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縣人民法院:共同債務引爭議,跨國三地“雲”和解

近日通化縣人民法院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利用“雲間”互聯網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

案情簡介:桂某與池某是夫妻關係(現已離異),2016年間累計向韓某借款35萬元用於經營週轉。2020年3月,在韓國務工經商的韓某受疫情影響出現了資金短缺的問題,便希望桂某、池某二人早日償還欠款。然而,二人卻因為“已離異是否仍有責任償還婚姻存續期間債務”這一問題引發了償還糾紛。眼看二人相互推脫責任,導致欠款遲遲未能交還給自己,韓某憂心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故將二人告上法庭。

主審法官在調解、調查中發現,原告韓某受疫情影響被困韓國無法歸國,被告桂某、池某二人分別居住在延吉和通化兩地,三位當事人無法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與開庭訴訟。為此,在積極溝通釋法、徵得當事人同意後,他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運用“雲間”互聯網法庭開庭審理了這一起涉及“跨國三地”的借貸糾紛案件。

這起案件的爭議點在於: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債務該由誰償還?法院審理認為,該筆債務是被告二人夫妻關係存續期間作為生活共同體,為生產經營所用。雙方雖在案件起訴期離婚,但此筆欠款在雙方均知情、並未有特殊還款約定的條件下所欠,故屬於夫妻共同債務,雙方均有義務償還。案件最後,原告與被告方二人達成和解,原告韓某申請保全查封被告池某的5萬元人民幣以解燃眉之急,同時考慮到被告家中有三個在求學階段的孩子和一位年邁的母親需要贍養,主動提出只需償還剩餘30萬元本金,免除利息,以保障被告一家的工作與生活。

這場橫跨兩國三地的庭審隨著法官敲下法槌順利結束,通化縣法院依託互聯網“雲間”法庭等智慧法院建設成果開展訴訟活動,不讓公平正義因疫情受阻,有力保障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打破了空間的隔閡,用智慧司法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劉振國 通訊員何博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