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鮑毓明涉嫌性侵養女”事件看“女童保護”的重要性

近日,鮑毓明涉嫌性侵養女事件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鮑毓明身為副總裁,又在集團從事法務工作,本身還是一名律師,竟然性侵養女,這種人竟然也能坐上這麼高的位置。”從頻發的性侵兒童事件中不難看出,戀童癖這類的變態人群不分年齡、不分地位、不分職業。

從“鮑毓明涉嫌性侵養女”事件看“女童保護”的重要性


從“鮑毓明涉嫌性侵養女”事件看“女童保護”的重要性


泰戈爾在《孩童之道》中曾言:“孩子在纖小的新月的世界裡,是一切束縛都沒有的。”但總有惡魔會利用了孩童的純真與無邪犯下令人髮指的罪行。

從“鮑毓明涉嫌性侵養女”事件看“女童保護”的重要性


2019年底,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公安部舉行“從嚴懲處涉未成年人犯罪 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新聞發佈會,通報了檢察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情況,併發布了20個典型案例。為喚起全社會關注兒童權益保護意識,不斷提升兒童對自身權益的保護意識與能力,本文將選取3個涉及女童保護的案例予以分享。

案例一:“法治進校園”有成效 猥褻女童保安“顯形”被嚴懲

(一)基本案情

2018年7月,按照最高人民檢察院“法治進校園”部署要求,重慶市城口縣人民檢察院在某偏遠鄉鎮學校講授預防性侵法治教育課後,該校一名男生向當地派出所報案稱“看見學校保安劉某某摸了女同學,這是檢察官說的猥褻行為”。公安機關隨即開展調查,檢察機關及時介入,提出意見,會同公安機關調取學校監控視頻並實地查看,蒐集相關證據,認定劉某某行為已涉嫌犯罪,2018年10月,以猥褻兒童罪對劉某某提起公訴,2018年12月,法院以劉某某犯猥褻兒童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八個月,禁止其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五年內從事學校保安及其相關職業。

(二)典型意義

自2016年6月開始,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聯合部署開展“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法治宣講、以案釋法和課堂普法等活動,成效顯著。本案即在校學生聽完法治課後主動舉報案件線索,既及時懲治了犯罪,又增強了同學們的自護意識,是“法治進校園”活動成效的充分展現。

案例二:從重懲處教師性侵害犯罪 督促健全校園安全機制

(一)基本案情

汪某某系某小學班主任兼語文老師,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其以檢查作業、輔導功課為由,在教室、教師宿舍多次對班內多名女生(均為7至8歲)實施猥褻、強姦行為。案發後,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檢察院及時介入,引導、配合公安機關收集完善證據,以強姦罪、猥褻兒童罪對汪某某提起公訴,並提出從重處罰和“從業禁止”的量刑建議。法院採納檢察機關建議,判處汪某某無期徒刑,並處“從業禁止”五年。同時,檢察機關針對辦案中發現的問題,採用公開送達的形式向成都市教育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教育部門依據相關規定吊銷了汪某某的教師資格證,禁止其終身從事與教育有關的職業,並建立健全學生安全常識教育、學校安全管理責任、師德師風動態考核等機制。

(二)典型意義

本案是一起教師利用職業便利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件。檢察機關在會同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嚴懲犯罪的同時,延伸職能,強化監督,督促教育部門落實校園安全管理職責,建立健全相應防範機制,為有失師德者敲響警鐘,告誡他們恪守職業道德,教書育人。

案例三:淨化網絡空間 嚴懲“童星招募”背後的性侵害犯罪

(一)基本案情

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曲某某為尋求性刺激,通過QQ聊天軟件,冒充某影視公司的女性工作人員,以招募童星需先行檢查身體發育情況為由,先後誘騙、唆使被害女童張某某、李某某等人(年齡均在10—13歲之間),要求被害人拍攝自身隱私部位的不雅照片、視頻等供其觀看。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檢察院受理案件後,及時向公安機關提出意見,對涉案電腦中的電子數據進行恢復和固定,進而查明多名被害人的身份信息,最終查證曲某某通過網絡猥褻各地女童11人的犯罪事實。2018年3月,檢察機關以曲某某涉嫌猥褻兒童罪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以曲某某犯猥褻兒童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年。

(二)典型意義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利用網絡社交平臺猥褻兒童的新型性侵害案件頻發,嚴重侵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和身心健康。本案利用“童星招募”實施性侵害犯罪,一方面暴露出被害兒童涉世未深,缺乏辨識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面也凸顯了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社交平臺帶來的安全隱患,對該類犯罪行為依法予以嚴厲打擊,有效淨化了網絡空間。

人民日報評論在鮑毓明事件時指出:某上市公司高管被指性侵“養女”四年,令人駭然!那些摧折人心的細節是否屬實?全社會有責任求證,執法機關更有責任調查。呵護未成年人是文明底線,更是法治底線。法律問題須在法治軌道內解決。事關重大,不容煙雲繚繞,不容霧失樓臺,盼真相大白!

從“鮑毓明涉嫌性侵養女”事件看“女童保護”的重要性



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到國家未來和民族復興,作為一名律師,積極關注兒童保護的社會問題是我應盡的社會責任。今後,我也將與其他政府部門密切協作配合,用心守護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從“鮑毓明涉嫌性侵養女”事件看“女童保護”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