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這件“小”事

今天下午,我搬著小凳子,坐在門口,從13:30等到18:30,五個小時,還是沒等到要來的人。

從太陽正照大門口,暖暖的曬太陽,到慢慢只能曬到一點點,感到涼快,到最後抬頭只能看見屋頂橘黃的陽光,手腳冰涼,5個小時就這樣過了。

等人這件“小”事

等人,是件有點煩心的事,我一直不太喜歡。

我本人不喜歡別人等我,我覺得浪費別人的時間不太好,所以通常提前至少五分鐘到場。再重要一點的,路程遠一點的,我會提前一小時開始準備,到場時提前三十分鐘。

但很多人不是這麼想的,而且往往是成年人。

大學裡,班級組織活動,一起外出。想要九點出發,得通知八點,不然十點能不能出發不一定,再晚點有人就不參加了。通常是因為鬧鐘沒響或手機有問題。

大學畢業工作後,公司聚會也有人晚的,通常原因是“堵車”。滿懷歉意地鞠躬道歉之後,大家都能原諒。大城市路況不確定,當然可以理解。

工作一段時間後,約見客戶或是朋友,我也通常是提前到,等待的那一個。理由什麼樣的都有,也只能理解,不然能怎樣。

其實等一下,會怎樣呢?幾分鐘而已!半個小時罷了!一個小時又怎樣,重要客戶必須得等,工資的一部分!兩個小時怎麼了,下半輩子的友誼,值的!

到現在,我也不知道,用在等待上的時間有多少,以後還有多少,但我覺得這不應該是件小事。這是值得反思的。

等人這件“小”事

為什麼客戶總能理直氣壯讓我等?我必須得等?

因為在雙方的關係中,我是弱勢被動的一方。客戶讓我等,因為我沒有足夠的把握,我們的產品夠好,質量過硬,是必須的,或是同類中最優的。在產品本身上,我沒有自信,所以我需要在其他方面討好客戶。

另外,我需要這一單的銷售業續,所以我得忍,而不是像許多前輩可以自信地與客戶“平等”交流,不怕被拒。因為他已有了基礎,有了幾何倍增的基礎。他敢確定,東方不亮西方亮。但實際情況是,作為銷售越有自信、底氣,客人越買單,成績會越好,形成良性循環。

所以,如果是以上情況,我需要生氣的不是抱怨為什麼要等的總是我,而是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發現更多產品的亮點,用更吸引人的方式充分表達產品的好,積累客戶,增強底氣。

為什麼朋友總讓我等?

因為我好說話?根本原因是,我缺她這個朋友,我是這段友誼的下游,我需要去承擔友誼中不完美的部分,努力發現它的好,用更多的時間精力去維護這段關係。換句話,我比她更需要這段友誼。

我不說絕對的話,但大多像這種永遠一方等另一方的兩個人,都是塑料姐妹情,總有一天一碰就碎了,碎成渣渣。

很顯然,永遠遲到的一方不尊重永遠等待的一方。一次遲到情有可原,兩次也許意外,三次還能忍,四次,五次……n次,是什麼意思?意思是,我斷定你不能沒有我這個朋友,我吃定這一點了。

所以,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反正我刪除了兩個這樣的好姐妹。結果是,一年之後,她們有事找我幫忙,才申請加我微信,我沒通過,就沒有然後了。要知道,我的qq沒變,也一直在班級群裡面。

等人這件“小”事

為什麼男朋友敢讓我等呢?

與友誼類似,他已經確定,你沒了我不行,你得寬容我。等待是小事,因為愛是包容,是理解,但這句話僅僅針對於你。他的愛則是嚴肅、認真,不差分毫的。換句話,你愛他勝過他愛你,或者只是你愛他,他很感動。

我的一個朋友實踐了這樣的情形,強忍著痛離開這樣的愛情後,僅僅三個月,她男朋友有了新女友,然後就結婚了。曾經他當著我們的面許下的誓言,都沒了意義。

該反思的反思了,該等的還得等。牛人的等人時間以分為單位,甚至以秒,因為他們的時間值錢。

加油吧,爭取讓自己的等待時間別再以天為單位,慢慢變小時,變分鐘(變秒就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