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湟源丹噶爾皮繡”市級傳承人——李永清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我們不僅要深挖、傳承,還要不斷去創新,唯有這樣才能無愧這方山水。——李永清

2008年,青海西寧市湟源縣將一幅精心製作的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丹噶爾皮繡畫《高原精靈》獻給了北京奧組委。人們注意到在高原之上河湟之畔,丹噶爾皮繡猶如一塊璞玉正待人們發現、打磨。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2008年北京奧組委收藏的《高原精靈》作品

歲月就像奔流不息的湟水河,帶走了塵煙往事,卻留下了不滅的記憶和那風中的傳說。


由於歷史等諸多原因,在湟源地區,一些民間刺繡藝人相繼離世,原始的資料散落遺失,皮繡技藝一度陷入失傳的危險境地。“很多皮繡針法失傳已久,以前是簡單的在皮質上刺繡,現在我們要恢復傳統工藝,要求更加精細。給毛線上色、配線等都要一遍遍的嘗試才能選定,需要慢慢摸索”。說這話的叫李永清,湟源丹噶爾皮繡項目的市級傳承人。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今年54歲的李永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湟源人,從小就愛聽長輩們嘮叨皮繡曾經的輝煌。傳承、創新老祖宗留下來皮繡技藝始終是她心中的夢想。1992年,她創辦了技能培訓學校,從事青海民間手工藝製作的創業培訓。2006年,李永清組織學校專業教師及繡娘,開始對“丹噶爾皮繡技藝”進行探索。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挖掘、保護、繼承丹噶爾皮繡,對於傳承傳統文化,發展文化產業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近年來,湟源縣把丹噶爾皮繡作為打造文化湟源品牌的主要抓手,在挖掘、整理、研培上做了大量工作,為丹噶爾皮繡重新走入人們的生活奠定了基礎。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經過多方努力湟源丹噶爾皮繡終於重登歷史舞臺,成為湟源獨有的民間技藝。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皮繡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經緯線,所以不能出錯,繡錯了再拆,整幅作品就不好了,因為扎出的針眼怎麼繡也蓋不掉,因此對技藝的要求非常高。”李永清嘴裡說著,眼睛卻一刻也沒有離開她手中的繡品,這是她心中憧憬,是她兒時的希望。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河湟工匠 | 第三期 只為那風中的傳說

一陣疾風吹來,揚起一縷塵煙,向遠方飄散,丹噶爾古城的上空雲開雲合。皮繡靜靜地矗立在那裡,像是一位歷史的訴說者。

下期人物

大通橋兒溝砂罐燒製技藝 省級傳承人 蘇德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