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銀行擬赴港IPO 港股城商行近年表現欠佳

威海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之路又有了新進展。

早在4月初,銀保監會已披露了山東銀保監局核准威海銀行首次公開發行H股並上市的批覆。4月15日,港交所也披露了威海銀行的上市文件,威海銀行上市已是“箭在弦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也有類似的內地城商行赴港上市,但是在上市後很多都出現了破發的狀況,相信這些先例會對威海銀行的招股過程造成一定影響。

4年前欲上A股未果

銀保監會網站顯示,山東銀保監局已經核准了威海銀行首次公開發行H股股票並上市的批覆。

從上述批覆可以發現,此次威海銀行首次公開發行H股股票,發行規模不超過此次發行後總股本的25%;此次威海銀行發行所募集的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應全部用於充實該行資本金等主要內容。

事實上,威海銀行的上市之路可謂漫長。數年前威海銀行就接受了上市輔導,並準備在A股上市。該行在2016年4月1日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遞交了上市申請,隨後在審批過程中受到中國證監會的數輪問詢,被要求提供有關該行運營和財務信息、合規記錄及其他有關事項的詳情。威海銀行當時表示:“鑑於當時A股整體審批過程令上市時間表不確定,為了通過其他籌資方式補充我們的資金,我們決定撤回A股申請。”而此次威海銀行轉而衝刺港股IPO,繼續上市之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997年,威海銀行的前身為威海城市合作銀行,由包括威海市財政局在內的7名非自然人股東及5家信用合作社的原有股東共同發起設立,隨後在1998年改為現有名稱。

威海銀行是一家覆蓋山東省所有地級市的城市商業銀行,該行致力於高端公司銀行客戶。根據以往的記錄,威海銀行的總資產從2017年底的2045億元人民幣增至了2019年底的2246億元人民幣。而過去3年(2017年至2019年),威海銀行的淨利潤分別達16.03億、10.17億及15.24億元人民幣。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威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47%、1.82%和1.8%。

從目前的股權架構來看,威海銀行擁有42名非自然人股東,合計持有該行註冊資本約98.41%;另外997名自然人股東,持有餘下1.59%的註冊資本。直接持有威海銀行5%及以上的股東包括山東高速集團有限公司、威海財政局、山東高速及齊魯交通,分別持有33.2%、18.5%、13.96%和11.39%的股本。

港股城商行多破發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赴港上市的城商行越來越多,但是從市場的走勢來看,這些城商行受資本青睞的程度卻並不高,甚至很多處於破發狀態。

例如最近在港股上市的貴州銀行(06199,HK),於2019年12月30日登陸港股,發行價為2.48港元/股。貴州銀行在上市首日就破發收盤,隨後股價持續下跌,並長期處於破發位置。截至昨日收盤,貴州銀行的收盤價為2.44港元/股,仍舊低於發行價。

需要注意的是,威海銀行在上市資料中也指出,近期暴發的新冠病毒疫情造成了經濟活動的減少(尤其是批發零售業),而這可能增加該行部分客戶的信用風險,並對該行的貸款組合及資產質量造成不利影響。

另外,威海銀行也指出,該行業面臨著向若干行業、借款人及地區信貸投放集中的風險。威海銀行的業務及運營主要集中在山東省,尤其是威海市。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威海銀行分別有34.1%、34.5%及33.9%的發放貸款源自威海市,另外分別有44.6%、50.7%及50.5%的吸收存款來自威海市。

事實上,目前港股市場中銀行股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們在關注度上與新經濟公司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葉尚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全球銀行業都處於整合期,形勢上對小型銀行是相對不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