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嬰兒從出生到18個月“哭鬧”並不會影響他們的行為發展

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研究人員發現,讓一個嬰兒從出生到18個月“哭鬧”並不會對他們的行為發展或依戀產生負面影響。他們還發現,那些讓嬰兒哭鬧的人在18個月大時哭得更少,哭的時間也更短。

嬰兒的發育和對父母的依戀不會受到“哭鬧”的影響,實際上會減少哭鬧的次數和持續時間。

  • 最近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病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父母在嬰兒身上使用‘cry it out’:對18個月大時的依戀和行為發展沒有負面影響》。
  • 在這篇論文中,他們研究了一個被家長網站和家長們討論了幾十年卻沒有多少科學依據的問題:當你的孩子哭的時候,你應該立即介入嗎?
最新研究:嬰兒從出生到18個月“哭鬧”並不會影響他們的行為發展

研究人員對178名嬰兒和他們的母親進行了為期18個月的跟蹤調查,並反覆評估當嬰兒哭鬧時,父母是立即干預,還是讓嬰兒哭鬧幾次。他們發現,這對18個月大的嬰兒的發育幾乎沒有影響。

  • 事實上,他們發現如果讓嬰兒在3個月大的時候多哭幾次,那麼這個嬰兒在18個月大的時候哭的時間會更短。
  • 通過母親在3個月、6個月和18個月時的報告以及在3個月和18個月時的哭泣持續時間,研究人員評估了父母讓孩子“哭出來”的實施程度。他們採用哭鬧模式問卷,對相同年齡嬰兒進行哭鬧持續時間和頻率的評估。在嬰兒3個月和18個月大時,則對母親與嬰兒互動的敏感度進行了視頻記錄和評分。
  • 在18個月大時,研究人員使用了標準實驗程序——“陌生情境測試”(strange situation test)來評估依戀關係,該測試評估嬰兒在分離和團聚期間與主要照顧者的依戀關係的安全程度。通過嬰兒與母親玩耍時的直接觀察和在嬰兒18個月時由心理學家進行的評估和一份家長報告問卷評估嬰兒的行為發展。
  • 研究人員發現,無論是當時父母立即做出反應、還是讓他們的嬰兒哭幾次,往往對嬰兒與母親的短期或長期關係或是嬰兒的行為沒有影響。

這項研究還顯示,有三分之二的家長會本能地向嬰兒學習:在嬰兒剛出生時他們傾向於立即進行干預;但隨著嬰兒逐漸長大,家長們會等一會兒看嬰兒是否能平靜下來。這顯示家長們在帶孩子過程中也在學習自我調節。

  • 這種“不同的反應”讓嬰兒也逐漸學會自我調節。
  • 華威大學心理學系的艾滕·比爾金博士評論道:“大約50年或20年前,只有兩項研究調查了讓嬰兒‘哭出來’是否會影響嬰兒的發育。目前這個研究記錄了英國當代的育兒方式以及不同的哭泣方式。”
  • 領導這項研究的迪特爾·沃克教授評論道:“我們必須給予父母和孩子更多的信任。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父母會本能地適應並適應孩子的需求,當孩子哭泣時,他們會稍作等待,然後再進行干預,讓孩子有機會學會自我調節,大多數嬰兒發育良好。”

參考鏈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3/200310193305.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