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龍盤今勝昔——南京星軌迎國慶

“ 又甜又香,吃了好過江”不知何時,這句話時不時地從頭腦中跳出來,但總不明白這其中的意思。仔細想想還是七十年代我住在玄武湖畔護城河邊,鄰居一位老太太說的,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在六、七歲小孩眼中的老太太,可能也就五六十歲吧,如果往回推算到一九四九年,老太太也就二三十歲吧。為什麼推算到一九四九年,想必大家都知道,南京解放日正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有資料顯示當年解放軍渡過長江用的就是漁船,吃的就是炒麵。當這些片段拼湊到一塊,就有了一幅完整的畫面,把時光倒流70年,大江邊上,年輕的“老太太”和村裡的鄉親們為戰士們送上一碗碗又甜又香的炒麵,遠處“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旗幟在江風中簌簌飄揚,集結號已經吹響,戰士們放下碗筷,誰也不知道這碗炒麵是否就是他們生命中的最後一餐,但他們沒有猶豫,迅速地趟著江水登上船隻,冒著硝煙和炮火向著目標挺近。正是這種勇氣和氣魄,成就了百萬雄師過大江天翻地覆慨而慷——

轉眼間七十載一瞬而過,城市一日日繁華起來,江水依舊濤濤,奔湧向東,如今江面上遊輪、貨輪川流不息。大江之上已經有一橋飛架南北,汽車、火車在公路橋和鐵路橋上南來北往,兩岸高樓林立,每到夜晚萬家燈火照亮了半邊天空和一條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南京星軌迎國慶



在建國70年即將來臨之際,作為一個攝影人,也應該從方方面面來記錄這個時代,不論是壯麗山河還是城市建設亦或是工業農業各條戰線的面貌。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更有著悠久的文化和歷史,博愛之都的寬闊包容的胸襟,就如同它處在南北交界的地理位置一樣,也造就了南京人的細膩真誠的性格,南京人的寬容醇厚就像他們的飲食一樣,兼具南北的各種風味,可以甜口,可以麻辣,在這個海納百川的包容古都,漸漸成就了一種古都氣質,這種氣質像“南京大蘿蔔”一般親和,又有“六朝遺韻”裡的貴族氣息……

虎踞龍盤今勝昔——南京星軌迎國慶

石頭城,鬼臉城的傳說給你增添了奇幻的色彩,在這千百年的凝望中,忙忙碌碌的工匠建起了東吳第一要塞,意氣風發、英雄輩出。在這千百年的凝望中,看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陰晴雨缺。在這千百年的凝望中,星空仍舊,所有世間得失一瞬間灰飛煙滅,歲月和時空的紋理間,石頭城下的人,已經一代又一代……

虎踞龍盤今勝昔——南京星軌迎國慶

明孝陵的石象,早已成為六朝古都的座標,明朝往事已去六百年矣,這裡依舊神獸威儀,時空漫漫,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今天的月光,灑在石象身上和幾百年前一樣嗎……

虎踞龍盤今勝昔——南京星軌迎國慶

有天下第一梅山美譽的梅花山。每一年踏著冬雪去看梅,從未覺得梅山的稱號有負其名。在冷氣逼人的深夜,與博愛閣對坐,好像沾染了李白“對飲成三人”的詩意。

虎踞龍盤今勝昔——南京星軌迎國慶

一代中國人民驕傲的爭氣橋,身邊已經有了很多現代化的城市地標性的各種建築和百姓安居樂業的高樓大廈的陪伴,每天多少遊客慕名而來與大橋合影。而大橋,看年紀,雖已年邁,但她依舊身強體健,依然是南京貫通南北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

虎踞龍盤今勝昔——南京星軌迎國慶

在南京眼遙望河西,這裡是南京現代化都市的典範,半江瑟瑟半江樓,不知道是南京給了經流而過的長江些許詩意,還是緩緩而過的江水給了這座城市詩意,總是悽迷又說不清。

虎踞龍盤今勝昔——南京星軌迎國慶

虎踞龍盤今勝昔——南京星軌迎國慶

虎踞龍盤今勝昔——南京星軌迎國慶

再高明的技術,再高級的相機也無法在方寸間完美地詮釋出這座城市的美景,無法表達對這座城市的感情,無法展示在這座城市建設和生活的人們的風采。

“又甜又香,吃了好過江”是不可磨滅的一個時代的烙印,不經意間影響了幾代人。接過熱騰騰的炒麵,大口塞進嘴裡,不再是渡江的戰士,而是過江的人們,有到江南工作的,有出行辦事的的各色人等,小推車,自行車已經慢慢消失,電動車成了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敞開式的轟鳴客船也被封閉式的遊船替代。

江水依舊滔滔,一路向東不復還。人、車、船依舊在江上穿梭,日復一日。

高樓築起城市發展,年復一年。

我不能留住時間,但我可以在一幅畫面上記錄時間、時空交錯。這也是星軌拍攝的迷人之處吧。

虎踞龍盤今勝昔——南京星軌迎國慶

此篇就以渡江紀念館前的雕塑作為結尾吧,虎踞龍盤今勝昔。

拍攝小貼士:接第一季,帶上帳篷或者椅子之類的還是有必要的,照明工具儘量光源大一些,補光更有優勢。

我是小光圈攝影,一個追尋樂趣而熱愛生活的攝影人,歡迎各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攝影愛好者和旅遊愛好者相互交流、分享、學習攝影經驗和技術。關注我,分享生活,分享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