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勝心強輸不起,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輸贏觀

生活中,興許大夥偶爾都會碰見那些輸不起的小孩,在輸贏面前總是太過於在乎,甚至因為太過於在乎而導致一系列的耍賴。可大人遇見這樣的情況往往也沒轍了,為了哄孩子開心,只能故意輸給孩子來避免哭鬧。可這樣的方式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鄰居家孩子小彬,就是典型的輸不起的孩子。平時,小彬與爸爸下圍棋,而一局下來,如果是小彬贏了,就會非常開心。而如果是爸爸贏了,小彬可就不依不饒了,並且哭著說輸了不能算數。

起初小彬的爸爸也只是覺得孩子嘛,喜歡贏的感覺和喜悅,便總是溺愛地故意讓給孩子。可是隨著小彬的成長,其他同樣在棋社學習圍棋的小同學,圍棋的技術都進步明顯,只有小彬總是毫無增進。

孩子好勝心強輸不起,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輸贏觀

小彬的爸爸急了,跑去棋社找老師,而一番交流之後才知道,原來每次小彬在與其他的同學切磋時,也總是非常在乎輸贏而過度緊張,影響了下棋的專注。並且,每次小彬輸了之後那不忿的態度,也讓其他同學漸漸形成了不敢贏,故意讓著小彬。小彬的爸爸覺得應該親自糾正兒子的這個習慣,便開始與小彬下棋再也不讓,連連獲勝。而小彬可不幹了,哭著埋怨爸爸,總是說輸了的這盤不能算數,甚至到最後爸爸獲勝的時候,小彬直接一把將所有的棋子掃到了地上。

可是孩子的習慣不是一朝就可以形成的,而是在日常中不斷地積累,形成習慣不容易,而想改變習慣就更是艱難。

像小彬爸爸的這種家長很常見,總是在一開始無法正確地認知和引導孩子的輸贏觀,甚至還故意輸給孩子,讓孩子在長此以往的日常中,給自己形成了一種假象:我很棒,我不會輸,誰也不可能超過我!

孩子好勝心強輸不起,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輸贏觀


然而,當能力開始擺上檯面來較量時,孩子的真實水平便會展露無遺。甚至正如小彬的老師所說,孩子過度地關注輸贏,不僅會影響孩子學習,更是影響現場能力的發揮,小彬的現象相信是不少家長共同的教訓。而對於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輸贏觀,以下的3點建議需要注意:


1.不要一味謙讓

舉個例子,像學習圍棋,很多家長會找經驗非常豐富而且能力很強的老師來輔導孩子,為的正是想讓孩子學會老師的知識和技巧。如果老師總是故意輸給學生,試問學生又能夠從老師的身上學習到什麼呢?


那麼家長也是一樣,不管是在於孩子的學習中,還是遊戲中,一味地謙讓只會阻斷孩子的學習。而與孩子認真地較量,才是最負責的做法。


2.鼓勵孩子勇於接受輸贏

那些不敢接受挑戰的人,往往正是害怕輸的人。很多時候,不管是哪方面的技術,只有認識和接受技不如人,才會有學習的衝動,以及進步的可能性。

孩子好勝心強輸不起,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輸贏觀


3.對於輸贏的態度

家長對於孩子輸贏的心態,在日常中對於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如果家長過度地緊張孩子的輸贏,很容易影響孩子不由自主地迫切想要贏的心態。同時,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贏表現得太過興奮和誇張,會讓孩子很難不在乎輸贏。所以,家長對於輸贏的心態真的非常重要。

另外,對於孩子的輸贏,家長從小就應該堅持不懈地樹立正確的心態。若是孩子輸了,家長給以鼓勵,並且幫助總結經驗和教育。孩子贏了,儘量保持適當的鼓勵,同時加強總結技術和經驗,幫助孩子提高水平。讓孩子對於輸贏不驕不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