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知多少:佛教興盛儒家復甦的蕭樑,一代明君梁武帝

南梁(502-557),又稱蕭梁,第三個在屹立南方的朝代,傳國五十五年,佛教盛極一時,儒家重獲新生。

蕭梁開國之主叫蕭衍,和南齊老蕭家是本家,蕭衍取齊立梁有一個原因是他的封地是古梁郡。有很多人會問都是姓蕭又是本家,為什麼不繼續以“齊”為國號?這個問題我會在後面文章專門講解。

南朝梁的正統皇帝一共四位,要是算上北周扶持的西梁或者後梁共有七帝,此文只說南梁帝。梁武帝:蕭衍,在位502-549年。依次傳臨賀王蕭正德,梁簡文帝蕭綱,梁豫章王蕭棟。

南朝知多少:佛教興盛儒家復甦的蕭梁,一代明君梁武帝

梁武帝

蕭梁開國

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蕭何二十五世孫。他是南齊“竟陵八友”之一,胸懷文采,心有謀略,在文學上的造詣絕對可在南朝皇帝之中數一數二,稱得上是:

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佔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

蕭衍屬於門閥入仕,因參與謀劃齊明帝蕭鸞篡位,事成論功行賞被賜中書侍郎,後又升為黃門侍郎。當北魏孝文帝南下伐齊之時,蕭衍獻奇策大破魏軍。北魏再次南伐,蕭衍被任命為雍州刺史,鎮守襄陽,是為國家的擎天柱。

齊明帝蕭鸞大殺同宗時,蕭衍在坐守雍州,雖是蕭氏宗親但因他深知保身求全之術,所以得以倖免。在蕭寶卷坐皇帝時期,國內叛亂多起再加上來自北朝的侵犯,可以說是“內亂九興,外患三作”,這時蕭衍就看到南齊時日不多了,私下暗自準備等候時機一舉推翻荒亂不堪的統治,值得一提的是

伐竹沉木。史書記載:

雍州刺史蕭衍聞之,謂從舅錄事參軍范陽張弘策曰:“一國三公猶不堪,況六貴同朝,勢必相圖,亂將作矣。避禍圖福,無如此州,但諸弟在都,恐罹世患,當更與益州圖之耳。”乃密與弘策修武備,它人皆不得預謀。招聚驍勇以萬數,多伐材竹,沉之檀溪,積茅如岡阜,皆不之用。中兵參軍東平呂僧珍覺其意,亦私具櫓數百張。

蕭衍讓人伐竹沉木做好準備,等到時機來了,馬上打撈起事先砍伐好的竹木,召集準備好的數千工匠以最短時間內建造戰船。

後來,也就是502年,蕭衍順江而下直搗黃龍,攻破建康城,廢齊建梁,是為武帝。

梁武治國

(1)梁武帝在政治上的手段極其高明,他一方面爭取門閥士族的支持(主要是王謝家族),作為統治支柱,但只是給他們虛名,把他們作為擺飾。另一方面啟用大批經世致用的中下層寒門、次門

來施行行政管理。使得蕭梁的行政管理煥然一新,國力為之振興。

《顏氏家訓》記載有:

居承平之世,不知有喪亂之禍;處廟堂之下,不知有戰陣之急;保俸祿之資,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勞役之勤。故難可以應世經務也。

(2)文化上,梁武帝順應社會的需要,大興佛教和復興儒家。因為宋齊兩代出現了太多的同宗廝殺,以下亂上,簡單地說就是君臣父子這種忠孝信念破碎了。

南朝知多少:佛教興盛儒家復甦的蕭梁,一代明君梁武帝

梁武戒肉

梁武帝不僅自己誠心信佛,而且把佛教當作一種教化思想的統治工具。因為北魏太武帝滅佛,梁武帝大興佛教,北方人口大量向南方流動,農耕時代人口就是社會發展生產力。

此外,梁武帝建五經館,命皇室士族學習儒家經典並擴散至全國上下,制定儒家五禮體系

就這樣,梁武帝用儒家規範人的行為,釋家規範人的心靈。但是有意思的是他規定不讓和尚喝酒吃肉,而且是下的詔書。

南朝知多少:佛教興盛儒家復甦的蕭梁,一代明君梁武帝

蕭梁和尚

(3)梁武帝統治後期太信佛了,南朝梁代實有佛寺2846所,僅建康就有超過五百所佛寺。規模龐大的寺院吸收了部分社會人口,但不事生產,社會經濟負擔加重。再經梁武帝幾次政治和軍事上的失誤,釀造了一場侯景之亂

梁武之後的三帝都是職業皇帝,不作介紹。

五十年的繁華,佛興儒復,文化昌盛,梁武之功,後人不忘。

這裡是平常小道,每天更新文化作品,喜歡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