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縣人大幫扶下的新坪村:思想變了 村寨美了 群眾富了

平塘縣人大幫扶下的新坪村:思想變了 村寨美了 群眾富了

近日,記者來到平塘縣掌布鎮新坪村,村村寨寨通了水泥路,道路旁邊安裝了太陽能路燈,不時有面包車和摩托車穿梭在村裡的馬路上;村容整潔、家家戶戶門前的綠色垃圾桶格外醒目,處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新坪村位於麻山腹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區,屬省級一類貧困村。全村農業人口425戶172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52戶1086人,貧困發生率為62.96%。

“滿山遍野盡石頭,養牛無用人替牛。一年辛苦半年飯,從春到冬肚無油。”當地群眾的山歌,唱出了對貧困的無奈。田土少、缺水、石漠化,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得該村貧困的面貌在短時間內一直持續。


平塘縣人大幫扶下的新坪村:思想變了 村寨美了 群眾富了

平塘縣人大常委會機關黨支部到新坪村開展助民活動。

貧困村來了扶貧幹部

新坪村有7個村民組,星羅棋佈,分散在麻山腹地中。過去,很多寨子都沒有通公路,很多路段摩托車都不能通行,部分路段坡度接近60度,必須攀著岩石、拉著藤蔓才能通過。群眾就是下山買包鹽巴,也要花費一天的時間。

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後,新坪村來了一群扶貧幹部。平塘縣人大辦公室下派網格員(長)6名,第一書記1名,有兩名網格員為副縣長級幹部,網格長和第一書記為正科級幹部。另外,縣應急保障局下派網格員1名,掌布鎮政府下派網格員4名。

使命,在奮進中彰顯力量;號角,在攻堅時更加嘹亮。伴著“決戰決勝同步全面小康”的嘹亮號角,來到新坪村的扶貧幹部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在寂靜的鄉野,本該在深夜伴隨著蟲鳴聲入眠,新坪村的扶貧幹部卻在星夜兼程,要麼開會研究問題、推動工作,要麼整理資料、連夜加班。“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的鏗鏘之語,已經融進了他們的心裡,演繹成為日常的苦幹實幹。在脫貧攻堅戰場一線的扶貧幹部,付出了太多的汗水。

見到新坪村網格長、平塘縣人大財經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陸恩學時,他的滿頭白髮格外顯眼。記者瞭解到,扶貧幹部日常工作壓力大、強度高,陸恩學有時40多天不回一次家,不到50歲的他滿頭銀髮。

陸恩學介紹說,截至目前,扶貧工作隊已凝聚各方力量,為新坪村爭取資金1893萬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幾年來,新坪村扶貧幹部和村“兩委”不等不靠、快馬加鞭推進扶貧各項工作,不斷凝聚各方力量,大修了掌布鎮至團部口23公里道路建設,涉及資金1800餘萬元;新建白馬洞至湯家硐道路,涉及45萬元;投入資金6萬元新建了村食堂,添置了辦公設備,代表聯絡站室建設1.5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100盞25萬元,甲鬥組產業路3.53公里3.53萬元,白馬洞進寨路500米5000元,支持掌哨組徵地費1萬元等等。

為了解決新坪村的交通難題,扶貧幹部積極跑項目、找資金。2014年至2019年,共實施通組公路硬化18.31公里,其中頂罐廠經湯家硐至上莫5.6公里,頂罐廠經掌哨至黨昂5.3公里,湯家硐至龍塘1.3公里,桐木衝至甲鬥2.3公里,黨昂經令坡至巖上2.75公里,白馬洞至湯家硐埡口1公里;全村7個村民組所有自然村寨全部實現了通組公路硬化和串戶路硬化。

在產業基礎設施方面,建成甲鬥組產業路3.5公里;建成中藥材交易市場、大型養殖場各1個並投入使用;完成新坪村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涉及資金40萬元,其中新坪村湯家硐至白馬硐道路硬化項目投資20萬元;桐木衝易地搬遷安置點排洪溝治理項目投資20萬元。

在飲水和供電方面,城鄉一體化供水項目覆蓋全村所有村民組,實現自來水全部到戶。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實施完成,覆蓋全部村民組,全村群眾生產生活用電得到保障。

群眾住房保障全面完成。2014年至2019年,新坪村共實施住房安全保障工程160戶。工程建設已全部完工,所有農戶全部有安全住房,並經資質部門鑑定出具了房屋安全鑑定報告,實現了“居有所安”。

易地扶貧搬遷任務順利完成。目前,共完成40戶170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其中13戶55人搬遷至掌布集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7戶115人搬遷至縣城集中安置點,均已入住安置房。通過引導、組織搬遷戶外出務工和就近務工等,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

新坪村湯家硐組道路整潔、綠樹成蔭,環境優美,順著蜿蜓盤曲的綠蔭小道,山丘頂上有一個休閒亭子,還有石凳、石桌供村民休憩。

湯家硐組網格員、平塘縣人大副縣級幹部劉正銀,積極想辦法為群眾建設休閒場所。他向有關單位爭取資金、聯繫企業贊助,共投入7.8萬元,為湯家硐組修建步道、亭子、石凳、石桌等。可是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資金缺口,於是,劉正銀自己捐資3700元。如今,這裡成為當地村民最喜愛的休閒場所。

記者來到新坪村掌哨組,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寬敞平坦的串戶路,還有寨子的標準化公廁,籃球場等。

“曾經的掌哨,人畜之間只隔著一塊木板,全組31戶只有一個爛木板搭建的公用茅廁,串戶路上全是黑泥、牛屎馬糞。”掌哨組網格員、平塘縣人大辦公室代表服務中心幹部石文凱介紹說。

石文凱說,初到掌哨,最直觀的體會就是掌哨寨子的“三最”。“一最”就是貧困發生率最高,全組31戶126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30戶120人,只有1戶不是貧困戶,全組貧困發生率為95.3%;“二最”就是酗酒名聲最大,在掌布鎮遠近聞名;“三最”就是人居環境衛生狀況最差,人畜混居較為普遍,組內道路汙水橫流,沒有任何一個衛生廁所。

面對如此的組情現狀,他沒有氣餒和退縮,心裡暗暗下了決心:“要啃就啃硬骨頭,要打就要打勝仗”。

為改變這一現狀,提升發展動力,改變群眾生活習慣,石文凱從主抓思想工作出發,用勤跑、勤講、勤思、勤幫、勤勉“五勤”作為常態化工作。他從“一事一議”連戶道路硬化項目入手,把環境整治作為凝聚人心、改變觀念、加速發展的軸心,提升群眾精氣神。擔保聯繫了挖掘機、運輸車等機械進場,克服長期陰雨天氣,組織全組群眾投工投勞600多個,完成兩條主路及所有的支線路基、邊溝、堡坎砌築421立方米,完成540立方米廣場開挖,完成800立方方米回填平整,完成填方填沙264立方米。爭取到縣民宗局的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與縣財政“一事一議”獎補項目共83萬元進行整合,實施連戶路硬化5260平方米,修建了文化廣場、公廁、汙水排放處理池等。

思想轉變非一日之功,環境改變非一人之力。現在串戶硬化路修好了,文化廣場、公廁也修好了,每家每戶都領了一個垃圾桶。親身參與這一改變的村民陸小權感嘆道:“以前組裡路不好、也沒路燈、晚上上廁所還要打著電筒,現在好了,村裡的路平了,路燈也安裝好了,晚上串門,在廣場搞活動也非常方便了。”

乾淨的硬化路,漂亮的文化廣場,方便的公廁不僅帶來了生活的改變,也帶來了心理的改變。石文凱還倡導掌哨組選舉產生了事務管理委員會,制定實行了組規民約、環境整治公約,實行專人打掃,通過群眾室內外環境衛生評比等措施方法,徹底解決了掌哨組長期以來的髒亂差現象,群眾的自豪感與認可度日益提高。

在新坪村,扶貧幹部通過全面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全村所有村民組已全部實現串戶路硬化,並以自然村寨為單位建成了17個簡易垃圾處理設施,每戶農戶配備了1個垃圾桶。完成庭院整治9000平方米,建成文體活動場所6個,正在建設2個,村容村貌大有改觀。同時,通過召開群眾會、入戶宣傳等方式,引導群眾積極整治室內外髒、亂、差,廣大群眾已經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志智雙扶激發內生動力

近年來,新坪村扶貧幹部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充分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引導貧困群眾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全村廣大群眾感黨恩、跟黨走,不等不靠、奮力奔康,對如期實現精彩出列、全面同步小康充滿信心。

45歲的韋天亮是建檔立卡低保貧困戶,與其母親相依為命,家境貧寒,主要靠務農和低保維持生活。家中雖然有2畝良田,但是他卻不願意種植。2019年,他東拼西湊籌集了部分資金主動聯繫挖掘機師傅,把自家大約1畝左右的非基本農田用於開挖建設魚塘。  從“被動脫貧”到“主動脫貧”。35歲的韋天權在扶貧幹部的鼓勵下,他種植了15畝花菜,20畝頭花蓼,500株黃柏,韋天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了一批貧困戶發展產業。

在新坪村黨昂組下黨朗小流域處,河流兩邊大部分是泥澤地,有些地方甚至可以陷到腰上,不能種植糧食,土地資源較為貧瘠。當地13戶群眾自力更生(其中有11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用泥澤地,自發修建魚塘22口,佔地約30畝。扶貧幹部積極邀請平塘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務局專業技術人員到魚塘水源點進行調研,並對魚塘建設進行指導,對水產品養殖進行培訓。目前,當地群眾投入魚苗約4萬尾,共投入資金約15萬元。

近年來,在扶貧幹部的引導下,新坪村實施頭花蓼種植260畝,覆蓋農戶112戶,實現戶均增收6860元;引進公司在甲鬥組發展丹參種植160畝,甲鬥組59戶共獲得務工收入8.32萬元,戶均收益1400元;實施辣椒種植49畝,覆蓋24戶,按每畝400元直補到種植戶,加上辣椒產值收入,戶均增收2400元;“夏秋決戰”實施蔬菜種植623畝,覆蓋農戶223戶,預計實現戶均增收2200元;實施土雞養殖6667羽,覆蓋農戶252戶,預計實現戶均增收225元。



來源:黔南日報社 龍毓虎

編輯:楊猛

編校:呂躍


平塘縣人大幫扶下的新坪村:思想變了 村寨美了 群眾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