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辋川山河

四、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这是诗人在“鹿柴”林中坐禅的体验。空山不见人”是诗人进入“鹿柴”后的视觉体验。不见人影,空寂静谧,似乎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令人十分恐怖的气氛。可诗人在对句中又一反语“但闻人语响”,打破了本来阒寂恐怖的局面。这是听觉上的直感。在视觉和听觉的交互中,也分明看到了诗人身临“鹿柴”的影子。接下来的两句诗是:“返景入深林,独照青苔上”。是说夕照从天穹投入林薮而落在膝下的青苔之上。这又是诗人视觉上的直接体验。在此一个“独”字影显出坐禅者正居于“鹿柴”此一幽静无垢的浑圆的世界中心、真正享受着孤独。这一思想正是《维摩诘所说》的“净名”“无垢”、“般苦性空思想的体现。笔者在前文已经说过,这一“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时象对山居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情形。辋川山重水复,森林密布,一年四季都有人进入林中。春来百花盛开,幼芽抽出之时,常有材姑幼妇进山采摘:夏天炎阳高照,草木竟发之季,常有丁壮男女深入林中割漆采腾;秋季野果成熟之时,常有采药摘果者没入深林:冬季更是樵夫伐薪烧炭的最佳时期。这样,先入者走得远、进得深,而后来者怎么着也是看不见的。只能隐约地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从林中传出。这种人知之而不易道出的习以为常的现象却被诗人以平淡而近似口语的诗句书写出来,成了“千载如新”的名句。清代刘须溪评此诗说:“无言而有话意。”李东阳则说:“诗贵意、意贵远而不贵近,贵谈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王摩诘返景入深林,独照青苔上,皆谈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见《麓堂诗话》)。

再说辋川是一个相对逼仄的山谷,而这个山谷又是谷中有谷。可以说在过去一千多年的封闭时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桃花源”。王维在此深切地体味了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的禅理生活。诗人也用诗书写出旷达空灵的空间世界、而自己正是在这澄净清幽的境界中神与物游、过着“山林吾丧我”的禅家生活。并由此而感到自在自足。今天辋谷中这样的境界怡然存在。有心者或生活在城市喧器环境中的朋友、可以在工作之余或休沐期间,荏临体验一番这深林中苔翠阴阴,日光所不及,惟夕阳自林间斜射而入,照此苔痕、深碧浅红,相映成趣”的空谷绝妙之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