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老伴舍不得身份身段,厅官夫人泪拒小学老师终成遗憾


#生活日记(第三期)#

作者:韩勋

找老伴舍不得身份身段,厅官夫人泪拒小学老师终成遗憾

找对象讲究门当户对,是双方的共同标准,还是家长的既定原则,在此不多说。问题是已经当了几十年家长的老人,在衡量自己的再婚对象时,还有必要讲究门当户对不?每个老人,真的都有自己的身价?

身份总是有的。

2010年前后,老吴、老程的爱人先后去世。两人同岁,当年都是知识青年,招工后到了武功县同一个工厂,先后结婚。值得一提的是,老程是老吴爱人的闺蜜,也是他们俩的婚姻介绍人。后来他们都调回了西安。

回到西安的工友不少,经常来往的十来个人,形成一个武功县小圈子,包括他们两对夫妻。

既然说到身价,有必要把他们四个人的职业介绍一下。老吴,小学老师;妻子是中学老师。老程,省上一公司机关卫生所司药,爱人是省政府某部门领导,在小圈子里被称为“副厅级”。


找老伴舍不得身份身段,厅官夫人泪拒小学老师终成遗憾

话说老吴老程爱人去世,小圈子里话题便多了起来,在某个饭局上,有人把话挑得很明——老吴老程再婚是最佳选择。两人笑笑,从心底里说都是认可的。两人交往几十年,再加上婚姻介绍人那档子关系,可以说是无话不谈,比起一般朋友又多了一份相互信任。

两人缘分不浅:其时两人都在家带孙子,孙子都是两岁;两人都是女儿,女儿们也很熟悉。在再婚心思鼓舞下,老吴老程时不时带孙子到对方家走动,中午一块儿吃一顿饭。女儿们也亲密起来,已经开始讨论父母结婚后住在哪里、孙子怎么带的问题。老吴老程都有两套房。

天时地利人和,结婚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问题是老程一天在街上碰到一同事,也是个厅官夫人。说起再婚话题。同事一楞,说“听不听由你——找老伴可不能掉价呀,咱不是随便跟谁都能住过到一块儿的。像咱这家庭,起码找个教授、高工啥的-----”

老程打个哈哈,心想你咋这么俗气,找个知根知底的最重要。

又有一天老程到医院看望单位一个80多岁的老领导,领导关心她,劝她找老伴,要找个“各方面跟咱们差不多的。”

“咱们?咱们都包括谁?原来我是属于另一个圈子的人,老吴-------”老程被吓住了,心开始动了。渐渐地,去老吴家走动得少了。常常假设一个场景:跟老吴结了婚,别人问起他原来是干什么的,知道是个小学老师,对方便轻轻叹一口气,然后说也不错,祝贺祝贺-------

武功县小圈子里有人着急,问老程喜事啥时候办,老程开始支支吾吾起来,嘴里却说孙子还小,过两年再说。身份、面子,好比两座大山,挡住了老程面前的路。

后来的事儿就不细说了。总之是过了一年,老吴老程基本上不来往了。老吴专门找老程谈了一次,被老程明确拒绝。话一出口老程眼泪流下来,泣不成声。

到了前年,经朋友介绍,老吴与一位退休工人结了婚。婚后和和美美,日子过得滋润。而老程至今还是单身。补充一句,老吴老程今年都是71岁。

找老伴舍不得身份身段,厅官夫人泪拒小学老师终成遗憾

这个故事离我不远,我也经常探究老吴老程最终没走到一起的原因。总结出这么几点,大家看对不对。

首先为老程感到惋惜。老人过了70岁,肯定是身体状态越来越差,就算儿女很孝顺,跟她住在一起,可毕竟儿女白天要上班,身边还是有一个人说话、相互照应为好,跟多年的老朋友搭伴儿当然是最好。找老伴儿的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幸福舒心的晚年,陪伴着所谓“身份”过日子不大实际吧。

第二。老程如果不放下身段,今后可能还是不好找。因为如果要找一个门当户对的老伴,与她条件相当的,范围很小很小。社会上还是普通老百姓占到绝大多数。

第三,说说“身价”“身份”。老程丈夫是厅官,她不是厅官,她所仰仗的,实际上是丈夫的身份。当然,在如今社会上很多女人是靠好婚姻为荣的,但70岁的老程思想应该更成熟一些,看得更开一些,要从这个画地为牢的圈圈儿里跳出来才好。不受身份约束,今后的日子天高地广。

第四,我的结论是,从某个角度看,老人晚年的思想枷锁是自己给自己戴上的,所以老人也要不断学习,争取从约束中把自己解脱出来。反过来说,老人晚年的幸福是自己争取来的,是解放思想、改换观念换来的。有些问题,别人是替代不了的。

老年人今后的路还很长,是时候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理性的、周全的安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