撇去浮沫,加入丝瓜、精盐、味精稍煮片刻,起锅盛入汤碗内,淋上几滴麻油即可。

功效:《本草纲目》说丝瓜“清热利肠”。《本经逢源》也说“丝瓜嫩者寒性”。

经常喝些丝瓜汤,既能补充营养,又可除秋燥,尤其适用于大便干燥者。

木瓜花生排骨汤: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材料:

木瓜1个(约500克),花生仁100克,猪排骨250克,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将木瓜洗净,除去皮、核,切成大块。

2.花生仁用清水洗净杂质,猪排骨用清水洗净血污,剁成块,并加盐拌匀。

3.将上述用料一同放进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煲煮,至花生仁熟透软烂为宜,加少许盐及味精调味即可。

食用方法:每天或隔天1次。

功效:适用于食欲不振,咳嗽,口干少津,消化不良者,具有清热润肺,平肝和胃,滋润皮肤的功效。


2、进补有度,切勿过量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正是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秋分时节进补,不可太过,要适量。忌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

忌慕名进补,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血压升高等;

进补应分清虚实,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起居养生

1、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宜早睡早起。

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夜愈深,寒气愈重,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2、注意胃部保暖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故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3、秋分艾灸,祛除虚寒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眼下天气转凉,燥邪、寒邪、风邪也渐渐增多。而人体毛孔收缩,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腹泻、腰酸背痛、过敏性鼻炎等虚寒病症也随之多发。

在秋分当令之时,借助阴阳消长的变化,因势利导实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运动养生


适量运动,轻松平缓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

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

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太阳升起来之后开始,太阳落山前就结束。

情志养生


调养情志,放松心情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产生疾病。

因此,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此时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心情愉快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