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搶佔地攤經濟,下沉市場再現“三國殺”

地攤經濟或許超過共享辦公、電商直播,成為今年最熱門的話題。互聯網、電商巨頭早已按捺不住,對地攤經濟動作頻頻。

阿里京東搶佔地攤經濟,下沉市場再現“三國殺”

電商入局地攤經濟

6月2日,為支持地攤經濟發展,微信支付推出“全國小店煙火計劃”,京東發佈“星星之火”計劃,蘇寧也有“夜逛合夥人”計劃。

更早一點,阿里宣佈提供超過700億元的免息賒購扶持地攤經濟,為攤主提供貨物和資金保障。

春江水暖鴨先知,資本市場更是先知先覺,地攤經濟概念股連續漲停,有一股“糧草先行”的味道。

地攤經濟顧名思義是一種通過擺地攤獲得收入的經濟形式,是城市的邊緣經濟,難登大雅之堂,同時也是城管的天敵。

阿里京東搶佔地攤經濟,下沉市場再現“三國殺”

80後的小夥伴對這種經濟印象尤為深刻,因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地攤經濟也曾蓬勃發展過,解決了不少就業問題。

許多小夥伴的父輩都是地攤經濟的積極參與者,只是那時的“擺地攤”和“貧窮”是關聯的。筆者的父親曾是一個擺地攤的,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不就是一個擺地攤的嗎?”

擺地攤除了“窮”,還有“髒亂差”。後來,經濟高速發展解決了“窮”,文明城市的評選解決了“髒亂差”,於是就解決了“地攤經濟”。

因地攤經濟催生了一個新的行業——城管,他們就是天敵。

哪知,一夜之間,天敵變夥伴,地攤經濟遍地開花,成為資本界的寵兒,電商加碼、資本助推,滿眼都是漲停板。

阿里京東搶佔地攤經濟,下沉市場再現“三國殺”

地攤經濟重返C位

為什麼會這樣?到底發生了什麼?這還得從疫情說起。

世界經濟都受疫情影響,中國也未能倖免。此時國內疫情雖已控制,城鎮失業率已有所收窄,但處於待就業狀態的人依然不在少數。

3月15日,成都率先點了一把“煙火”,允許文明佔道經營,成為新時期地攤經濟的先行者。

阿里京東搶佔地攤經濟,下沉市場再現“三國殺”

攤販們腰板直了,也不再跟城管“躲貓貓”了,光明正大地幹起了營生,城管也轉換角色,由“統治者”變成服務者。

僅僅兩個月,成都就解決了10萬人的就業問題。兄弟城市爭相“抄作業”,紛紛看好地攤經濟,持續為其鬆綁。

文明城市不是體現在街道一塵不染,而是體現在對弱勢群體的包容上,讓在這個城市生活的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合法與勤勞的方式,體面地生存下去。

5月28日,總理在記者會上為成都“地攤經濟”點贊。6月1日,總理在山東考察時,同樣為地攤經濟點贊。

總理二次為地攤經濟站臺,足見國家對地攤經濟作用的肯定。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總理一席話徹底引爆了地攤經濟,正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樣,地攤經濟也可以“高大上”,相比於父輩的“窮酸”,如今的90後襬地攤也照樣能活得精彩。

鄭州某地,大家開著轎車擺地攤,形成了後備箱集市,構成了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再現了城市的勃勃勃生機。

地攤經濟即將形成一種趨勢,只要合理引導,假以時日,趨勢就成氣候了。

阿里京東搶佔地攤經濟,下沉市場再現“三國殺”

國家搭臺,企業唱戲

有國家政策背書,又是老百姓最愛的經濟形式,電商巨頭豈能缺席?

或許有人會說,電商和實體不是競爭關係嗎?扶持對手,等於慢性自殺。

這句話要是放在十年前,或許很多人信了,畢竟電商乾死了許多商鋪。

但大量店鋪的關閉,其負面作用有所顯現。這正如把森林的狼全部殺死,那瘋狂繁殖的羊吃光了所有的植物後,最終的結局也是死掉。

唯有生態經濟才能長久,許多企業都在建立自己的商業生態。阿里入股蘇寧就是為了佈局線下市場,盒馬生鮮全國開店亦是補充阿里生態產業鏈。

阿里京東搶佔地攤經濟,下沉市場再現“三國殺”

京東牽手國美、收購五星電器等線下實體,都是對線上經濟的補充,對線下經濟的肯定。

懂得了生態的重要性,再回頭看阿里、京東對地攤經濟的佈局就不難理解了。

不止如此,地攤經濟生態下的下沉市場更是電商巨頭朝思暮想的地方,自從拼多多挖掘出了下沉市場的價值後,京東、阿里一直盯著此地不放。

地攤經濟將在三線以外的城市迎來更大的開放性政策,打造更多的流量窪地,阿里、京東自然不能錯過。對流量巨頭騰訊來說,流量多多益善。

他們在此輪下沉市場競賽中推出不同的扶持政策,形成合力助推地攤經濟發展,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

此舉可謂“一石三鳥”:其一,可以搶佔下沉市場未被裹挾到的流量;其二,穩經濟、保民生,以經濟的發展反哺電商;其三,參與多個經濟體、多種經濟形式,是實力的體現。

阿里京東搶佔地攤經濟,下沉市場再現“三國殺”

警惕成為“直播帶貨”

電商巨頭出手地攤經濟,他們的“為民”初心不容置疑。但中國也有一句話叫“好心辦壞事”,這裡就是講求一個度。

所以必須防止在資本的助推下,產生“過熱”現象,讓地攤經濟變了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是,以資本之力搶佔市場地位,破壞自有生態。

比如為了吸引資本,不顧市場容量,爭先恐後地加碼投資地攤經濟,當經濟復甦後,人流分散,產生過剩現象。

阿里京東搶佔地攤經濟,下沉市場再現“三國殺”

其二是,因沒有做好正確的引導和精細化管理,資本的助推,或許讓其跟共享單車一樣野蠻式的發展,最後影響民生,激發矛盾。

一旦引發衝突,地方為了儘快平息矛盾,勢必採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阻礙了地攤經濟的發展。

永遠在“收”“放”之間大幅波動,這不是開放地攤經濟的初心。城市管理者要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地攤經濟長效持久地發展,成為城市經濟的一部分。

其三是,不要讓地攤經常成為第二個“直播帶貨”,它可以成為直播帶貨的場景,但不要發展成直播帶貨的造富模式。

直播帶貨的造富神話讓多少人趨之若鶩,許多人一心向“錢”看,眼裡只有薇婭、李佳琦,難免淪為直播帶貨的韭菜。

阿里京東搶佔地攤經濟,下沉市場再現“三國殺”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直播帶貨可以宣傳造富神話,但地攤經濟不能,因為它是接地氣的經濟,不是用來一夜暴富的。

隨著概念股的暴漲,一些不好的苗頭已經出現了,已有媒體開始大肆宣揚地攤經濟造富的故事。

什麼“靠擺攤買上了奔馳車”“擺地攤日入3萬”等等,你可以宣揚開著奔馳去練攤的價值觀,但不能四處鼓吹“擺地攤買奔馳”。

一定要剎住這股不正之風,適當引導,讓地攤經濟“安分守己”,只助民,不造富,保持原味。

阿里京東搶佔地攤經濟,下沉市場再現“三國殺”

什麼是地攤經濟的原味兒?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上展示的“挑擔、擺攤、吆喝、叫賣……”這就是原汁原味的地攤經濟。

裡面不僅有經濟活動,還有文化特色。只有經濟和文化融為一體,才是“形神兼備”。

地攤經濟歷經千百年,有它內在的生態邏輯和運行規律。如同中國古代的隱士,需要他的時候,他就出來“撥亂反正”一番。

此時的地攤經濟,就是為了給更多的底層人群提供一個除網購、超市以外性價比更高的購物選擇和娛樂消遣的場所,同時成就一部分人就業,造富還不是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