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最近,一段葬礼上黑人抬棺材的视频在全世界爆火。


从三月下旬,油管开始有此类沙雕视频,在四月初B站转载后,“抬棺舞(Dancing Coffin)”才迅速在抖音、微博屠了屏。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B站上,黑人抬棺的原视频在一周内冲破了两千六百万播放量,相关的恶搞视频也个个都是百万量级。


视频中,只见七位西装革履的黑人小哥抬着一口棺材又唱又跳,为首的C位更是扭得飞起。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本来应该是很沉重的送葬仪式,被这么一折腾,再配上喜感欢快的BGM,仿佛从丧事变成了喜事。


前来悼念的亲属也被气氛感染,全都跟着节奏手舞足蹈,面带笑容。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在多数网友看来,“黑人抬棺”冲撞了以往人们对葬礼的认知,既雷人又好玩。


同时,又让人忍不住好奇:


这样操办,真的不会显得对死者不尊敬,或是冒犯死者亲属吗?


还真不会,因为“抬棺舞”是在非洲加纳,备受推崇的一种特色送葬仪式。


火遍全网的黑人抬棺专业团队,在这里有一个帅气的称呼:护柩者(Dancing Pallbearers)。


“喜丧”,是非洲小国加纳的特殊葬礼风俗。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在加纳人眼里,死亡既是终点,也可以是起点。


虽然亲人去世是一件悲伤的事,但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会经历轮回,在另一个世界以同样的方式继续生活。


所以,加纳人并不会过多地表露悲伤,反而很乐意在葬礼上炒热气氛,载歌载舞。


一位加纳姑娘说:“当我们深爱的人得到了安息,我们就会跳舞。”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为了准备一场有尊严的葬礼,当地人会请来一支专业护柩队,用笑容和歌声,愉悦地送别逝者。


用一场庆典来欢送,让死者在往生幸福愉快、不留牵挂,也让生者学会放下。


也许很多人都没意识到,一则火遍全网的“沙雕视频”,记录的是一条生命的潇洒离去,以及亲朋好友对他往生的祝福。


那首又土又嗨的金曲,也代表着一个民族,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蔑视死亡。


既然死亡无法抗拒,为何不笑着离开呢?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喜丧”的风俗,也催生了各种商机。


在加纳,有许许多多的民间护柩队,专门承接各种丧葬业务。


更有不少公司推出了“私人订制一条龙”服务,从抬棺人、主持人、DJ、乐队到摄影师,一应俱全。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其中,“定制棺材”服务也十分受当地人青睐。


加纳人认为,在灵魂去往另一个世界之后,人们依旧会和生前一样,继续日常生活。


因此,在棺材上搞怪成了一个比拼创意的舞台: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图片来源:FELLIPE ABREU)


如果死者生前爱喝啤酒,那就为他定制一口啤酒瓶形状的棺材,在那边随便喝个够;


如果死者生前是个车迷,那就把他塞进一辆超级跑车形状的棺材里,帮他圆个奔驰梦。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图片来源:FELLIPE ABREU)


同时,当地人还认为,人死后会从事跟生前一样的工作。


于是,为医生订制针筒形状的棺材、把摄影师装进一个超大号单反相机里,也成了一种流行。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图片来源:FELLIPE ABREU)


来到当地一家名为“奇幻棺材(fantasy coffins)”的工厂,你会发现加纳人的创意永不枯竭:


大菠萝、辣椒、鲨鱼、龙虾、巨型章鱼、别墅……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图片来源:FELLIPE ABREU)


一口麦克风形状的棺材,为当地一名歌手量身定做。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图片来源:FELLIPE ABREU)


一栋气派的别墅,做给当地的一个房地产商,他生前建造了许多房子。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图片来源:FELLIPE ABREU)


小飞机是最受欢迎的设计之一。


每当有年幼的孩子去世,家人会为他定做飞机形状的棺木,希望他能在来生自由自在,展翅高飞。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图片来源:FELLIPE ABREU)


加纳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豆生产国之一。对许多农民而言,可可豆是立命之本,也是操劳了一生的事业。


因此,有许多人愿意在可可豆荚形状的棺椁中安眠,来生继续相伴。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图片来源:ins@paajoecoffins)


这些五花八门的棺材,与其说是死者肉体的容器,不如说是生者思念的寄托。


这样的一口棺材,均价在1000美元左右。


对大多数加纳人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毕竟,当地大多数人的日收入都不超过3美元。


但是,仍然有络绎不绝的顾客前来下订单。


像是送别一位出海远航的水手,人们总会为他准备一艘最好的船。


他们希望,自己深爱的人会在这个木制的大盒子里圆一次生前未竟之梦,酣然沉睡……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你越是了解这个国度,就越会惊叹于他们奇特的葬礼文化。


曾有一部纪录片《在非洲死去(Dying in Africa)》,记录了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有关死亡的一切。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在加纳,举办一次葬礼的花费约1.5万至2万美元,是许多家庭整整一年的收入。


有人说,斯人已逝,浪费这么多资源值得吗?不如把钱花在生者的身上,好好享受生活。


可一根筋的加纳人,绝不会在葬礼上吝啬一分钱。


不做则已,一旦要做,就要做到最大最好。


对他们而言,相比于婴儿的出世、佳偶的结合,葬礼才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仪式。


人死后,家属会保存好他的遗体,同时通知五湖四海的亲人朋友,前来送别。


等到所有家庭成员到齐之后,死者才会入土为安。有时,甚至要等上个一年半载。


在葬礼这件事上,他们就是这么较真。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安排好一切之后,葬礼就开始了。


送葬的队伍以抬棺人为首,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像一场游行庆典。


而抬棺的人会抬着棺材来回绕路,绕得越复杂越好。


这是为了使让死者忘记回来的路,安心踏上新的旅途。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早在2017年,被B站用户戏称为“亡下七武海”的抬棺团队就在当地火过一次。


抬棺大队的一号人物,正是视频中担当C位的本杰明·艾杜(Banjamin Aidoo)。


三年前,BBC News Africa就曾将这位抬棺一哥称为“加纳的葬礼改革家”,以肯定他为丧葬文化注入的全新活力。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图源:BBC NEWS Africa)


如今,在各大平台爆红的抬棺舞视频,也是本杰明在早年录制的。


据报道,单是以本杰明为首的这一支护柩队,就为当地年轻人创造了超过100个工作岗位。


在整个非洲,不断膨大的丧葬行业也大大降低了社会失业率。


“黑人抬棺”刷屏以后,背后的故事感动了1000万网友


数百年来,“喜丧”以一种风光体面的方式,送走了无数逝者,也安慰着生者悲痛的心。


如今,奇特的丧葬文化早已成了非洲人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随着时间推移,想必这种文化只会历久弥新,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记得《寻梦环游记》里有一句话: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我会记得你。


笑对死亡,也许正是为了更好地记得。


- End -

点个在看,告诉我你在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