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至上”的瓊瑤作品,放在如今時代,卻讓人覺得三觀盡毀

“愛情至上”的瓊瑤作品,放在如今時代,卻讓人覺得三觀盡毀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女作家瓊瑤陸續寫下了60餘部言情小說,在大江南北風靡一時,令無數少男少女競相追捧,奉之為愛情的經典。八九十年代開始,影視界便開始以瓊瑤的小說為劇本素材,拍攝出了一系列熒屏劇作,令無數國民為之動容

瓊瑤的一生,致力於將"愛情至上"這4個字深深地烙化在她那文筆生動、如歌如泣的數十部言情作品中,成為了聞名遐邇的華人女作家。可她本人的情感經歷也因為一個"情"字而承受了諸多波折和坎坷,可以說是譭譽參半。

數歷曲折、少時缺愛的才情女孩逐漸踏上了寫作之路

瓊瑤,本名陳喆,出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典型的書香門第——父親陳致平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輔仁大學校友會會長,母親袁行恕是知名女作家,家中還有多個弟弟妹妹。

“愛情至上”的瓊瑤作品,放在如今時代,卻讓人覺得三觀盡毀

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月,瓊瑤從4歲起便跟隨父母輾轉多地逃難,曾歷經生死、與家人一度失散。這種曲折的生活境遇,直到一家人乘船渡過臺灣海峽,定居中國臺北才宣告結束。安居落戶後,瓊瑤的父母便在師範大學執教,下班回到家就督促孩子們努力學習、精進學業。

在父母的細心教導下,弟弟妹妹們隨便哪一門功課的成績都十分優異,深得父母和師長的喜愛。而身為姐姐的瓊瑤卻只熱衷於學習中文,因為自小便接觸了大量的古典文學書籍,愛幻想、文筆佳的瓊瑤就開始以稚嫩的筆觸描畫心中的情感和世界,9歲時,瓊瑤就有1篇小說成功地發表在《大公報》上。

由於將心思大部分都放在了寫作上,除了語文之外,瓊瑤的各科成績均亮起了紅燈,刻板認真的父母對此十分生氣。在屢勸無果之後,惱不已父母便對瓊瑤失去了耐心,繼而還對瓊瑤減去了一部分父母的慈愛之心。正值青春期的瓊瑤敏感又脆弱,

得不到溫暖和鼓勵的她便開始執拗地把精力悉數投進了文學創作之中

情感上的挫敗竟無意中促就了一個愛情文學作家的誕生

“愛情至上”的瓊瑤作品,放在如今時代,卻讓人覺得三觀盡毀

瓊瑤的一生,經歷了數次戀愛,每段戀愛史都令人嘖嘖稱奇。她的成名作《窗外》便是根據自己和高中語文老師蔣雲的戀愛故事為藍本而寫成的。當時,17歲的瓊瑤正值情竇初開的年紀,她愛上了自己的語文老師蔣雲。彼時,蔣老師剛剛喪偶,

為人儒雅成熟、才情頗佳,對瓊瑤這個美麗清純的女學生也非常欣賞

因為瓊瑤時常請老師幫自己斧正作品,所以蔣老師也就給予了瓊瑤很多溫暖的鼓勵,這令瓊瑤十分感動,繼而不顧一切地向老師坦白了少女的心意

少女瓊瑤和老師的初戀是朦朧而又美好的,而當這段驚世駭俗的師生戀被瓊瑤的媽媽得知後,便沒有逃過毀於一旦的下場

蔣老師因此而處處遭人指點,只好轉到鄉村小學工作,而瓊瑤則被學校開除了。瓊瑤憤而自殺,卻未果。從那以後,瓊瑤便決意不再上學,選擇深居簡出,只一心一意地在家中從事心愛的文學創作

“愛情至上”的瓊瑤作品,放在如今時代,卻讓人覺得三觀盡毀

至此,瓊瑤開始將她對男女間的情愛和婚姻中的矛盾和幻想統統都寫進小說裡,而這些小說問世後,所呈現出來的愛情觀既收穫了一部分人的眼淚和追捧,又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厭棄和非議。

《一簾幽夢》裡,紫菱愛上了姐姐的男友,還得到他的出言袒護;《新月格格》中,少女新月和父親的好友、自己的養父展開了一場令所有人沒法理解、沒法接受的忘年戀情;《菟絲花》中,雅筑愛上了恩人的丈夫;

《水雲間》中,女二號竟然在醉酒後與其多位男性好朋友發生了關係,事後發覺自己懷孕,還熱情大方地讓他們都成為腹中孩兒的乾爸……瓊瑤的多數作品,彷彿都在刻意塑造著一場曠世奇絕的曲折愛情

當我們再回顧瓊瑤現實生活中的婚戀史,就會發現瓊瑤的創作靈感來自何處——她本身曾是坊間傳聞的、插足他人婚姻的第三者

“愛情至上”的瓊瑤作品,放在如今時代,卻讓人覺得三觀盡毀

失婚後與本有幸福家庭的雜誌社社長相知相戀,最終與之成婚

1959年,青春靚麗的瓊瑤與常常來家中做客的文藝青年慶筠墜入了情網,慶筠非常喜歡家世良好、溫婉多才的瓊瑤,於是,二人便在父母的祝福聲中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第二年,瓊瑤便生下了兒子,小小的三口之家其樂融融、十分幸福。1963年,小說《窗外》在臺灣文壇引起了轟動,慶筠知道那是妻子瓊瑤根據自己的初戀情史而寫成的一部小說。眼見妻子對當初的情史毫不避忌,還如此膽大地以小說的形式弄得人盡皆知,身為丈夫的慶筠心中自然充滿了不快

妻子靠著往日的情史而變得聲名赫赫,丈夫慶筠便不自覺地開始對妻子冷言冷語,後來,心裡失落的慶筠還迷上了賭博,瓊瑤忍無可忍之下就選擇了離婚。

離婚後的瓊瑤,一邊辛苦地照看孩子,一邊從事小說創作來維持生活,心情一度十分憂鬱。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瓊瑤將悲情和苦楚都寫進了作品之中,那時,

她筆下盡數都是清婉靈動卻又備受情感的折磨的女主角。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瓊瑤因為數次在《皇冠》雜誌上刊稿而與社長平鑫濤相識相知。平鑫濤為人正直爽朗,熱愛工作,也非常欣賞瓊瑤的才氣。

“愛情至上”的瓊瑤作品,放在如今時代,卻讓人覺得三觀盡毀

據說1963年,瓊瑤為了方便寫作和聯繫出版社等事宜,從高雄搬到了臺北居住,新家就選在了平鑫濤家的對面。

由於兩家住得近,瓊瑤很快就知道了平鑫濤家庭幸福和美、夫人林婉珍賢淑大方。美麗善良的林婉珍家世優越,是平鑫濤得力的賢內助,對常常來家中做客的瓊瑤十分友好,還殷勤地招待。

而時間長了,起先只是在事業上合作、往來頻繁的瓊瑤和平鑫濤竟然暗暗發展出了一段情愫。2018年,平鑫濤的前妻林婉珍將自傳《浮光往事》付梓,在這本書中,揭開了當年瓊瑤明知平鑫濤家庭和睦的情況下還對其糾纏不清,最終導致林婉珍和平鑫濤走向離婚的過往事實。

1979年,41歲的瓊瑤和52歲的平鑫濤領證結婚,而熟悉瓊瑤的人說,瓊瑤是等到平鑫濤辦完離婚手續後才點頭答應了平鑫濤的求婚。

“愛情至上”的瓊瑤作品,放在如今時代,卻讓人覺得三觀盡毀

如今,瓊瑤風靡天下的時代早已不再,人們知道了她過往那曲曲折折的的婚姻戀愛史,才明白了為何只有她才能創作出那麼多時而大膽濃烈、時而悽情悲婉的愛情小說。一位臺灣學者曾評述過瓊瑤的寫作主線,那就是:愛情至高無上,為了維持愛情至上的最高指導原則,犧牲再多也無可惋惜。

不少人都說瓊瑤的愛情小說三觀不正,卻又無法解釋為何那些小說曾於上個世紀末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風靡開來,而且上至白頭老嫗、下至小學女生,都對作家瓊瑤及其系列作品有所耳聞。

要知道,瓊瑤之所以能寫出那些纏綿悱惻、驚世駭俗的小說情節,還和她所處的年代密切相關。瓊瑤從小讀過古典文學作品,其中不乏明清時期的小說和雜文,而她本人又出生在民國時期,因此,她的很多部作品中都描寫了在一妻多夫的舊式大家族中所發生的愛情故事,以及民國之初,西方開化思想剛剛在中國社會上萌芽、興發時期

的愛情故事。

“愛情至上”的瓊瑤作品,放在如今時代,卻讓人覺得三觀盡毀

這些故事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並無十分值得批判之處,而如果放在如今的社會道德背景下去理解,確實會讓人覺得三觀盡毀、思想道德水準低下。

瓊瑤一生缺愛,對於愛情來說,她是虔誠無比的擁躉者,她努力用手中的那支筆,向人們展示了她內心中赤誠追逐真愛的深摯意願

雖說時下有很多人對瓊瑤的作品並不看好,甚至對其作品所反映出來的愛情觀嗤之以鼻,但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作者自由的文筆和天性,同時還應以開明的態度來正視其作品的歷史侷限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