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高中來了,是打造學科特色高中,還是辦“升學特色”高中?

近日,浙江省教育廳印發關於普通高中學校實施分類辦學改革試點的通知。文件中提到,2020年,浙江將遴選設立6個普通高中學校分類辦學的改革試點區、30所試點學校,探索區域分類辦學機制,培育涉及科技、人文、體藝、綜合等不同辦學特色的現代化普通高中學校,建設週期為3年。


分類高中來了,是打造學科特色高中,還是辦“升學特色”高中?


對於分類高中,有人認為,這可改變普通高中辦學“千校一面”,缺乏特色的問題,有利於高中實施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學科特長。也有人質疑,將普通高中分類為科技高中、人文高中、藝體高中等,是對學生進行更早的分科教育,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普通高中分類辦學,分類概念不難理解,也符合現實需求。浙江實行新高考改革以來,普通高中教學如何滿足學生的選科要求,一直是輿論關注的話題。由於實行3+7選3科目組合,學生的學科選擇組合有35種之多,要給學生提供所有學科的選擇,對學校的師資、課程、場地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從具體辦學現實看,不少高中並沒有滿足學生的所有學科選擇權,而是推出有限個學科組合套餐,在這種情況下,基於學校的辦學條件,建學科特色高中,就提上議事日程。簡單來說,科技高中重點發展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而對這些學科感興趣的學生則可在中考時選擇科技高中。科技高中在招生時,可利用招生自主權,選擇適合本校辦學的學生。


分類高中來了,是打造學科特色高中,還是辦“升學特色”高中?

圖片來源:光明網

在不少人看來,這不就是提前對學生分科嗎?或者說,在學生中考選擇高中學校時,就確定了今後參加高考的科目組合。那麼,分類高中,會給普通高中教育帶來怎樣的變化?是促進學生學科特長髮展,還是變為急功近利的精準升學?這需要解決三方面問題。


首先,建學科特色高中,不意味著就不發展其他學科,將其他學科邊緣化。所有普通高中都要開齊所有高中課程,保障學生參加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這是高中辦學的基礎,離開了這一基礎發展學科特色,是缺乏根基的,也會加劇高中的升學競爭。


其次,地方政府教育部門不能以升學率考核普通高中辦學。舉辦分類高中的目的,不是打造升學特色高中,而是建設學科特色高中。如果依舊以升學率來考核學校辦學,認為集中精力發展少數學科,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科成績,實現學校“彎道超車”,那高中分類辦學,就將背離分類的初衷。試想,當一所高中學校在語數外科目教學外,就主要圍繞3門高考科目進行教學,這是難以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發展學科特長的。

分類高中來了,是打造學科特色高中,還是辦“升學特色”高中?


我國新高考改革有一項重要改革內容是取消文理分科,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分科教學造成學生學科知識單一,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發展。高中分科技類、人文類辦學,相對於之前學生選文理科來說,某種程度說,分科會更早,會更徹底。怎麼做到分類、分科教育,不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又促進培養學科特長,這需要高中擺脫升學導向。高中分類辦學在國外頗為普遍,而分類辦學能取得成功,是因為高中辦學不是圍繞升學展開,甚至高中學校根本不關心學生畢業後的發展選擇,重視的是培養高中生所必備的能力,科技類高中會推出很多科技類選修課供學生選擇,包括涉及科研前沿的內容,形成濃郁的科技氛圍。


再次,要加強對初中生的學科興趣培養與生涯教育。高中分類辦學,意味著初中畢業生在中考時,就要根據自己的學科興趣,未來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高中。這就要求在初中以及小學教育階段,就要開展生涯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從2014年啟動新高考改革起,教育部就要求各高中學校開展面向學生的生涯教育,但是全面實施生涯教育的學校並不多,很多高中學校還是隻關注學生的高考分數,學生以及家長們也在高考結束後,才考慮志願填報。這導致學生功利對待高中選科。高中分類辦學後,要避免中考選學校時,學生功利選擇,生涯教育必須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