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系統的尖端技術與歷史機遇

在2019年8月9日,華為在東莞舉行華為開發者大會,正式發佈操作系統鴻蒙OS。鴻蒙系統基於微內核設計,可應用於手機、智慧屏、PC、平板、手機、手錶、車機等全場景領域。華為鴻蒙系統也是受國人矚目,那麼鴻蒙系統有哪些尖端技術?又有哪些歷史機遇呢?

華為鴻蒙系統的尖端技術與歷史機遇

鴻蒙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第一個國產系統

雖然目前國產系統中有紅旗、麒麟、深度等操作系統。但都是基於Linux內核的發行版,核心部分為開源Linux內核,應用場景非常小眾,基本是政府、軍事以及科研工作中用到。主要原因是普通用戶需要的軟件在Linux中大多沒有,導致普通用戶基本不使用這類系統。拿目前做的比較好的國產Linux發行版deepin系統來說,雖然系統界面、操作習慣與Window系統非常接近,但是缺乏良好的軟件生態支持,普通用戶根本沒聽過有這個系統,更別說使用了,這樣就更沒有軟件廠商進行軟件適配了,造成惡性循環。

華為鴻蒙系統的尖端技術與歷史機遇

國產deepin系統桌面

鴻蒙系統中的尖端技術

鴻蒙作為一款操作系統,就離不開編譯器,編譯器是給操作系統開發軟件的工具,沒有編譯器軟件開發商就無法為操作系統開發軟件產品。鴻蒙系統的編譯就是方舟編譯器,沒錯,就是這個號稱給安卓系統帶來性能革命的方舟編譯器。

華為鴻蒙系統的尖端技術與歷史機遇

方舟編譯器官網

普通安卓軟件經過方舟編譯器帶來性能提升是怎麼做到的呢?這個就和計算機軟件運行原理相關;普通安卓軟件是運行在安卓虛擬機上,安卓虛擬機運行在CPU等硬件上。為什麼谷歌當初這樣設計安卓呢?因為安卓生態比較分散,硬件差異大,所以就必須通過安卓虛擬機作為中間層進行指令翻譯,在虛擬機中進行運行,而不是直接運行在CPU硬件上。還有就是開發語言,像C、C++的程序編譯出來生成是機器碼,而安卓軟件採用Java、Kotlin進行開發,這種動態語言是無法直接編譯生成機器碼的,但是有個好處就是開發容易。Java、Kotlin編程語言由於運行中程序語義可能會動態變化,以前認為直接編譯成機器碼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雖然國外如甲骨文等公司有嘗試幹這個事情,但是都沒有成功。方舟編譯器是第一個能將Java這種動態語義的語言直接編譯成機器碼的編譯器,堪稱軟件行業的黑科技。軟件開發可以選擇Java這樣對程序員友好的開發語言,又能有C、C++這種語言的運行性能,可以說是魚和熊掌二者兼得。

鴻蒙系統的歷史機遇

操作系統要發展就離不開軟件生態的支持,這也是國產系統發展中遇到最大的困難。那鴻蒙系統的軟件生態前景怎麼樣呢?能培養出一個操作系統需要怎麼樣的“沃土"呢?目前全球面向消費者的操作系統有Window、Android和IOS系統,做為對比我們選擇用戶基數較少的IOS系統來看;2017年公佈中國區有2.43億iPhone用戶,由於中國區APP基本來自國內開發者,簡單對比,用戶基數有2億多就可以培養出一個手機操作系統。華為每年數億的安卓手機銷量,完全有培養一個操作系統的可能。而且華為方舟編譯器黑科技加持下,軟件廠商從安卓軟件進行遷移下成本很低。因為據官網介紹,未來方舟編譯器編譯出來的軟件不僅性能優異,而且會兼容鴻蒙和安卓系統,這個當然是黑科技帶來的機遇。另一個就是貿易戰爆發後,國內企業都深知核心技術的重要性,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鴻蒙系統已經適配了熱門APP應用,要知道經過方舟編譯器適配後的應用不經可以運行在安卓手機上,還可以運行在將來的鴻蒙手機上。同時,國家也在積極推送操作系統自主國產化,可以說鴻蒙系統出生的時機非常好。

華為鴻蒙系統的尖端技術與歷史機遇

方舟編譯器官網介紹合作伙伴

總之路漫漫其修遠兮,鴻蒙初開,祝福華為,希望鴻蒙系統能發展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