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杨建群为何不能像夏远坚守底线?3点让他备受煎熬后妥协

好人变坏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但是这个确实在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没法避免的。但是能把一个好人变坏的过程描绘的绘声绘色,细节做到让人细思极恐这绝对是一部好作品。很明显这些《猎狐》都做到了。现在好人黑化的剧情也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这个被黑化的就是杨建群和杨建秋兄妹。


《猎狐》杨建群为何不能像夏远坚守底线?3点让他备受煎熬后妥协

胡军扮演的刑警队长杨建群为了救自己的妹妹,黑化放走了王柏林,内心承受着道德的煎熬;王凯饰演的警官夏远为了在法律的允许之下最后帮助自己的心爱之人,亲手抓了于小卉,内心承受着感情的煎熬;王鸥饰演的吴稼琪马上就能给自己的母亲翻案了,可是主犯王柏林出逃海外,内心承受着遗憾和不甘。


那么同样是亲人犯罪,为什么杨建群没能和夏远一样,用理性去"大义灭亲",而杨建群走向了黑化的道路。


《猎狐》杨建群为何不能像夏远坚守底线?3点让他备受煎熬后妥协

其实,如果我们观察仔细的人会发现看似夏远和杨建群面临的问题是相同的,但是实际上完全不一样。


第一,两个人的心理定位不一样。

于小卉在夏远心中是自己的未来的妻子,是自己最爱的人,两个人从小认识20年,8年的恋爱经历。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切的前提是在她没有违反了夏远的原则。如果小卉违反了自己的原则,夏远选择的是原则第一,你如小卉请他吃饭说自己的梦想,这时候夏远的原则就是普通人就应该踏踏实实的活着。这样的原则没有什么对错,但是确实不是小卉想要的,为了小卉好也是他的原则上认为的,小卉也评价他像是一个父亲一样去要求她。

《猎狐》杨建群为何不能像夏远坚守底线?3点让他备受煎熬后妥协

杨建群对于杨建群来说是什么?是妹妹,但不只是妹妹,更是自己的亲人,都说是长兄如父,杨建群更像父亲一样的会溺爱甚至包庇自己的妹妹,无论妹妹怎么样自己最先考虑的是妹妹的情况。找工作自己去求自己老丈人帮的忙,没有妹妹他是不会找到老丈人帮忙的,最后发现妹妹拿了50万自己选择在会议上面闭嘴,后来知道妹妹拿了300万,自己又无奈选择放走了王柏林,最后自己下办公室哭的撕心裂肺。

《猎狐》杨建群为何不能像夏远坚守底线?3点让他备受煎熬后妥协

因为这是他做警察20年以来最看不起自己但是自己必须这么做,都说选择是痛苦的,特别是打破自己原则的时候。但是杨建群应该不会后悔,因为这个时候妹妹才是更重要的,哪怕最后自己被抓。

这一点夏远是做不到的。当然没有说这样就是对的,但是对于感情和原则的天平,杨建群还是更倾向于妹妹的感情的。这也是杨建群经常说的自己对妹妹是有亏欠的。


第二, 两个人的年龄不一样,对待感情的态度自然不一样。

夏远现在正是年轻的时候,对待什么都是热情满满敢做敢闯,对待世界的不公还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相信世界是公平的。

《猎狐》杨建群为何不能像夏远坚守底线?3点让他备受煎熬后妥协

可是杨建群年纪比较大了。自己的孩子也上学了,自己做父亲了就知道父亲的不容易,其实年龄越大对待亲情的感悟越深,对待家人的保护欲望越强,这一点现在的夏远还是体会不到的。


第三, 两个人的家庭结构不同。

夏远和于小卉的家庭从剧情中能看的出来是典型的"城里人",他们两个应该是没有经历过什么困难的日子,也不怎么缺钱。也不会理解能够走到现在生活有多么的不易。

《猎狐》杨建群为何不能像夏远坚守底线?3点让他备受煎熬后妥协

但是杨家群兄妹完全不一样,他们本来就是"农村人",吃过苦的杨建群知道妹妹走到现在到底吃了多少苦。本来可以好好上学的时候杨建群去上学年纪小的妹妹却在家照顾父母,好不容易上学毕业了却被大家瞧不起,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工作却因为自己是刑警队长被一次又一次的陷害,最后妹妹竟然直接自杀了。这样的家庭结构和经历是夏远没法理解的,所以杨建群才会选择不顾一切的帮助自己妹妹。

《猎狐》杨建群为何不能像夏远坚守底线?3点让他备受煎熬后妥协

其实面对选择每个人心理都会有一杆秤,但是选择本身没有什么对与错。想起孔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