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時刻!新華社刊文報道經開區先進製造業企業

  西安網訊:(記者黃敏)11月5日,新華社刊文報道經開區內企業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現經開區為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做出的經開擔當。

高光時刻!新華社刊文報道經開區先進製造業企業

  新華社西安11月5日電題:讓“西安製造”再迎高光時刻

  古城西安曾是西部地區工業發展的“領頭雁”,黃河彩電、蝴蝶手錶、華山照相機等產品曾從這裡走向全國。

  去年底,西安市提出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到2025年建成全國一流的先進製造業體系。今年上半年,西安市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取得不俗成績,“西安製造”有望再迎高光時刻。

  “全流程優化”讓老牌國企煥發新生機

  近日,老牌國企——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佈數據,截至10月31日,陝汽控股今年累計生產汽車19.8萬輛,同比增長28.5%,累計銷售19.3萬輛,同比增長26.8%,是自創立以來的最好成績。

  疫情發生後,企業面臨缺員工、缺材料、物流不暢等壓力,集團總裝配車間副主任季翔和工友們憑藉著平時練就的過硬功夫,讓企業快速復工復產。“70多個人運轉著平時需要200人的生產線。”季翔說。

  臨危不亂,處變不驚,這家成立於1968年的老牌國企底氣何來?

  陝汽集團黨委委員劉水庫說,近幾年企業對研發、生產到銷售進行了全流程優化。“我們邀請重點客戶全程參與到產品前期研發,同時提供全生命週期的售後服務,客戶買了我們的車,就不用再僱用維修團隊了,為他們解決了後顧之憂。”

  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重點推動重型卡車智能化、輕量化和電動化,運用新材料、新技術和新能源,降低卡車重量、油耗,提升舒適性和安全性。”劉水庫談及未來規劃時說。

  著眼未來,引領綠色製造新風尚

  10年間,一片太陽能電池使用的硅片價格變化能有多大?記者走進位於西安市北郊的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找到了答案。

  “10年以前,這一片單晶硅片100多塊錢,現在只要兩塊多錢,經過八道工序製成太陽能電池,價格也就六塊多錢。”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介紹說,“我們一直重視加大研發投入,今年前三季度,投入研發費用3.2億元,同比增長61.89%。”

  五中全會提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為西安市新能源龍頭企業,隆基提出以“清潔能源生產清潔能源”,探索實踐綠色製造。在企業的發展藍圖上,未來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生產光伏設備和氫能設備已經納入日程,這將為“西安製造”蓄積綠色新能量。

  在新材料新能源上發力是西安市制造業綠色轉型的重要一步。在龍頭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強勢帶動下,今年上半年,西安市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發展勢頭不減,上半年規上工業產值實現293億元,同比增長11.5%。

  培育創新先鋒,塑造製造新優勢

  西安市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憑藉豐富的科教資源,這裡聚集了一批“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陝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代表。

  最近,斯瑞正在籌備上市。在市、區政府的幫助之下,有望年底登陸科創板。雖然體量不比傳統制造企業,但斯瑞早已是全球中高壓開關觸頭材料研發製造的領軍者。而源自西北工業大學技術團隊的鉑力特通過金屬3D打印,提供航空、汽車、醫療等領域的金屬增材製造服務,小到一顆牙齒,大到飛機零部件,都可實現複雜結構一次性成型。

  五中全會提出,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西安市從去年開始,派出1500多名親商助企專員,為規模以上企業和重點項目“零距離”服務。西安市還搭建了以西安光機所、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為引領的孵化平臺;設立了專項資金池和“市長特別獎”。

  西安市工信局副局長張興華說:“我們將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平臺建設,逐步完善多層次、多節點、網絡化創新體系,為‘西安製造’提供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編輯: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